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卓有成效的八大 自我管理工具

前言

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上刻着惟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这一直是古人向世人提出的最伟大的建议。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观点,认为“认识你自己”“管理你自己”对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生活如意、职场顺意、规避失败、走向成功是每个人的追求,而每一份成功都是智慧经营自我的结果。它不仅仅需要你具有某方面的知识和才干,还需要借助一些切实有效的工具,以正确地规划自己、管理自己、实践自己。

自我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要自己做对了,你所面对的整个世界就都对了!翻开本书就能让你先人一步,赢在起跑线;运用本书的自我管理工具,更能让你随时随地进行自我管理,从此变得与众不同!

本书从一个成功职业人士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出发,汲取近年来管理学、领导学、成功学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遴选了36个最实用、最常用的自我管理方法,涵盖目标管理、压力管理、职业规划、思维创新、人脉管理、情商管理、理财管理和健康管理八大方面,从实用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方法。书中对每个工具的内容都进行了详尽阐述,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黄金实践”,帮助读者即学即用,学以致用。对一些不易掌握的工具给出了“应用范例”,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全书语言轻松简洁,图表丰富明晰,内容丰富实用,方法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和学习、实践价值。本书着力于构建强有力的自我经营、自我管理思维,让你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布出最智慧的自我经营“棋局”,赢取成功!

本书的自我管理方法归纳了千万人迈向成功之路的经验和实践,并经过无数人的亲身验证。只要掌握了本书中的自我管理法则,就有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让你突破人生的困境。本书给你提供了最简易的手法,引导你激发自我,让你领悟成功的奥秘与本质,让你少走冤枉路。

这是一本职场人士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本书秉承以人为本、自主培训、实践学习的理念,让读者主动接受、思考、领悟、实践,通过即学即用,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理论变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技能,把成功、先进的理念与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使自己在生活、情感、智力、工作、财富及身心等各方面都达到更高层次,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在个人、职业、社会生活中保持上佳表现

目标管理与SMART

目标管理(MBO)的概念是1954年由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从被提出的那天开始就一直被管理人士所使用。事实证明,目标管理是使职业人士变被动为主动的主要手段。通过目标管理,他们可以基于自己的能力管理不同的工作,实现个人和整体的目标。更精确地说,它使人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成功,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大的动力,使人们能尽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

当“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再被提起,并且在成功人士的身上一再被体现时,现实中,为什么有些人仍然不设定目标?对此,有关人士进行了调查,得出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不知道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不知道设定目标的方法。

第三,认为要完成那些目标需要改变及付出太多,太冒险了。

第四,自我否认:我是不能成功的。

第五,认为自己缺乏足够成功的条件。

第六,缺乏自信心,害怕别人知道自己达不到目标

第七,我太忙了。

假如此时你正被上面这些问题所困扰,赶快拿起笔,为自己设定目标吧。

确定目标知易行难。从表面上看,制定目标看似非常简单,相信许多人也都有过制定目标的经历。然而,从漫无目的到方向明确绝不是所谓的一气呵成、信手拈来,或灵光一闪、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漫漫征途。沿着成功人士的步伐即可发现,如果要把所制定的目标上升到有效的层面,制定者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细细揣摩、梳理、推敲、感受,以及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反复模拟演绎,而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SMART加以概述。

S SPECIFIC目标必须是精确、具体的

目标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设定目标时不仅要将目标以肯定的语气写下来,更要明确抽象的目标概念,根据目标规划具体可达成的方法和步骤。即目标要尽量制定得具体,有一个实实在在、确定的高度。这样,才不至于使目标沦为空中楼阁。

举例来说,假如你希望能够在公司里出类拔萃,那么你就要找出你想象中出类拔萃的人的相应位置和状态。比如“想做销售部部长”,那么这将只是一个大致方向,具体实施还需要相当明确且能规划的目标。比如“今年我决定做到销售部经理”,或者“力争获得个人销售冠军”。再比如,你想在35岁的时候拥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为了有效达到目标,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起点和步骤?是从大城市入手,还是以小城市为主?为确保成功,在众多法律领域中主攻哪个方面?你想在哪个律师事务所、与谁一起搭档多长时间?一旦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就迈出确定目标的第一步了。

第一大工具目 标 管 理M 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面对目标,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努力白白丧失,那么在设计目标时,一定要坚持贯彻可衡量性。目标的可衡量性对于你最终能否实现目标非常重要。一方面,通过这个可衡量的标准,你可以透析自己的行为,据此客观地了解奋斗趋势的走向,从而降低失败的几率,减少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更是为未来的自我设立了考核标准,有利于你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毕竟面对不可衡量的目标,你是无法进行自我考核的。

站在可衡量性的角度看,它与你自身实际行为的接触点有很多。每一个接触点对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横向接触点:即单一的终极目标

纵向接触点:不管你在现实中利用何种方式何种渠道向前迈进,对你的每一个具体行为与终极目标是否保持连贯一致,它都能给予明确提示。

比如,为了达到“销售部经理”的目标,你不能笼统地说“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工作”,而应当说“在半年之内,我要把销售业绩翻两番”,或者“两个月之内,我要突破50万元的销售大关”。

A--ATTAINABLE 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

法国一家报纸曾进行过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法国作家贝纳尔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所以说,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设定更高的目标固然可以促进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而且目标设定在指导和激励方面的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们需要倍加小心 单纯设定目标而却忽略它的可行性是很危险的。“好高骛远的目标只会让人迷失方向,让人充满挫败感,影响奋斗的信心。”

有资料表明:“目标的实现与心理回报密不可分,后者包括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更高的自我满意度”。但同时,人们也会“因为承认无法达到目标而产生心理成本”,“人们无法达到目标后,心理因素会诱发不自信因素”,“特别是没有实现既定目标的人比根本就没有设定目标的人更容易产生不自信”。沃顿商学院企业运营和信息管理系教授施韦策(Maurice Schweitzer)曾指出:在人们无法完成目标时,特别是当他们差一点就成功却功败垂成时,问题就出现了。

成功之道在乎知,更在乎行,保证目标的可行性要兼顾自身各个方面。任何目标的完成都需要条件、资源和协助等多种元素的共同作用。假如你只是写出目标而没有考虑它是否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比如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那么目标的完成无异于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意义。而当你的目标与自身具备的条件、资源等丝丝入扣时,你将会发现有许多事情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从而提高你执行的活力和奋斗的信心。比如,如果你连ABC都不认识,那么你现在要设定的目标应该是进修英语,认识它们,而不是去翻译一本书。

有相关人士在总结了多年的工作心得后指出:“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和“外界能给你什么”是两个关键性要素。

你能做什么?

这是一个人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工作力”(即学业经历、相关训练等)、“执行力”(即处理事务、排忧解难等能力)及“意志力”(即勤劳负责、压力承受及负荷能力)。

外界能给你什么?

即所在的职场能给你什么,如:有多少需求,评价、提升的标准是什么等,这些多半都不是你所能掌控的。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目标的可行性,一味地画地自限,不敢跨越。客观地讲,在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限制条件,又要努力突破它们的局限。因为,目标的可行性不是限制,而是解放。

R--RELEVANT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你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罪魁祸首也许就是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脱钩。在团队求胜的今天,任何人的个人目标都不能脱离组织、团队的目标,不能孤立于整体目标之外。在一个公司内部,你所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要具备上下关联性,从而通过达成公司的整体目标而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道理其实很简单:你通过为公司提高业绩而提高你个人的位置。

在制定目标时,假设你把组织、团队的目标忽略不计,一心一意向着个人目标孤军奋战。这种目标虽然在开始执行时简单易行,阻力较小,但可能很快就出现许多让人泄气的问题:你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脱了轨,偏离了方向,利益等各方面冲突展现在你面前。然后,因为这些现实问题的不断增加和激化,而你则精力有限,很快陷入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两难境地。为此你只得一再修订目标,甚至不得不将目标“凌迟处死”。其实,不仅仅是整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本身的逐个目标也必须具备关联性。你可以借助下面这些问题考虑个人目标的关联性:

你处于整体目标的哪一个环节?

