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鸳鸯梦》原文及鉴赏

  (蕙上)抱瑟齐门叹数奇,高山流水几人知。千金若有良工在,不铸钟期却铸谁?小生蕙茝香。今日是八月中秋,当此天雨,好凄凉人也。记得去年与文琴、飞玖二人相聚,不觉又是一年也。

  【正宫·端正好】忆当年,三更后,凉风细、金粟香浮。满帘花影明如昼,碧月青天瘦。

  【滚绣球】那时节谈未休,赋秋风相和酬,步瑶阶露沾罗袖,望河汉夜色悠悠。思前两泪流,今宵几处愁,何处是凤凰台也?乱纷纷遥峰远岫,日月好是疾波,急攘攘夜壑藏舟。何缘别信风中絮,可叹相逢水上沤,只影停眸。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咳,听窗楞上淅淅飒飒的响,正是夜雨空阶,秋灯瘦影,是咱读书人消受也。

  【叨叨令】今夜潇潇暮雨窗间逗,直恁的凄凄戚戚添僝僽,一弄儿人声寂寂秋声骤,猛忆的山林有约成虚负。又一年过了也么哥,又一年过了也么哥,可怜杀红尘滚滚还如旧。

  此时怎得昭、琼二人到来,攀今吊古,还可消解几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脱布衫】雨丝丝难系离愁,倩西风吹尽离愁。欲待诉知音何处有,诉 青天怕天消瘦。

  我想去年通宵之谈,多成话柄。

  【小梁州】大都来浪语闲言一笔勾,难想难求。多做了疏林木落响嗖嗖,休回首,潘鬓不禁秋。

  【幺】听潇潇败叶将窗叩,银灯黯冷淡香篝。雨不休,风还又,恰天香时候,可正是风雨替花愁。

  【上小楼】这雨呵零落梧桐,凄迷杨柳。两般儿魂颠梦倒,搅碎人心,摇曳帘帱。转无聊,成拖逗,忘忧惟酒,耐酒醒愁怀依旧。

  雨看看下得大了。

  【幺】怎不教相如病,宋玉愁?这雨呵淋漓败叶,洒润枯条,涌满芳洲。不免推窗试观雨色,欲待倩鳞游,问故人安否,怎奈骤弥漫做一江洪溜。

  【煞尾】本待学翻书释闷消寒漏,却教我对景无言忆旧游。则被那铁马儿声嘶半,怪杀啼蛩四壁啾,一盏孤灯兀自留,香雾濛濛笼画帱。玉漏迢迢二更后,一夜西风已凉透,细雨丝丝如重九,蕉柳萧萧不耐秋。

  我可也断肠还从春去后,那其间更比这往日的凄凉今最陡。

  该剧作于小纨20岁左右。起因为其妹小鸾崇祯五年 (1632) 在婚前突然病逝,年仅十七; 不过两月,姊纨纨亦离世,小纨悲痛万分,撰此杂剧以寄托对手足的怀念。剧凡四出一楔子。题目正名为 “三仙子吟赏凤凰台,吕真人点破鸳鸯梦”。述西王母侍女文琴、上元夫人侍女飞玖、碧霞元君侍女茝香三人指笠泽为盟,结为兄弟。湖神告发其凡心已动,被贬尘寰。十几年后,书生蕙百芳(字茝香),独自一人来到湖畔,想自己年已弱冠,功名未遂,心中郁闷,不觉倚石睡去。梦中见高台巍耸,境界异常,台下池中有一并蒂莲花十分娇艳,一对鸳鸯游戏于莲叶之间。猛然,一阵疾风将并蒂莲花吹折,惊得鸳鸯冲天飞去,只有断红零叶漂浮于碧池之中。茝香惊醒,抬眼望去,见前面不远处果有高台一座,上有 “凤凰台” 三字。他登上高台,见有二人携手走来。互通姓名之后,知年长的叫昭綦成 (字文琴),幼名琼龙雕(字飞玖),三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兄弟。次日,三人又相继来到这里,面对皎皎明月,把酒问天,吟诗联句,想人生遭际,每每自比贾谊、李广。高谈阔论之中,不觉月已西沉,三人依依而别。一年之后的中秋雨夜,茝香一人独来,面对秋灯暮雨,想去年兄弟欢聚的情景,不胜惆怅。几天过后,传来文琴、飞玖相继离世的消息,茝香悲痛欲绝。他听说,终南山有位道长知过去未来事,便徒步前往。道长本吕纯阳化身,知三人原为瀛海仙姬,于是对茝香说破当年凤凰台鸳鸯梦之事,使之与正采药归来的文琴、飞玖见面,并让他们次日同到瑶池为西王母献寿。

  叶小纨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传世的女作家。她以北曲形式抒写了一曲凄婉动人的故事。剧中情感真挚动人,文字典雅俊秀,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小纨舅氏、戏曲作家沈自徵在该剧序言中曾说: “词曲一派,最盛于金元,未闻有擅能闺秀者。……绸甥独出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今绸甥作其俊语,韵脚不让酸斋、梦符诸君。即其下里,尚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 可说是十分恰当的评价。

