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低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你占几个?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应该很多人都看过,你们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我的感想就是虽然成为高效能人士遥不可及,但低效能习惯的坑我们很容易就能躲开。

低效人士的习惯及改进方法

低效习惯一:只知拼命加班

自从马爸爸宣布996是福报后,加班好像就是一种政治正确了呢。再这么宣扬下去,说不定会改变我们的打招呼习惯——

以前我们见到小伙伴会说:吃了吗?之后会说:加班了吗?

加班,正从一种工作方式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不加班就好像上厕所不洗手一样,会被周围人鄙视。

还记得之前大半夜路过互联网大厂时的震撼感:那灯火通明闪瞎眼,唯有赌城拉斯维加斯可以媲美。赌徒熬夜博运气,我们搬砖狗搏命啊:程序员的头发就是这么熬掉的,产品经理的脾气就是这么熬爆的,设计师的手就是这么熬废的……

沉迷工作是企业文化中广受赞颂的一种“优良做派”。我们知道工作狂热衷于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甚至在办公室打地铺。这些人以累死在项目中为荣,对他们来说,再大的工作量也不在话下。

改进方法:

与其长期加班,用勤奋(蛮力)来掩盖自己思维上的惰性和低效率,还不如花点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得到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升级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低效习惯二:原地踏步转圈圈

一个脑力工作者,最大的优势不是比拼蛮力,而是转动脑筋提高生产力。与其做一只不知疲倦的牛,干嘛不变成一辆拉风高效的拖拉机呢?

如果你的领导要通过计算工时来衡量你的价值,那你自己掂量掂量你在TA心中是啥水平。退一步说,如果一个领导要通过计算工时来管理团队,那你在这样的团队待下去又图个啥呢?

当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加班,你难道不会害怕吗?

那么在自我提升之路上,到底怎么才能从「原地踏步→一路小跑→撒丫子狂奔」呢?

一句话,别把自己当人。

别误会,不是让我们去当「社畜」,而是希望大家能换个思路,把自己这个个体转换成一个「产品」甚至「小微企业」。这一点我是受到了梁宁产品观的启发。

改进方法:

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可以思考:目前的版本有哪些问题?用户反馈(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该怎么处理?……

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微企业,可以思考:行业趋势大环境如何?如何提高公司软实力+硬实力?要为哪类客户提供服务,哪些客户是核心资源?……

这种思路转换有两个优势,一是能让大家从「自我」中跳脱出来,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避免情绪化和主观性对自我评价的干扰。二是能方便大家量化自己的改变。

低效习惯三:计划又大有宽

什么是「又大又宽」的计划呢?

简而言之,就是做的计划表不够具体,太过宽泛笼统和粗糙,「颗粒度」太大,执行人消化不了。

比如说,为了图省事,一句话概括了之:每周完成速读训练每天升一级,不清楚的和其他学员交流,然后每天看一会儿书。

这种就是典型的「又大又宽」型计划表。

改进方法:

很简单,只要把宽面换成毛细计划分解分解再分解就好了。比如「和其他学员交流」这个计划就可以分解成:

每天速读训练中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先自己结合软件上的说明好好研究和思考,然后再多加练习,练习后再思考,并记下此时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再与老师和其他学员交流,说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分析帮助……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虽然做计划时要多写几行字,但执行时大脑只要根据指令无脑执行即可,大大节省珍贵的认知资源。

低效习惯四:疯狂「输入」但从不「输出」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步骤是「输入-处理-输出」。

在我们这个「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堆起来能修一座长城的年代,只要愿意,往大脑里输入内容简直跟吃个包子一样简单。

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做速读训练,听音频还是上网课,本质上都是在输入内容。这原本只是学习的最基础步骤,而我之前就是简单粗暴的吸收知识,但不吐出来。就这样只输入不输出,愣是把大脑变成了一只爱屯粮的仓鼠。

为什么不愿意输出呢?

因为输入比输出更简单、消费内容比生产内容更轻松啊!可惜,越是轻松的事情越没什么学习效果。

改进方法:

很多年前就流行一个说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弄懂一个知识,只要看TA能不能把那个知识点讲清楚即可。

所以,那些学生时代经常给人讲题的学霸只会越学越好,一遇到问题就着急去问学霸的同学却怎么都考不好模拟考。意思就是什么呢,比如你看完一本书,最好写下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书中的人物关系、逻辑关系等等。

低效习惯五:追求完美 行动滞后

追求完美,在这个世界里本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可惜变成了人们拖延的挡箭牌。

改进方法:

世上没什么事情是在想得非常完善之后再做就能成功的,与其纠结细节,不如先行动起来,好歹先破局,搭建一个粗糙的框架,之后再一步一步优化升级也不迟。

就像网红脸们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V字脸大眼睛高鼻梁,都是挨过很多刀子流过很多血之后才变「美」的,时不时还要「返厂重修」迭代一下。

Anyway,越希望结果完美,离完成就越远。

低效习惯六:在无效社交上动感情

什么是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有两种常见形式:对方无法为你提供价值,但你舍不得不理TA,你无法为对方提供价值,但你忍不住想抱大腿和大佬在饭局上觥筹交错,虽然光鲜亮丽,以为交换个名片、吃过一顿饭就能获得大佬的青睐与提携,真是青春偶像剧看太多。大佬们一路摸爬滚打走出来,听过的恭维话能填满整个马里亚纳海沟,他们不care你能说多少好话,只在意你能提供多少价值。

改进方法:

有集邮大佬合照和名片的功夫,还不如扎扎实实做业务,闲暇多看几本书,把能力搞上去,争取有一天能为大佬提供一丢丢小价值,双方各取所需,你不用跪舔,大佬也不会轻视你,双赢。

低效习惯七:不会休息

工作是为了赚钱,休息是为了积攒力气去赚更多钱。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会休息,大脑是一个重量仅仅占体重2%,却消耗着身体20%能量的「大胃王」。而且,令人心塞的是,它消耗掉的这些能量并没有拿来干正事,而是大量花在了一个叫「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Network,简称DMN)」的大脑回路中。

这个DMN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进行基本操作,就像汽车挂空挡,白白浪费油钱。只要不抑制它,它会源源不断地吃掉大脑能量,让大脑疲惫不堪,睡再多也缓不过来。

改进方法:

曾经看过一本书中介绍过几种方法,来阻止它的贪吃。其中一种是「正念呼吸法」,怎么做呢?具体方法如下图。

低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你中了几招呢?即使你几乎全中,也没关系,关键是不要放弃自己,因为你要知道,升级打怪路上,你永远不会一个人。虽然这样说,但我也希望你这辈子能尽量少踩「低效能」的坑,少撞南墙,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低效  低效词条  人士  人士词条  习惯  习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