该环节的目标是什么?

你所处的环节是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的?

你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你的同事又起到什么作用?

在该环节中你的上家和下家从事什么样的业务?

公司依照什么样的标准评估你所在环节的业绩?

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得以顺利完成?

你正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改善你的环节?

T--TIME BASE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限性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实现时限的才可能叫目标,没有时限的只能称之为梦想。没有时间表的目标,只是主观的期望,唯有具备完成期限的目标,才有付诸实施的可能。而要发挥最大的目标达成力,在完成期限前必须同时设定“四个时间段”。准确地说要将自身的努力融入到四个时间层面:

第一时间段:每日到每周;

第二时间段:每月到每季;

第三时间段:每年;

第四时间段:一年以上。

通过这四个时间段的检视,你可以将自身的努力准确输入所确定的目标中,从而提高整体预测能力,达到更高的整合度。为保证目标的达成率,在第二和第三时间段中,可以留有适当的时间空隙。假如你通过前面两个时间段检视,发现进度落后,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余地调整目标,从而不至于等到目标完成期限将至,才发现进度落后太多,却因没有时间弥补,不得不放弃目标。正如前面所讲过的,任何目标的完成与否都会影响你的自信,如果设定的目标总是无法完成,这只会让你充满挫折感,以至于到最后根本不想设定目标

(2)一分钟目标

基于对SMART目标确定法的理解,有人提出了“一分钟目标”口号,即:

大家同意的目标

有效的措施。

一个目标写在一页纸上,字数不超过250字。

一分钟可以读完的目标

在执行的时候,每天至少读一遍。

同时,看看你的行为是否符合你的目标

SMART“醒目”的目标设定技巧,还有第二解释。

S SIMPLE 简单、清晰的

目标不要太复杂,越简单越好。举例说:减肥就是减肥,不需要说得太多。

M MEANINGFUL 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目标比没有意义的目标更能带动改变。立志去帮助他人,总会比定下目标去享受睡眠带来更多的动力。

A ACTION 行动

光说不做,永远不会成功。要达成目标,就须立即行动。

R RESPONSIBLE 负责任

订下的目标,不仅要向自己负责,也同样要向身边的人负责。有时,为了其他人而订下的目标,甚至更具推动力。

T TOWARDS BETTER TOMORROW 迈向更好的明天

正确的目标会带领一个人迈向更好的将来。所以,订立一个指向更好的明天的目标,一定能为你的人生带来更积极的音符。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一个美满成功的职业人生,绝不是在“盲人说象”中造就的,更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不论你把自己的未来许诺给一家咨询公司还是管理一家财富500强的跨国企业,先尽早为自己订出踏踏实实的职业目标吧。在执行过程中,当所制定的目标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越来越清晰时,成功离你也将越来越近。

你属于哪类人

谈到目标对于职场发展的重要性,首先看一下三类人:

第一类人,就是在海里随波漂流,漂到哪儿算哪儿;

第二类人,撑起了一面帆,知道利用风改变航向,也许能漂到哪个岛上,然后在那里活一辈子;

第三类人,他不仅懂得撑帆,更知道用桨奋力划水,纵然辛苦,但只有这类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正是一流、二流和三流的区别!

法国著名自然学家费伯勒曾做过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实验:他很仔细地将毛毛虫在一个花盆外的框架上排成一圈。这样,领头的毛毛虫实际上就碰到了最后一只毛毛虫,完全形成了一个圆圈。在花盆中间,他放上松蜡,这是这种毛毛虫爱吃的食物。这些毛毛虫开始围绕着花盆转圈。它们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它们围绕着花盆整整转了七天七夜。最后,这些毛毛虫全都因饥饿劳累而死。一大堆食物就在离它们不到6英寸远的地方,它们却一个个地饿死了。原因无它,只是因为它们按照以往习惯的方式去盲目地行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现代职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成功似乎总是隐藏在暗处,遥不可及。纵观职场上有所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生活的方向性。他们确定目标,永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去哪儿,而且努力去达成目标。而很多人之所以深陷失败的牢笼不能自拔,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目标。就像实验中的毛毛虫。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3%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短期的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5年来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有相关人士指出:没有目标所造成的最大弊病就是被动感和无助感。当人们屈从于命运,随波逐流,所有一切只会一成不变。当人们被悲观的情绪所包围,觉得自己是工作环境不可抗力的受害者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永远是事情最差的一面。因此,你若希望有一个成功美满的职业人生,必须预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设定目标

一切就如商业巨人J·C·突尼所说:“有没有目标,会不会运筹,决定你一生能走多高多远。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有可能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个普通的职员。”

应用范例

“我要赚更多钱”

王某参加工作已六年有余,他毕业于北方某名牌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学历。走入社会后,最初在私人公司打工,干得得心应手。两年后他决定跳槽。有好友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要赚更多的钱”。本着这个目标,他进入一家全国性的网络公司从事最基本的技术工作。一年后,他又决定跳槽,好友再问,回答仍是“我要赚更多的钱”。如此,王某跳来跳去,转眼六年有余,“要赚更多钱”的王某仍徘徊在基层薪水的层面上。深感困惑的王某找来好友寻方。

好友提问:

“要赚更多的钱”到底是多少钱?

要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实现它?

你自身具备怎样的条件?

这些条件能够达到怎样的赚钱标准?

你如何运用这些条件?

针对一系列问题,好友请王某系统地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完整地填写下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一个成功的目标规划。

时限

序号目标本日本周本月一年三年五年十年1职位2薪水3存款4业绩5学历6住房7买车8

(5)黄金实践

制定一周行动目标。格式如下:

日期周一周二周三 本周重要任务当天重点事情上午安排下午安排

用多杈树法分解目标

旋舞职场,不管你职业规划中的终极目标有多大多遥远,一定要耐心地将它细细切割、分解,直到你知道现在该去做什么。

(1)美丽的“多杈树”

有人曾这样描述分解目标的重要作用:“通过分解目标,你可以给自己更宽广的视觉空间,更细腻生动的使用体验,更便捷的操作方式。”

关于分解目标有一个非常形象而美丽的方法 多杈树分解法。读着这个名字,你可以这样想象一下: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图1 1多杈树法分解目标示意图

,从树干开始,它就有一个分支,若干个树枝。每一个树枝,又有更小的树枝,而每一个更小的树枝,又有再小的树枝,直到摇曳在风中的叶子。若将这棵树联系到分解目标,你可以抽象地将树干比喻成大目标,而每一个树枝则代表一个小目标,直到最后的叶子。你会发现,这些叶子其实就是你现在的目标,或者说是你现在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所应该达到的结果。如图1 1所示。

通过多杈树示意图,分解目标这一理念被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而纵观示意图,不难发现,在“多杈树”中,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逻辑关系:

目标是大目标的条件。

目标是小目标的结果。

目标的实现之“和”,一定是大目标的实现。

实践证明,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将每个小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目标,如此一直分解下去,到最后,那个最小的目标将会明确地告诉你:现在该去做什么。因此,不管你所制定的终极目标有多大多遥远,一定要耐心地将它细细切割、分解,直到你知道现在该去做什么。

说白了,一棵完整的目标多杈树,其实也就是一套完整的达成该目标的行动计划。因此又有人将目标多杈树称之为计划多杈树。而任何一个目标最后都可以被描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2)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启示