  该出描写中秋雨夜,书生蕙茝香寻故人不见,内心愁苦的心境,以善于表达惆怅心情的正宫套曲组成,从写景入手,景中带情,情中现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苦之情。读着这些字字珠玑,但又不免显得过于伤感的文字,使人恍惚似身临其境。

  首先,作者点出了剧中主人公蕙茝香与文琴、飞玖之间的纯真友谊,是“高山流水几人知” 的真正知音,可与古时的俞伯牙、钟子期二人相比。文中的“金粟”,是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似金,花小如粟,故名; “夜壑藏舟”,典出 《庄子·大宗师》,原文是“夫藏舟于壑,藏于山泽,谓之固矣”,喻指死生变化不可逃,事物变化不可固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句,出自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此处借以表现主人公热切盼望好友到来,谈古论今、重叙当年之谊的心情。

  在回忆一年前三人相聚结拜时,文中运用简洁明快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动静相间的秋夜场景:明月皎皎,金风习习,桂香阵阵,花影在帘上闪动,清晰如同白昼。月下所展示的三个挚友的纯洁交往,是苍天也为之动容的。那时节,谈不完的知心话语,赋不尽的唱和诗词。拾阶漫步,顾不得身上沾满寒露;共赏圆月,恨不得身心融入夜色之中。想当年事,不禁泪流满面;今日分散,又徒增两处哀愁。同样是秋夜,但已“今非昨”,当日聚会的凤凰台早已隐在群山之中,如同这疾驰的日月,变化无端。别后的音信像风中飞絮,无法捕捉;而相会的日子更像水中气泡,没有指望。一切均化作凤楼人远箫如梦,画面中所剩的,只有形单影只的抒情主人公呆呆地愣在那里了。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 中曾说过: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笔下的遥峰远岫、水上浮沤、败叶叩窗、疏林木落……这一系列特写镜头组成的浑然天成的凄凉画面,似乎时时都可触到 “剪不断,理还乱” 的缕缕愁情。丝丝细雨为什么不是丝线,系住不尽的离愁,请西风吹尽这离愁别恨,也是不大可能。知音无觅,满腹愁肠无处诉,欲说与青天,又怕它也难以消受,真是无可奈何到极点了。作者选取这些牵动人们愁思的景物,意在渲染凄清的意境,进一步烘托出孤零悲苦之情。

  在古典诗词中,常以 “疏雨梧桐” 来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和内心的愁烦难耐。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时” 之名句,就是写唐明皇注视秋雨打落梧桐叶而触景伤情,怀念起自己昔日的宠妃杨玉环的。元曲作家白朴据此还写出了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的不朽名剧。而在 【上小楼】 曲中,秋雨不但 “零落梧桐”,而且还“凄迷杨柳”,这些梧桐落叶和杨柳残枝,又无一不使人神魂颠倒,心肝破碎。如此凄凉的环境,如此愁苦的心境,惟有以酒解忧了。但醉眼睁开,酒醒之后,秋风秋雨依旧,孤灯只影依旧,内心的愁苦当然也是依旧。离愁别恨之情撕心裂肺,刻骨铭心。

  【幺】 篇“欲待倩鳞游” 中的 “鳞” 字,是“鱼” 的代称。古人认为鱼雁 (鳞鸿) 能传书,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有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句。此处写主人公欲寻故友不见,便想请鱼儿将自己对朋友的问候传递过去,但在雨雾弥漫的江面,到哪里去找寻那些游移不定的鱼儿呢?愁苦中,联想到三位文学名士,即潘岳、司马相如和宋玉。潘岳《秋兴赋》中有 “斑鬓发已成弁” 之句,后以 “潘鬓” 作愁白头发之典。《史记·司马相如传》 载,相如有消渴之疾,又不为皇室重用,后世以“相如病渴” 表示愁病家居。而宋玉《九辩》 中所流露出伤春悲秋的情感,更为后世之多愁善感文人所效仿。作者借此明写寻故人不在的悲苦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命运多舛的无奈心境。

  曲文最后,写景抒情达到了高潮。其笔下的景物,像一幅连一幅的工笔重彩画在眼前掠过。整齐的句式、优美的韵律琅琅上口,读之如风雨一阵紧似一阵,寒意丝丝入骨。风吹铁马,寒蛩啼壁,残漏迢迢,蕉柳萧萧之声亦似清晰可辨。一句 “那其间更比这往日的凄凉今最陡”,曲文于激越处戛然而止,但弦外之音却久久在耳边回荡。

  时人曾评价叶小纨的剧作为“苍苍茫茫绝非闺阁色调”,是“关汉卿、乔梦符手笔,绝类东篱”。虽似太过,但该剧确实是 “韵脚天然,感慨淋漓,可比须眉”。这套曲文以秋雨为主线,以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相互映衬,反复渲染,催人泪下。之所以写得如此动情,是因为作者的 “情动于衷,而发于言”。在失去姊妹之后撰写此剧,手足之情切切,其无比悲伤可想而知。在封建时代,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虽有咏絮之才,但由于时代所限,最终落得玉殒香消,红颜薄命。作者在哀悼姊妹之时,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剧中描写的此情此景,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她有感而发,因此才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套用宋代词人晏几道《思远人》中“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和王国维“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之语来评价小纨此曲,也是恰如其分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鸳鸯梦》原文及鉴赏  鸳鸯  鸳鸯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