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山海经《北次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五藏山经传》卷三载:“此经所志,自河曲东北迄潦海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主要是,自河曲(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黄河在此蜿蜒周廻,故称河曲)东北,至辽东半岛北端之间一系列的山脉。潦海,疑为辽东海城大潦河。

  【原文】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líng)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1),其名曰(huī),善还(xuán)(2),其名自訆(jiào)。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bēn),是善惊(3),其鸣自詨(jiào)(4)。

  【注释】

  (1)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的足爪。

  (2)还:通“旋”,旋转,这里指盘旋跳舞。

  (3)惊:惊觉,警敏。

  (4)詨:叫,呼。

  【译文】

  北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座山,名叫太行山。太行山的第一座山叫归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羚羊却有四只角,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名叫,它善于盘旋起舞,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喜鹊,长着白色身子、红色尾巴和六只脚,名字叫,这种鸟十分警敏,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tí)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龙侯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体像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不得疯癫病。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qǔ)鶋(jū),其鸣自詨(jiào),食之不饥,可以已寓(1)。

  【注释】

  (1)寓:似同“误”字,大概以音近为义,指昏忘之病,就是现在所谓的老年健忘症,或老年痴呆症。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马成山,山上多出产有纹理的美石,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里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白狗却长着黑色脑袋,一看见人就会飞起来,名叫天马,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山里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白色的脑袋、青色的身子和黄色的足爪,名叫鶌鶋,它的叫声同样是自身名字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感觉饥饿,还可以治疗老年健忘症。

  【原文】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1),三岁一成(2),食之已疠(3)。

  【注释】

  (1)器酸:据古人讲,大概是一种可以吃而有酸味的东西。因为泽水静止而不流动,停滞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酸味的物质。

  (2)成:成长。

  (3)疠:麻风病。

  【译文】

  再往东北七十里,有座山名叫咸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矿石,这里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在所有的草中以茈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出产很多的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人吃了它就能治愈麻风病。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shéng)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é)(1)。

  【注释】

  (1)黄垩:黄土。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天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带有花纹的美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兔子却长着老鼠的头,它用背上的毛飞翔,名叫飞鼠。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黄色垩土。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shén)(1),其状如句(gōu)瞿(2),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xiàn)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注释】

  (1):肉瘤之类。

  (2)句瞿:斗。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阳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金矿、铜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牛而长着红色尾巴,脖子上有肉瘤,像斗的形状,名叫领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癫狂症。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雌性野鸡,羽毛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这种鸟一身兼有雄雌二种性器官,名叫象蛇,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父鱼,形体像一般的鲫鱼,长着鱼的头和猪的身子,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呕吐。

  【原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1)。

  【注释】

  (1)涅石:一种黑色矾石,可做黑色染料。矾石是一种矿物,为透明结晶体。

  【译文】

  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有座山是贲闻山,山上盛产苍玉,山下盛产黄色垩土,也有许多涅石,可做黑色染料。

  【原文】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滠(niǎn)水出焉,而西北流于泰泽。

  【译文】

  再往北一百里,有座山是王屋山,这里到处都是石头。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泰泽。

  【原文】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1),其上有金玉。

  【注释】

  (1)发丸之山:据说发丸山居于水中,形状像神人所发射的两颗弹丸,所以叫发丸山。

  【译文】

  再往东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教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却没有石头。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到了冬季就干枯,在夏季才会流水,确实可以叫做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各方圆三百步,名叫发丸山,小山上蕴藏着很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薁(yú)(1),其草多秦椒(2),其阴多赭(3),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注释】

  (1)藷薁:就是今天所说的山药,根像羊蹄,可以食用。

  (2)秦椒:一种草,所结的子长得像花椒,叶子细长。

  (3)赭:矿物,可做绘画颜料。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景山,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丛草、藷薁,这里的草以秦椒为最多,山北阴面盛产赭石,山南阳面多出产玉石。山里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蛇,却长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和三只脚,名叫酸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它在哪里出现就会发生使人惊恐的事情。

  【原文】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译文】

  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有座山是孟门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苍玉,还盛产金属矿物,山下有很多黄色垩土,还有许多涅石。

  【原文】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译文】

  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有座山是平山。平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美丽玉石。

  【原文】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sǔ)(1)。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注释】

  (1)玄:黑色,砥石,就是磨刀石。

  【译文】

  再往东二百里,有座山名叫京山,山上盛产美玉,到处都有漆树,还有很多竹林,在这座山的阳面出产黄铜,山北阴面出产黑色磨刀石。高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原文】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译文】

  再往东二百里,有座山名叫虫尾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竹丛,还有很多青石和碧玉。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薄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东南流入黄泽。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彭(pí)(1)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zào)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注释】

  (1)彭:应作“鼓”。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彭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却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流水。蚤林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河。肥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南流入床水,水中有很多名叫肥遗的蛇。

  【原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gū)(xī),食之不灂(jiào)(1)。

  【注释】

  (1)灂:眼昏花。

  【译文】

  再往东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小侯山。明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泽。山中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乌鸦却有白色斑纹,名叫鸪,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眼睛明亮而不昏花。

  【原文】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注于虖(hū)沱(tuó)。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1)。

  【注释】

  (1)箭:一种长得较小的竹子,坚硬可做箭矢。

  【译文】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泰头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虖沱河。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可用来做箭矢的小竹丛。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轩辕山。山上多出产铜矿石,山下到处是竹子。山中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白色脑袋,名叫黄鸟,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字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生妒忌之心。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水。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谒戾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和柏树,还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叫做丹林。丹林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氾水。