山田本一在1984年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绩,他说:“我是凭目标获胜的。”两年后,他又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获得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仍说:“我是凭目标获胜的。”当时人们对他的回答大惑不解,后来从他的自传中才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他说:“我在每次比赛前,必须先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 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过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品味这个故事,相信一度迷茫的你会有所了悟 炫目成功的获得凭借的不是安逸的空想,也不是盲目的付出,而是将这个终极目标以及对这个终极目标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细细分化到你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分钟。否则,你即使手执美好的目标,也只能扮演可怜可叹的失败角色。

(3)绘制“多杈树”

在动笔之前,你手执大目标,首先要弄清这样一个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针对这个问题,列出所有的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完成这些条件,其实就是达成该大目标之前首先必须达成的小目标,也即大目标的第一层“树杈”。勾勒出“树干”的第一层“树杈”后,接下来要弄清的是:要实现这些小目标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由此列出达成每一个小目标的所有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即各处小目标的第二层“树杈” 以此类推,当你的目标分解图上清晰地画出了所有眼前目标 美丽的“树叶”时,一幅完整的“多杈树”式目标分解图也就展现在你面前。

此时,如果你认为自己已大功告成,那么你错了。描绘出目标分解“多杈树”仅仅意味着你的一只脚站在分解目标的门里。若想两只脚完全跨越这道门坎,你必须还要做好

检查工作。检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决定你的“多杈树”的寿命长短。

我们知道,分解目标的过程是由将来到现在、由高级到低级、由大目标到小目标,一步步向后推的。而检查目标的过程则与分解目标的过程恰恰相反。这也是最高效的程序。实践表明,检查多杈树分解是否完全充分,只需从叶子到树枝再到树干,按照倒序的顺序推理、分析、自问:如果这些小目标均达成,那么大目标一定会达成吗?如果分析结果为“是”,表示分解是完全的充分的;如果结果是“不一定”,则表明所列出的现有条件 即小目标,还无法满足“充分”这一要求,需要查寻并补充被忽略的“树枝”,也即小目标

多杈树分解目标法是一个极具使用价值的分析问题的工具。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能借助于它来分析、化解,最终演变成若干个越来越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将多杈树分解法驾轻就熟,你需要不断练习。多加练习,定能熟能生巧;多加应用,定能得心应手。至此,我们要再次提醒,画多杈树的核心技巧就是不断地自问:达成该目标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能否保证该目标必定会达成?严格遵循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即可描绘出一棵系统周密、可操作性极强的目标多杈树,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必将大大增加。

然而,将目标多杈树式完全分解后的“树叶”我们一定能摘得到吗?如果我们轻而易举地摘到“树叶”是否就意味着成功?面对这些问题,相关人士给出了两个目标评判标准,以此来避免因目标太大遭受失败的挫折,也勿因目标太小浪费时间和潜能。运用这两个目标评判标准的先决条件是目标多杈树已完全分解。

目标评判标准一: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无法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大。此时,如果检查疏漏,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即使条件再充分、完全,其结果也只能与目标的初衷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目标评判标准二: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可轻易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小。

比如,某先生参加工作后订立了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以李嘉诚为榜样,三年内收入过亿元。多杈树分解的结果显示,要达到这一目标,他每天需要摘取的“树叶”量到了几乎令人疯狂的地步:每天需要打2万个电话,拜访500个客户,看50本书,等等。显然他的这一目标已严重脱离实际。痛定思痛,该君重新订立奋斗目标:四十岁时确保薪水翻一番。多杈树分解的结果表明:只要单位不炒他鱿鱼,他每天只需要确保自己准时上下班就行。因为随着物价上涨,他无需做任何努力,薪水自然而然会翻番。这表明,该目标太小。

某咨询专家曾把对分解目标的检查,比喻成“一个长长的走廊”,要注意许多问题,并要一步一步仔细给予解答。比如,自身条件有哪些?潜在的辅助条件有哪些?实施过程中,这些条件的可操作性会不会变弱?如果变弱,将有谁来替代?出现变弱的是环境方面的问题,还是自身问题?等等。

步步为“赢”,化目标为成功,这是一个严密而科学的理性行为。理性行为建立在对目标的理性认识之上。对分解后的每一个目标,如何直接判断它能否实现?将目标多杈树完全分解后,请就以下四个问题自问自答:

为何要达成这个目标

意愿有多强烈?

达不成怎样?

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十条以上理由;

如果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100%;

如果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第四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惜一切代价,表明该目标一定会达成。

除非四个问题的答案同时都如上所述,如有其他任何回答(包括能列出十个以上为何要达成的理由,但意愿却是99%;或者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但万一达不成也就算了的回答),那么,该目标现在就可以判定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不如现在就放弃,立即更换能有明确答案的目标

另外,将目标多杈树分解后,如果小目标全部达成,而大目标仍不能达成,则表明你分解时仅列出必要条件,忽略了辅助条件,或者辅助条件列出不足,需立即予以补充,直到条件充分为止。当然,如果你除必要条件外,还列出了充分的辅助条件,那么可以相信,只要小目标全部达成,你的大目标也一定水到渠成。

目标多杈树分解具有巨大的魔力。当机会降临时,在其他力量都沉睡的虚无瞬间,将目标多杈树分解常常是你握有主动权的神秘力量。这股神秘力量可赋予你强劲的执行力,使你能够实现终极目标

(4)应用范例

许君进公司后,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五年之内进入公司中层管理层。怎样才能做到呢?

首先,许君要找到上升的量化指标,即进入公司中层管理层的的条件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许君依次列出了如下条件:正确理解公司的整体目标、学历本科、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社交能力强、最好懂英语、善于沟通、能够准确把握客户命脉等。拿着这些条件,该君又进一步分析下去:要达成这里的每一个条件,需要的条件又是什么?如学历本科 而许君是专科毕业,因此,在这一层“树枝”上他又制订了参加本科自学考试的具体计划;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需要时间积累;懂英语 已经是英语六级的他,决定再报考雅思;准确把握客户命脉 这要求在工作中细细磨炼、揣摩、体会、总结;善于沟通 他开始从实践和书本中找寻各种沟通技巧等等。依据自身条件,他在报考雅思方面,又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如此类推列下去,一棵完整的目标多杈树绘制完毕。面对从未来延伸到现在的多杈树,许君已清晰地明白,要想在五年之内进入公司中层管理层,现在应该做什么。

运用“PDCA工作循环”改进过程

漫长的职业生涯犹如一场马拉松。无论你做什么,当你明白真正想要的目标时,就要针对这个目标在每一个职业发展阶段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处置 日复一日,循环往复。

(1)什么是PDCA

世界日新月异,现实千变万化,惟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在这个被变化主宰的世界中,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你的理想是什么?现实给予你的是什么?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是否离它越来越近呢?对此,有书中给予精彩地描绘:“刚毕业的大学生憧憬着自己的第一份职业;怀才不遇的人寻找着全面发挥潜力的 高枝 ;感觉工作枯燥、渐生厌倦的人渴望一个新的环境;雄心勃勃的人时刻准备着自己的创业大计。比尔·盖茨、李嘉诚、李阳等是大家心目中的成功象征;IBM、宝洁、华为成为 白领 的向往之地;高收入、高福利、公司稳定、压力小、发展前景好、有出国培训机会都是大家心中的优良指标。”

那么,如何把带着美好希冀的目标转变成美好的现实?有专业人士给我们这样的指示: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有明确详细的实施计划,必须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如果你没有计划,很多事情就不大容易完成。一个有成就的人永远知道要根据目标做计划,有了计划要去执行。这就是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方法。

PDCA计划循环法,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称为“戴明循环管理法”。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现在,不仅仅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已推广运用到全面计划管理。实际上,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地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它适用于各行各业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管理中应用广泛的循环法则之一。

PDCA计划循环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设想,根据设想提出一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一步一步地提高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一般规律。总结其精髓,其实只有一句话:“在不断地总结和再总结中,完善管理和执行中的每一个环节。”它坚持的原则是“精益求精”。这一理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甚至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

PDCA的含义如下:

P( PLAN) 计划;

D(DO)- 执行;

C(CHECK) 检查;

A(ACTION) 行动,即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总结,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入目标管理,且循环不止呈阶梯式上升的科学程序。

(2)走近PDCA

目标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PDCA循环的转动,而改进与解决目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实现每一个目标,包括那些阶段性的分目标,同样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P PLAN计划阶段

一个人在开始一段新的职业生涯之前,必须先有目标目标的制定可以让你清晰地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是有保障的生活?还是良好的学习机会?是彰显的名声?还是长期经营的一份事业?或是积累更多财富?

