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山海经《南次二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五藏山经传》卷一载:“此经所志,卫地以东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是今湖南、江西、浙江一带的山脉。此处的卫地,非古卫国,具体位子不详。

  【原文】

  南次二经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1),北望诸(pí)(2),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3)。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4),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5)。有鸟焉,其状如鸱(chī)(6)而人手,其音如痺(bì)(7),其名曰鴸(zhū)鸟(8),其名自号(9)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注释】

  (1)流黄:国名。

  (2)诸:山名,也为水名。

  (3)丹粟:像粟的颗粒大小的细丹砂。

  (4)距:这里指鸡的足爪。

  (5)见:同“现”。县: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6)鸱:即鹞鹰,一种凶猛的飞禽,常捕食其他小型鸟禽。

  (7)痺:疑为雌鹌鹑。

  (8)鴸鸟:传说是帝尧的儿子丹朱所化的鸟。帝尧把天下让给帝舜,而丹朱和三苗国人联合起兵反对,帝尧便派兵打败了他们,丹朱感到羞愧,就自投南海淹死而化作鴸鸟。

  (9)其名自号: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译文】

  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是柜山,西边临近流黄酆氏国和流黄辛氏国,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诸山,向东可以望见长右山。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南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还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细丹砂。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小猪,长着一双鸡爪,叫的声音如同狗叫,名叫狸力,它出现的那个县一定会有繁重的水土工程。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手一样的爪子,啼叫的声音如同痺鸣,名叫鴸鸟,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哪个地方出现鴸鸟就一定会有有才之士被放逐。

  【原文】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译文】

  从柜山往东南四百五十里有一座长右山,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叫长右,叫的声音如同人的呻吟,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水灾。

  【原文】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1)。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zhì)鬣(lié)(2),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huái),其音如斫(zhuó)木(3),见则县有大繇(yáo)(4)。

  【注释】

  (1)金:这里泛指金属矿物质。以下同此。

  (2)鬣:猪身上刚硬的毛。

  (3)斫木:砍木头。

  (4)繇:通“徭”。

  【译文】

  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有一座尧光山,山南阳面多产玉石,山北阴面多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人却长有猪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穴中,名叫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那里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原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1),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fǔ)虺(huǐ)。

  【注释】

  (1)羽山: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黄帝之命,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死在羽山,一说是鲧被帝舜杀死在羽山的。

  【译文】

  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羽山,山下到处流水,山上经常下雨,没有花草树木,蝮虫很多。

  【原文】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qú)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一座瞿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有一座句余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1),东望诸(p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zī)鱼(2)。

  【注释】

  (1)具区:就是现在江苏境内的太湖。

  (2)鮆鱼:即鲚鱼,鮤鱼,头生长得很长而狭薄,大的有尺多长。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一座山,叫浮玉山,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具区泽,向东可以望见诸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就像狗叫,名叫彘,是会吃人的。苕水从这座山的北麓发源,向北流入具区泽。这里生长着很多鮆鱼。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ò)。(zhuō)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hū)勺(shuò)。其中多黄金。

  【注释】

  (1)三坛:三层土坛相叠垒。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的山是成山,山呈四方形而像三层土坛,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产青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勺水,水中有丰富的黄金。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会(guì)稽(jì)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fū)石(1)。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jué)。

  【注释】

  (1)砆石:即碔砆,一种像玉的美石。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会稽山,山呈四方形,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晶莹透亮的砆石。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湨水。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jué)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夷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细沙石子。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列涂水。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仆勾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茂密的花草树木,但没有禽鸟野兽,也没有水。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咸阴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原文】

  又东四百里,曰洵(xún)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1),其名曰(huān)。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é)之泽(2),其中多芘(zǐ)蠃(luó)(3)。

  【注释】

  (1)不可杀:这里的杀是死的意思。不可杀就是不能死,意思是不吃东西还能活下去。

  (2)阏之泽:水名。

  (3)茈蠃:茈通“紫”。蠃通“螺”。茈蠃就是紫颜色螺。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有座洵山,山南阳面盛产金属矿物,山北阴面多出产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没有嘴巴,不吃东西也能活着而不死,名称是。洵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阏泽,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原文】

  又东四百里,曰虖(hū)勺(shuò)之山,其上多梓枏(nán)(1),其下多荆杞(qǐ)(2)。滂(pāng)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注释】

  (1)梓:梓树,落叶乔木,木材轻软,耐朽,供建筑及制家具、乐器等用。枏:即楠木树,常绿乔木,叶质厚,花小,木材富于香气,是建筑和制造器具的上等材料。

  (2)荆:即牡荆,落叶灌木,小枝方形,叶对生,掌状复叶。果实称为黄荆子,可供药用。杞:即枸杞,落叶小灌木,夏季开淡紫色花。果实叫枸杞子,药用价值很大。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的山是虖勺山,山上到处是梓树和楠木树,山下生长许多牡荆树和枸杞树。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大海。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的山是区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沙子石头。鹿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的山是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头上长角,发出的叫声如同婴儿啼哭,是会吃人的。

  【原文】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1),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2)。

  【注释】

  (1)博石:用来制作棋子的石头。

  (2)次:停歇。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的山是漆吴山,山中没有花草树木,多出产可以用来制作棋子的博石,不产玉石。这座山位于东海之滨,在山上远望是片丘陵,有光影明灭不定,那是太阳停歇之处。

  【原文】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yì)(1),糈(xǔ)用稌(tú)。

  【注释】

  (1)璧:古时一种玉器,平圆形,正中有孔,是古代朝聘、祭祀、丧葬时使用的礼器之一。

  【译文】

  总计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从柜山起到漆吴山止,一共十七座山,七千二百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龙身鸟头。祭祀山神是把畜禽和玉璧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海经  山海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