  【原文】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qì)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

  往东三百里,有座山是沮洳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濝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qǔn)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1)。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注释】

  (1)飞虫:指蠛(mié)蠓、蚊子之类的小飞虫,会成群地乱飞。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神囷山,山上有带花纹的美丽石头,山下有白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东流入欧水。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é)木(1)。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2),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3)。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1)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叶子可以喂养蚕,果实可以吃,树根树皮可入药。

  (2)炎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称神农氏。

  (3)堙:堵塞。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有花纹的脑袋、白嘴巴、红爪子,名叫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时淹溺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

  【译文】

  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是少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铜矿石。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浊漳水。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是锡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下出产磨石。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滏水。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是景山,山上出产优良的玉石。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原文】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

  再往北一百里,有座山是题首山,这里出产玉石,还有许多石头,但这里没有水。

  【原文】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xún)(1),其草多芍(shuó)药、芎(xiōng)藭(qiōng)(2)。洧(wěi)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hù)、黾(mǐn)(3)。

  【注释】

  (1)栒:栒树,古人常用树干部分制作拐杖。

  (2)芍药:多年生草本花卉,初夏开花,花朵大而美丽,有白、红等颜色。芎藭:即川芎。

  (3)鳠:鳠鱼,体态较细,似鲇鱼但比它大,灰褐色,头扁平,背鳍、胸鳍相对有一硬刺,后缘有锯齿。黾:蛙的一种,皮肤青色似青蛙。

  【译文】

  再往北一百里,有座山名叫绣山,山上有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栒树,而草以芍药、川芎为最多。洧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鳠鱼和黾蛙。

  【原文】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是松山。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suǒ)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dǐ)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泜泽。

  【译文】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敦与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阳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阴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东流入泜泽。

  【原文】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译文】

  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有座山是柘山,山南阳面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出产铁。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lěi)石(1)。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注释】

  (1)礨石:礨的本义是地势突然高出的样子。礨石在这里指河道中高出水面许多的大石头。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维龙山,山上出产碧玉,山南阳面有金属矿物,山北阴面有铁矿石。肥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高出水面的大石头。敞铁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泽。

  【原文】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hū)沱(tuó)。

  【译文】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白马山,山南阳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和黄铜。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虖沱河。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是空桑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冬天和夏天都会下雪。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虖沱河。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dòng),其鸣自訆。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óu)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泰戏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蕴藏很多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羊,只长着一只角和一只眼睛,眼睛在耳朵的背后,名叫,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虖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南流入沁水。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huò)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石山,山中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濩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沱河;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河。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是童戎山。皋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液水。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kòu)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是高是山。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河。山中的树木以棕树为多,草以条草为多。滱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是陆山,山中有很多优良玉石。郯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沂(qí)山。般(pán)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沂山。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1)。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1)婴石:一种像玉一样、带有彩色纹理的美丽石头。

  【译文】

  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是燕山,山中盛产婴石。燕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tuó)駞(1),其鸟多鹠(liú)(2)。历虢(gu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3),食之杀人。

  【注释】

  (1)橐駞:即骆驼。

  (2)鹠:即鸺鹠,也叫横纹小鸮,头和颈侧及翼上覆羽暗褐色,密布着棕白色狭横斑。

  (3)师鱼:疑是鲵鱼,即前面所说的人鱼。

  【译文】

  再往北走五百里山路,之后再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山中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的野兽多是骆驼,而禽鸟多是鸺鹠鸟。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师鱼,人吃了它的肉便会中毒而死。

  【原文】

  又北四百里,曰乾(gān)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豲(huán)其鸣自詨。

  【译文】

  再往北四百里,有座山名叫乾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南阳面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铁矿石,但没有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牛却长着三只脚,名叫豲,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原文】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1),其名曰罴。

  【注释】

  (1)川:古人注“川”为“窍”。上窍谓耳目鼻口,下窍谓前阴后阴。这里的窍就是肛门的意思。

  【译文】

  再往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伦山。伦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麋鹿,肛门长在尾巴上面,名叫罴。

  【原文】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1)。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注释】

  (1)蒲夷之鱼:古人认为这种鱼就是冉遗鱼,形体似蛇,有六只脚,眼睛像马眼,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做噩梦。

  【译文】

  再往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碣石山。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蒲夷鱼。山上蕴藏着玉石,山下还有丰富的青石碧玉。

  【原文】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译文】

  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雁门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

  【原文】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译文】

  再往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在泰泽中有一座山,叫做帝都山,这座山方圆一百里,没有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wú)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lì)(1)。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1):风很急的样子。

  【译文】

  再往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錞于毋逢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从那里吹出的很强劲的风。从錞于毋逢山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从那里流出。幽都山中有一种大蛇,长着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它在什么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原文】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1),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niàn)神(2)。其祠之:皆用一藻茝(zhǐ)瘗之(3)。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4)。其祠之:皆玉,不瘗(5)。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tú)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注释】

  (1)无逢之山:即上文所说的錞于毋逢山。

  (2)廿:二十。

  (3)藻:聚藻,一种香草。茝:香草,属于兰草一类。

  (4)载:通“戴”。

  (5)不瘗:不埋藏。

  【译文】

  总计北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尾,从太行山起到无逢山止,一共四十六座山,绵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马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时都是把用作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山神的形貌是猪一样的身子,佩戴着玉制饰品。祭祀这些山神时都用祀神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的形貌是猪一样的身子,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时用一块玉璧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祭祀活动要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原文】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译文】

  以上是北方经历之山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海经  山海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