无论你做什么,当你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时,就要为这个目标做一个详细的执行计划。计划是你的实际工作目标。计划可以是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 也可以是针对某项工作制定的具体计划。如定下时间表,告诉自己一年之后应该做得怎样,两年以后做得怎样。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把目标进一步划小,把时间分得更精确。这样可以让你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

D DO实施阶段

实施,又称“执行”。在执行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一分支目标进行行动设计,以及在计划执行前的自身能力培训。它只有一个步骤 执行计划,即依照计划推行。对任何人而言,“执行”都

不是个新鲜词。对于它的重要性,已经毋庸多言,因为我们对此问题已经认识得比较全面。有人说:“执行力就像一个乘式中的乘数,执行力弱,另一个乘数再大,结果也是枉然。”因执行不力导致失败的大有人在。他们的悟性并非不高,对于目标管理中一些问题的想法并非不透彻,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不能落地生根。

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想迅速解决这一问题,不让它阻碍你达成目标的征途,你需要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执行力。正如PDCA告诉我们的,“提高执行力”本身就是执行问题。也就是说,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达成“提高执行力”这个目标,而不至于又陷入“提高执行力”执行不力的尴尬中。这对很多人都是难以迈出的一步。特别是那些处于事业徘徊期的人更是如此。现实中,你也许每天都会产生无数的想法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停地对自己说:如果我在那个位置上会怎么怎么样。而在实际上升的征途中却感到是那么的无力。

如何才能走出实施目标的这一“瓶颈”?有专家认为:要达成“提高执行力”的目标,首先要找出执行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那些起到基因作用的要素。通过发掘执行力的基因,来认识问题产生的根源,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以此保证执行力的健康成长。也即: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

C CHECK查核阶段

查核,即在目标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对行动的结果进行检验。具体而言,指把目标实施的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检查结果是否与目标实施的进度一致。如果与目标的预期结果出现偏差,要分析并查找原因。

有志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在工作一个阶段后,都应该时刻反省自己今天所做到的和明天的目标还有多远。如果以其他人做参照的话,也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用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拿自己和别人比,拿现状和目标比 也许,比出的结果会让你产生痛苦,但这是走向进步不可缺少的反省。

A ACTION处理阶段

在处理阶段,主要是针对检查结果,拟定相应的措施计划,或设定新的改进目标,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是执行偏离目标,就要修正自己的行动;如果是目标偏离了实际,就要修正目标,返回到第一步,重复上述四个步骤,直到你达成预期目标,获得成功。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比如,面对失利的目标,反省之后,你会得出一些结论。结论可能让你满意,也可能让你失望。要想在失望中崛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要学会在付出中有所得。这样才能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走出失利,走向成功。同时把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带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

PDCA循环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策划 实施 查核 处置(改进)四个阶段缺一不可,且必须形成闭环系统,系统的每一次循环,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在这里,特别应当指出,PDCA循环中的A是关键环节。若没有此环节,已取得的成果无法巩固。假如你对目标实施中的问题认识不足,也就提不出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或新的问题。所以,应特别关注A阶段。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具体又可分解为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和评价现状,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步骤二确定改进的目标,提出各种修改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方案。

步骤三从影响实施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按照决策方案,编制具体的活动计划下达执行,以实现这些目标

步骤四根据主要原因制定解决对策,并评价这些解决

办法及作出选择。这也是第二阶段执行(D)的具体化。

步骤五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执行成绩。

步骤六分析、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实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步骤七对发生的问题应提出解决办法,并正式采纳更改。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步骤八评审结果,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把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予以解决。

其中,步骤一、二、三、四即P 计划;步骤五即D 实施;步骤六即C 检查;步骤七、八即A 处理。以上所述,即为解决问题所必须遵从的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效果如图1 2所示。

图1 2PDCA循环示意图

(3)PDCA的特点

大环套小环

PDCA循环对终极目标可划为大圈循环,对各分支目标可在大圈循环中又有各自范围的小圈循环,形成大圈套小圈。整个过程类似行星轮系,一个终极目标实际运行体系与各分支目标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即“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周而复始

PDCA循环系统的计划 执行 检查 总结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中途不得中断。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剩余问题有待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便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其实,PDCA的意义就是永远不满足现状,

循环前进,螺旋上升

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贯穿目标实施的每一个过程。而且它并非停留在一个水平面上动态发展,而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的。它每循环一次,都会有所前进和有所提高,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目标的实现。

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池泽辰夫认为,要想灵活运用PDCA循环方法,最好先从CA入手,然后再进入PDCA循环,即先“检查”、“处置(改进)”前一循环的实施效果后,再进入“策划”阶段。池泽辰夫举例说,在制定年目标及实施计划方案时,应回顾上一年度目标的实现情况,即对上年度的PDCA循环效果进行充分验证后,再制定本年度的目标。事实证明,毫无准备地进入策划阶段与检查前一循环的实施效果后再进入策划阶段,其效果截然不同。所以,进行PDCA循环时,尤其要注意CA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策划,对提高策划的水平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也许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它不是100米冲刺,也不像撑竿跳那样一飞冲天,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我们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要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处置,从一个循环进入下一个循环,从今天的循环进入明天的循环,从本周的循环进入下一周的循环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你必须懂得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进中,才可能累积优势,达成目标,造就成功,拥有美好人生。

(4)应用范例

王经理主管销售部,依据PDCA循环法则,他将自己的工作目标进行了有效编排。具体如下:

第一,具备的前提条件

工作目标制定行动

按客户设定行动

按联系人设定行动

第二,进入PDCA循环系统

计划 行动设定

执行 日程提示

完成 行动关闭、总结成绩

处置 调整信息与状态,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工作系统

第三,辅助条件

协同 多人参与

控制 群众监控

(5)黄金实践

依据自己的个人目标,列出四个格子,在每个格子里分别列出实现目标的四个步骤,然后再在每个阶段里详细列出相应的必须条件。

个人目标步骤一条件步骤二条件步骤三条件步骤四条件

压力是什么

焦虑、沮丧、发怒、紧张、苦闷、暴躁、失望、不安 在工作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上述感觉。是什么让生活与这些令人痛苦的感受挂上了钩?

压力!

提到压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多少学子在高考的关键时刻发挥失常,以致名落孙山;电视上,我们常可以看到运动员严肃的表情,绷紧的面部肌肉;在谈判的关键时刻,一度被誉为谈判高手的员工,却出现思维短路 这一切,都是压力所赐。

那么,压力到底是什么?

从物理学角度上讲,压力的概念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具体的、有形的。若压力进入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它便成了虚无的、无形的。英国心理学家戴维·丰塔纳曾给压力下了一个简洁的定义:压力是对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有心理学家表示:“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压力的刺激中,无论人生多么一帆风顺,也总会有令人紧张、感到压力的时刻降临。误会、争执和竞争都可能随时出现,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

(2)压力的来源

笼统地讲,压力的来源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三种压力。也许,此时的你正备受其害,痛苦不堪。

变化

第二大工具压 力 管 理奔走在现代职场上,有关变化的术语越来越多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兼并、重组、扁平化、全球化等。这一切源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所导致的迅速而持续的变化,以及市场份额、时间、人才等资源的严重匮乏。为适应变化,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无疑使人的承受力和适应性受到极大挑战。如果变化的速度一旦超越这种极限,必将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压力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的主宰。1992年,IBM自创建以来首次实施紧缩、裁员计划时,那些几乎大半生都在为IBM工作的资深员工无法面对这种机构调整的压力,不少员工因此一蹶不振。

人际关系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人际关系是必须面对的事情。与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协调音符,压力便会随之产生。特别是近年来,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的人士合作共事的机会越来越多,团队精神已成为工作的主题。这时,合作越多,摩擦越多,导致压力越沉重。当然,不仅仅合作,工作上的竞争、失业、升职、调薪、敌意以及流言蜚语等等都会形成压力。压力不仅仅对个人身心健康,对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有负面影响。据统计,与工作压力相关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疾病已经成为导致员工缺勤、停工、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仅在美国,企业因员工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500亿美元,这主要源于员工经常性的旷工、心不在焉、创造力下降而导致的生产力衰减。

家庭

不和谐婚姻、家庭成员的疾病或意外受伤、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家庭搬迁、异地工作、一代“负”翁等等,都会产生压力。研究表明,如果丧失伴侣的压力程度是100%,则婚姻和抚育子女为52%。

上面总结的三个方面,只是冰山一角。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单纯从工作角度讲,压力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设定不现实的工作期限,缺乏激励性的工作,没有工作保障,没有工作满足感,工作单调重复,同事的冲突,同事的故意骚扰,等等。所有这些压力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势必日趋沉重,它们会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时,你惟一的感觉就是:累!累!累!

(3)测测你的压力承受指数

某君打电话向朋友诉苦:“每天工作量狂大,电话狂多,文件堆得如山高。节假日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刺耳的手机声又响了,显示的是恐怖的老板手机号。我简直快要疯掉了!” 对此,你是否也深有同感?面对种种压力,你是感觉应付自如,还是像某君那样快要疯掉了?那就要看你的心理承受力的指数是大是小了。

么,心理承受力是什么呢?

心理承受力是指一个人对外界刺激的承受或抵抗能力,它表明了一个人的心理容纳量和坚韧程度,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度,也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缩影。心理承受力因人而异。面对同样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坦然自若,丝毫不受其影响。比如你丢了1000块钱,郁闷了三天,这被视为正常;若难过伤心了好几个月,则是病态的表现。另外,人的压力承受力并非像物体那样,自始至终无法改变。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暴风雨的洗礼,我们的心理承受力自然而然会增强。这是人高于其他生物的一面。但这也是有限度的,一旦压力超过人的承受力时,人必然会垮掉。

那么,你的压力承受力的指数是多少呢?

方法一:关于洗手间的心理测试,你属于哪一种

当你进入公共厕所时,映入眼帘的是如下的隔间:假设每一间都没有人,请问你会选择进入哪一间?如图:

选择A:承受压力指数为8分

你的生命力旺盛,能快速了解别人的需要,善于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品位高,条件好,并重视个人成长,是一个极有智慧的人。

建议:容易自以为是而粗心犯错,使别人深感困扰。不听别人劝导而惹来烦恼,会因此而情绪失控。切记要小心,不要触犯他人。

选择B:承受压力指数为3分

你喜欢简单朴实的人生,诚恳的生活态度,使围绕在你身边的人很有自信和安全感。你会全力以赴地去照顾和体贴心爱的人及所有亲朋好友,多愁善感是压力指数的致命伤。不如放下标准,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人生。

选择C:承受压力指数为9分

诚恳地对待他人,使你能透视这个世界,找到纯真善良的一面,充满自信又肯上进。你的特长是能得到机会,创造健康快乐人生,与人和平共处,人缘极佳。

建议:胆小怕事使你包容他人的缺点,任由他们做坏事,不知后果的严重性,小心受牵连。尽量多交一些世故的朋友,帮助你认清事实。

选择D:承受压力指数为7分

你有动感十足的性格,活泼、浪漫、天真,像未失童心的人,永远能陶醉在欢笑声中,快乐时会想欢呼或手舞足蹈。你不会让痛苦或不安打扰你欢愉的心情,是典型的适者生存者。

建议:你的持续能力不长,有碍事业发展。若喜欢把事业放在娱乐之后,更需要检讨人生失败的缘由,因为你会因此而导致太多困扰。

选择E:承受压力指数为6分

个性细致、敏感度很高,适合从事有创意的工作工作能力很强。能主动关怀他人与事物,即使相貌平凡也露出纯朴实在的气质。你永远都会把感情和事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断走向前程。

建议:你是勇气十足的人,胆识高人一等,但无法恰当表现自己。你应该先懂得生活,人际关系才会处理好,压力也会因此而消失。

选择F:承受压力指数为4分

容易为生活琐事担心,不在乎物质生活,却强调生活品质的重要。能理性分析事情,但又因缺乏感性生活而十分无奈。你需要同时兼具理性和感性的人生,才能感到满足。

建议:当你无法承受生活压力时,不妨让自己平凡一点,别在乎别人的期望,因为常常是你自己设定了太高的期望,使自己无法喘息。

选择G:承受压力指数为5分

你的个性孤独又不能被他人肯定,使你不喜欢了解自己的缺失,像被丢掉的石头,不知道它的价值何在。别人欠你的钱,你也懒得去追讨,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面对生活难题。

建议:只要你懂得努力追求自己的所爱,坚持在一个固定的职业上,不在乎艰难日子,就能平安一生。千万不要三心二意,使自己失去生活重心。

选择H:承受压力指数为10分

你不在乎生活压力时,什么都可以看得很开。你的人生永远在追求完美和理想,只要能帮助你顺利达成目标,你的苦干精神无人可以比。你的快乐单纯而自然,能时时知足又懂得不断去追求。

建议:你不需要别人帮助解决生活压力,但需要别人指导解决生活难题,因此

建议你多交一些有智慧和远见的朋友。

注:该测试的结果似乎更接近你目前的心理状态,而不是你属于哪类人。

方法二:回答下列问题,根据积分看答案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溺爱下度过的。 A否、B是、C不全是

我的生活经历许多坎坷,屡屡遭人白眼。A是、B否、C不全是

我在一次恋爱被人抛弃后,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A否、B是、C不全是

我家的收入不高,但我还是感到宽裕。A是、B否、C不全是

让我和性情不和的人在一起简直是受罪。A是、B不一定、C否

我从来没有服用过安眠药。A否、B不全是、C是

我的朋友常带着一个讨厌的陌生人贸然来访,我感到很震惊。

A是、B不确定、C否

这次提拔的本来是我,可不知为什么又换成了他,即便如此我也心情坦然并向他表示祝贺。A否、B不确定、C是

我在街上看到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人,或听到那些乱糟糟的音乐,就感到恶心。

A不确定、B否、C是

虽然新的制度对我不利,但我仍认为颁布新制度是顺理成章、势在必行的事。

A不确定、B是、C否

我接连遇到几件不愉快的事,一次比一次让我感到苦恼。

A不确定、B否、C是

即使与我的“情敌”交谈,我也能心平气和。A不确定、B是、C 否

得分表:12~22分为A;23~46分为B;47~60分为C。

试题答案 ABC试题答案 ABC试题答案 ABC 513 135 351 513 135 351 513 135351 513 135351

诊断与建议

A:心理承受力差。这可能与你一帆风顺的经历有关。你心理脆弱,经受不住刺激,更经不起意外打击,稍不遂意就会使你寝食不安,这是你的一大弱点。不过心理承受力是可塑的,建议你主动扩大心理受压面,多锻炼,愉快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同时也要少想个人得失,因为心理承受力说来也是对个人利益损失的承受力,“心底无私天地宽”。

B:心理承受力一般。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至多有点烦恼。需要注意的是当生活出现较大变故时,你要想得开、挺得住。

C:心理承受力强。你有不平凡的经历,能面对现实,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应对自如,且随遇而安,是那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有你这样的人当主力,即使遇到突发事情也能顶得住。

(4)应用范例

小王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最近应聘到一家小有名气的电脑公司工作。平日工作比较忙。因为刚参加工作,所以小王对工作特别用心。现在公司正处于转型期。小王的工作量也在日益增加,尽管小王也想表现得好一些,让上级认可自己,但常感觉力不从心。最近,小王觉得自己非常躁动,脾气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低落,感觉活得非常非常累。小王很是苦恼,不知自己怎么了。

归纳:

第一,刚开始工作,总要有个适应期;

第二,由于缺乏经验,对环境不熟悉,所以做起来相对会有些吃力;

第三,有危机意识,怕做不好而丢掉工作,所以特别想做好,快点做好;

第四,公司进入转型期,无形中加大工作量,从而增加了压力;

第五,着急、紧张、力不从心,对自己有点失望,如此,烦躁情绪自然会找上门来;

第六,责任心太强也会增加压力,导致心情不好,容易急躁不安。

(5)黄金实践

测一测你的压力指数,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将种种导致压力的关键因素一一列下来,以利于下一步对症下药。

正确地进行压力管理

一个鸡蛋只有从内而外成长的时候,才会有新生命的诞生;一个职场中人只有从内心深处使自己成长,压力才会得到真正解决,职业生涯才会呈现夺目光辉。

(1)没有压力是最好的吗

要想管理好压力,首先要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历数有关压力的种种罪状后,相信你对压力一定深恶痛绝,甚至会发出“让压力从我们生活中永远消失”的呼声。问题是你能否完全消除现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没有压力真的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吗?有关专家明确表示:第一,不能;第二,并非如此。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氢气球飘到高空中以后,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爆炸,为什么?就是因为渐渐失去了大气的压力,气球内部产生膨胀而变得越来越薄,最终爆炸消失。同样的道理,人如果没有了压力,情感无从寄托,精神越来越空虚,内心的承受力也会越来越脆弱,终于有一天,就会如同那高空中的气球一样崩溃的。所以,有压力并非完全是件坏事。确切地说,我们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由压力造就的痛并快乐的生存滋养,让我们反而存活得更加有力。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发创造力。

达尔文有句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健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西方有一则寓言:上帝创造了一群鱼,把它们放到大海里,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鱼的身体比重大于水,鱼一旦停下来,就会向海底沉去,沉到一定深度,会被海水的压力压死。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给它们一个法宝 鱼鳔。鱼鳔是一个能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可是,上帝没有找到鲨鱼,想到鲨鱼必死无疑,他很是伤心了一段时间。亿万年后,上帝想看看鱼长得如何,就把它们统统聚在了一个水域,出乎上帝的意料 没装上鱼鳔的鲨鱼居然很健康,而且成了海里的强者!上帝不解地问鲨鱼:“你为什么没被海水淹死,活得这样好?”鲨鱼笑着说:“上帝啊,这得谢你!你当初不给我鱼鳔,我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不得不时时运动着,所以练就了强壮的身体。”

(2)如何使用压力“双刃剑”

有人形象地将压力比喻成一把琴,琴弦绷得太松了无法弹,绷得太紧了又会断,只有拉得不紧不松,恰到好处,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则将压力比喻为“双刃剑”,认为使用不当,害己害人;使用得当,可以用来防卫,使之为己所用。

一艘货轮卸货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的船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大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衡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在船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由此可见,对于无法逃避也无从选择,你除了勇敢面对,还要练就一身抗压的本领,用智慧来化解这些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压力的主人,而非压力的奴隶。这就好像,一个人只有当心灵的木桶不断扩大时,才能容纳更多的水,惟有抗压本领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化压力为动力,快乐工作快乐成功。因此,有人戏谑地讲:“成功的背后是靠一条 压力 之路走出来的。”简而言之,所谓的抗压本领其实就是有效减轻压力的方法。

反观现代社会,“高压”可怖。如何让自己在高压中更加从容不迫,变得更加有品位,生活质量更高,探索减轻压力的方法,已日趋成为现代人的一项追求。他们不愿再忍受节奏狂乱的现状,而是乱中思静,时时懂得停下来思考一下:我的生活究竟需要什么改变?如何

减轻压力?

对此,专家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种方法。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过高要求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做自己可以胜任的事情,对自己有个合理的预期和评价。比如,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体力和环境等具体条件去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能人云亦云,不要被周围所左右。心理学家马斯洛有句名言:“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富创造性。”意思是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你适合当一名厨师,那就不必要去追求当一名画家了。

及时总结,妥善计划,更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

完成每天的工作计划。

先集中精力解决难题。

按先后次序做工作

把未能完成的工作留到第二天。

分步骤完成大型工作计划。

把不喜欢的工作视为挑战。

完成工作后自我奖励。

不要拖延时间。

记录干扰工作的事情,努力排除干扰。

总之,可能的话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以减小工作强度。千万不要陷到一个可怕的泥潭当中:认为你是惟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增加你的工作强度。

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并不意味着弦总是绷着。假如你的大脑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工作压力就形成了。一定要学会平衡生活,让自己适时放松一下,这对身心都有益处。正如日本动画片中一休小师傅说的“休息,休息一会儿”。就让我们听听音乐、唱唱歌 轻轻松松休息一会儿又何妨?

勇于尝试以前惧怕的事情

有时压力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对某些事情的逃避。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是安全有益的东西。哪怕走出小小的一步,也会增强你的信心。如果一味回避恐惧,它们也会一直对你穷追不舍。尝试早到办公室几分钟,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尝试在公司交几个知心朋友,尝试与上司聊聊天,这些都能帮你减轻压力。

理解万岁

老板是绝大部分工作压力的来源。下属失职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同事之间的摩擦也可能造成不爽,但真正的压力是如何让你的老板满意你的工作,赢得他的信任与赏识。工作中,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换角度思考,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理解老板的问题并让老板也理解你的问题,了解自己和老板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样,与同事和下属也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总之,理解了别人也就理解了自己,懂得了别人,也就为自己赢得了一颗宽容的心。

适当的运动

专家认为,体育运动是减轻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从而使你保持良好的心态,产生一种自我驾驭感和超越感。同时,锻炼时大脑释放出一种物质即内啡呔,它可以让你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

暴力减压

“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一捏。”这是美国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的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好得多。据说在法国有一家“减压餐馆”,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断椅子。北京一家外企办事处的办公室角落里也堆着各式各样的流氓兔,专供员工们拳打脚踢。

把烦恼倾吐出来

自己一个人承受压力会使情形变得更糟。研究者发现,如果不能够确定并宣泄自己的情感,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而多与人交流沟通,及时倾诉自己感受到的无助和痛苦,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则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谈,获取心理支持,增强自信心。交流对象最好选择和自己经历比较近的知心朋友。

食物减压

面对压力,许多人趋向于过量饮食,海吃海喝。医学研究表明,你若选择食物减压,必须限制其饮食当中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量。如果喝太多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则更容易感受压力,体内也会产生更多压力引发的激素。当然,假如你在饮食上稍稍下点工夫,食物减压可谓举手之劳。一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黑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当然了,如果饭局应酬太多,没办法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或者吃得太多,肚里再也装不下了,那就在包里装上一盒维生素片或是鱼油丸之类的,随时补充。不过专家们指出,靠食物或者维生素减压,必须要持之以恒,每天形成习惯,一个月之后就能慢慢见到成效。

80分标准

假如以前你做事的标准是全部完美无缺,现在你必须改变这一做事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尽善尽美。首先辨别一下你需要做的事。然后把事情归为两类,并列出清单:80分达标的工作 即不那么重要的工作列在一边;100分达标的工作 即最大、最重要的项目列在一边。如此,你就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压力。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专家还提醒人们,远离心理压力另有三大高招: 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什么都往身上扛; 当问题暂时不能解决时,可以先放下来缓缓; 永远不要忘记,亲情是最好的压力排解器。

总之,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舒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自身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人差异、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一个鸡蛋只有从内而外成长的时候,才会有新生命的诞生;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使自己成长,压力才会得到真正解决,生命才会呈现夺目光彩!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思想,那就是 心胸要开阔,态度要积极,情绪要乐观 只有这样,你才能面对各种重压,泰然处之,在压力中品味快乐,获取成功。

(3)应用范例

吴经理是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的办公室杂乱无章。吴经理常常思考一些问题,然而,却频繁地被下属或其他事务打扰,无法专心于自己的公务。每当这时,吴经理就感到很心烦,常常对下属发脾气。

建议:使用“三月规则”和“三类文件法”整理办公桌。任何堆在桌面上三个月不被光顾的东西就应该存档或丢进纸篓;毫不迟疑地将文件分成三类:当即处理(约为总量的50%),留存处理(不应多于总量的20%)和无须处理(即刻存档或丢弃)。对手头的工作,建议“分而治之”,采用四类方式处理: 频繁出现或以前遇到过的类似问题(大约占总量的50%),请员工遵循“常规方法”处理,如果没有“常规方法”,应立即归纳并让员工掌握; 由其他员工如秘书、助理等代为回答; 打电话用“是”“否”来回答; 直接面谈。

(4)黄金实践

客观分析自己曾经面对压力的“不幸”遭遇,找出原因,然后从个人角度和客观角度,依次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

辨识压力的征兆与症状

找出压力的来源

掌握压力的干预与应对策略

掌握行之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学会各种有效的放松方法

第三大工具职 业 规 划1 理清自己的愿景

职场如大漠,成功的职业生涯犹如要走出这广袤的沙漠,需要选定一个方向。而选定方向则从理清到底什么对你最重要开始,也即愿景。它就像空中的北斗星,引导你在阶段性职业目标达成后,再设立新目标,让你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1)一切从选定方向开始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莱文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奇怪。他来到这个村子向这里的每一个人探询原因,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结果总是转回出发的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尝试着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莱文非常纳闷,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为了进一步找到原因,莱文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而莱文自己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乐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只是跟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太可能的。

这个与莱文一起配合的青年就是阿古特尔。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犹如小鸟从卵中沉睡的胚细胞逐渐成长,选定方向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具有难以预料的魔力。从广义上讲,方向是一个人心中的大海,它汇集着一切思想感情的涓涓细流,容纳了各种心态观念的山川江河,它是形成一切思维意识的源泉,更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惟一能够自己绝对控制的东西。从狭义上讲,方向为职场人士获得技巧和成功开拓了一条崭新途径。

第三大工具职 业 规 划职场如大漠,成功的职业生涯犹如要走出这广袤的沙漠,需要选定一个方向。假如你对自己的前进方向没有洞察力,那么就像在浓雾笼罩的公路上驾驶汽车,充满隐患,险象环生。所以,职场生涯的发展,首先要从选定方向开始,选定方向则要从理清到底什么对你最重要开始,也即 愿景。

愿景是大宏图,它将激发新的思考方式与行动方式;

愿景是方向舵,它能在混乱中指出前进的路径;

愿景是净化器,它能使你放弃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

愿景是度量衡,它会自动衡量出所做事情的轻重;

愿景是推进器,它将把你带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非常关键。可惜的是,我们常常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应付沿途中的问题上,而忘了为什么要走这条路。结果对于真正重要的,反而模糊不清。

有篇文章把刚进入社会不久的新人,比喻成一只刚刚孵化、开始学习飞翔的小鸟。此时的“小鸟面对广阔的天地,机会无穷,无限的空间任其展翅。但是小鸟也要明确自己到底要如何成长。此时,小鸟的优势,就是还没有被环境、习惯、条件所局限或制约,因此各种新奇的尝试与可能,都在双翼之下。你可以选择成为家鸟,驻足于别人屋檐下;你也可以选择成为林鸟,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你还可以选择成为候鸟,随季节的变化而周游各地。但是,也要小心:太多新奇的选择,会让你眼花缭乱。或者,你选择成为一种与你的体力与本质都不适合的鸟。或者,你不停地变换自己生存的方式,最后忘了自己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2)把“愿景”看个透

愿景这个词源于英文“Vision”,后来有人将之翻译成愿景。愿景的概念并不神秘。对个

人来说,愿,就是心愿,景,就是景象,合起来就是个人在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愿景必须是共同的,共同的愿景就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个人愿景必须是发自个人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向。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就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这是一个可预见的未来美景,这个美景给人做一件事情的动力。

具体来说,愿景具备以下四大精髓:

第一,知道自己是什么,要成为什么,由什么来引导行进。

只有诚实地回答了这三个“什么”,你的职业生涯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挑战成功第一步就是去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表明,一旦你发现了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自然就会精神倍增。你甚至等不及每天早晨的日出。知道要成为什么,就有紧迫感,一种等不及的神圣感觉。另外,愿景还为未来的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你在达到阶段性的目标后,再设立新目标。假如没有愿景,一旦眼前的目标达成了,一切也随之结束。

第二,你想成为什么,所以你能成为什么。

对于愿景,有相关人士给予精辟的论述:“愿景的哲学意义建立在 你想成为什么,所以你能成为什么 ,而不是 你能成为什么,所以你想成为什么 !愿景哲学的智慧给予管理者激发下属无限潜能的力量,去实现其人生哲学与管理哲学的终极发挥。这就是愿景管理的根本原则。一名成功的管理者的管理艺术,若仅仅靠悬在下属眼前的胡萝卜和大棒,那他也只能带着他的下属去获得更大的胡萝卜,但胡萝卜就是胡萝卜。”

第三,愿景是一种激发潜能的梦想,且经得起时间考验。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回溯百年,中国人飞翔在天是一种看似不可实现的梦想,但当杨利伟坐着神舟五号环游地球的时候,你却会不得不感叹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梦想,今日世界将会怎样?愿景就是一个这样的梦想。一百年前,当亨利·福特告诉人们,他的愿景是“使每一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时,有多少人认为他患上神经病。但现在的美国社会,他的梦想早已经变成现实,那我们又如何理解在一百年前有一个疯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呢?这种梦想通常会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又会不由自主被它的力量所感染。因此,愿景的力量应该在于它是处于可实现而又不可实现的模糊状态。

第四,愿景的内涵丰富多彩。

个人愿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形象: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假如你可以变成你向往的那种人,你会有哪些特征?

有形财产:你希望拥有哪些物质财产?希望拥有多大的数量?

家庭生活:在你的理想中,你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

个人健康:你对于你的健康、身材、运动以及其他和身体有关的事情有什么期望?

人际关系:你希望和你的同事、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保持哪种关系?

职业工作:你理想中的职业状况是什么样子?你希望你的努力可以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

个人休闲:在个人的旅游、阅读、运动或其他的活动领域中,你希望创造出什么样的成果?

如果有人问“你目前的愿景是什么”,而你的回答却是“想要换一个更好的工作”、“想要到环境较佳的地区住”、“希望困扰已久的背痛消失”等等时,你又错了。面对这样的愿景,你只会深受痛苦的折磨,你所做的一切也只是不断地去摆脱困扰的事情,并不会促进自身成长。

萧伯纳曾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一隅,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快乐。”

对于愿景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愿景等于目标

个人的“愿景”发乎内心,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一个人内心的目标,不一定是愿景。比如你希望自己能多赚些钱,这个就不是愿景,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愿景只是你在生活中适应或解决问题的副产品,只是不断去摆脱困扰的事情,并不会促进成长。由此看来,真正的愿景应该会促进你自身的成长。另外,愿景是一种你内心真正关心的事。当你内心真正关心的事情有了更高标准,那么就更有意义和方向感,而这个更高标准因为有了愿景的影射,就更具体,更容易衡量、描绘与沟通。

误区二:愿景等于竞争

许多人常把愿景与竞争混淆不清。比如,把“打败某某人”当作愿景。竞争确实能作为设定愿景及其衡量尺度的一个有用方式,它能让彼此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但是在竞争过后,“愿景”一旦达成或没有达成,接下来你靠什么驱策自己设定一个新“愿景”?如何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增强?所以有专家明确指出:愿景不等于竞争。竞争是相对的,是为了战胜他人。而愿景不是相对的,是为了战胜自己。愿景的实现基本与别人没有关联,主要是自己的愿景与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合一”。日本人对于合一的境界有这样的描述:“到了合一的境界,一个人的愿景与他的行动之间,甚至连细如发丝也放不进去。”

重塑或理清愿景

谁都想获得成功。然而,人为什么活着,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面对这些问题,有多少人为之思考、彻夜不眠;又有多少人究其一生也没能了悟。能否有一个秘方来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只是在回答之前,首先你必须学会自我剖析与定位,了解个人的主、客观因素。在此引用人力资源专家的说法,它包括:

心理特质兴趣、性格倾向、智商、情商、潜能、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水准、态度、人格等。这些可以利用问卷测试的方法来发掘。

生理特质性别、年龄、体能、健康、身高、体重和外貌。

学历资历教育程度、培训经历、学习成绩、社团活动、工作经验、生涯目标

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受教育状况、社会地位、家人的期望等。

经济状况有无稳定收入、存款、不动产等。

发展环境友伴、生存、配偶、行业、企业、地区、国家和世界等重要条件。

仔细分析上述的回答后,下面要进行的就是重塑和理清个人愿景。对于任何想获得成功的职业人士来说,能否重塑或理清个人愿景至关重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若缺乏愿景的引导,会造成行动的盲目;若有愿景一路随行,必定会将你早日引上成功路。以下三个步骤是专业人士在总结诸多成功人士的发展经验后得出的,相信也可以为迷茫的你指点迷津,帮你理清自己的愿景。

第一,想象实现愿景后的情景。

假如你得到了深深渴望获得的成果,那么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景?你怎样来形容它?

你的感觉如何?

这种感觉是不是你真正所想要的?

第二,形容个人愿景。

想象你正在达成你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愿望,这些愿望会像什么样子?

请你回顾在你学童时代、高中毕业时、大学毕业时、参加工作后以及现在的个人愿景。其中哪些愿景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原因是什么?

这些愿望包括自我形象、有形的财产、感情生活、个人健康、人际关系、工作和个人休闲等。

第三,检验并弄清楚愿景。

分步检视你写下来的个人愿景,从而找出最接近你内心深处的层面。

如果你现在就可以实现愿景,你会接受它吗?

假定你现在就实现了愿景,这愿景能为你带来什么?

你接受了它,你的感受又是怎样?

面对答案,你要善于捕捉每个思想火花,提炼、升华,使之构成愿景。理清愿景之后,最好再通过“三个对照”进行“三个反思”。

对照愿景目标,反思是否切实可行;

对照愿景具体措施,反思存在问题的突破点;

对照自身条件,反思如何缩小差距。

然后,再阶段性地对愿景进行对照反思完善。

制定短期小目标为实现愿景打好基础;

通过实践检验愿景是否切实可行;

不断以愿景鼓励鞭策自己,始终以新的目标为指引。

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可以对刚刚“出炉”的愿景进一步进行澄清、梳理、提炼。

应用范例

王欣一年前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专业是电力工业经济。毕业后到某电力部门工作,但王欣觉得不甚如意。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工作之余,经过自学,2004年考入西安理工大学MBA全脱产班,现在全部课程已学完。根据自己的经历、兴趣爱好及性格等因素,王欣把自己的个人愿景定位于 做一名敢于创新的管理咨询家。

我想做什么 管理咨询。

如果改行,我有哪方面的优势 已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行感兴趣;做事有计划;善于学习新知识;创新思维丰富,有良好的品质

工作的梦想是什么 充满激情地工作,在工作中获得成功体验;通过努力成为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发表于刊物上,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思考自己如何做出非凡成绩 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提高人脉;更进一步深植自己相关的专业水平;让自己快速成长;全身心投入

黄金实践

根据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并用下列问题引导思考:

你想创造什么?

哪三件事是你在每日工作中必须要做的?

你认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你认为身体健康、精神状况、工作、家庭、社会人脉、经济状况、知识水平等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哪天你不再工作了,你打算如何度过余下的不工作的时光?

试想生命即将结束,你会后悔没去做什么?

他人是如何评价你和你的成就的?

你的优势和弱势各是什么?别人如何评价它们?

认真回答上述问题后,开始试着写下你在未来最想获得的成功,字数不要太多,一般50字即可。

理清自己的使命

假如将愿景称之为谋,那么使命即为动。作为一名职场人士,若想让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得硕果,必须先谋而后动。没有使命的动,愿景即使荟萃了才高八斗的智慧,也必将沦为无能。

(1)使命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为一名职业人士,旋转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要想成为舞台的焦点,要想通过这个舞台赢得胜利的掌声,必须源于一个想法 一个足以让你脱颖而出的想法。它可以是一个产品,一项发明,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服务,甚至可以是一套新的管理模式。但重点是,在关键时刻,它是否能够有精彩表现?你是否能够将它变为现实?在揭开帷幕的那一刻,台下是否会掌声雷动?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多少职场人士,带着美好的愿景在舞动、旋转中频频失利,黯然退出。对此,更多的人只知感叹自己命运多舛,却从不检讨自己是否用最佳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美好的愿景,将它变为现实。这里所说的也即使命。

要想理清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从了解使命的含义开始。如果你不能正确地理解使命的内涵,无法界定你的使命,那么你便无法关注它,更无法通过使命获得坚强的信念和强大的执行力。对于使命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德鲁克说,组织的使命,就是使得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不仅仅企业,对个人同样如是。通俗地讲,使命就是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你的存在能够给这个社会或者某个群体提供怎样的方便与服务。更进一步讲,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就是把自己与一个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释放生命的激情。

“使命”的含义相当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自身发展的“方向”;

自身发展历经的“途径”;

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的事情;

自身发展的“结局”。

人生本没有意义,当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你的生命就被赋予了意义。有人认为,使命是一种吸引你走向未来的目标,它可以将你的信念、价值、行为以及你的自我认知提炼为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正是这个有机整体在人生使命的感召下,激发了生命的热情、活力和梦想,让我们坚定前行。例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使命描述:“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正是本着这个方向,比尔·盖茨倾其毕生的激情和智慧,最终以不平凡的行动造就不平凡的成功,用事实向世人转述其生命的意义。

(2)建立使命意义何在

建立使命意义深远。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可让人持续获得成长发展,形成并持续完善个体价值观,能够不断获得新知识、新能力、新经验、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让人获得成就感,一方面是通过汲取组织营养和氛围获得自我成长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是通过工作贡献获得个体价值的成就感。

从充满悬念和憧憬的愿景到美好的成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险的旅程。谁能帮助你到达胜利的彼岸?答案仍是 使命。

使命对于愿景来说格外重要,没有使命支持的愿景往往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才华横溢的想法,富于灵感的设想,大胆超前的概念 如果离开了好的执行,都将成为海市蜃楼。如若将愿景称之为谋,那么使命即为动。任何成功的获得都需先谋而后动。没有使命的动,愿景即使荟萃了才高八斗的智慧,也必将沦为无能。也正因为没有使命的动,你的许多努力其实正沿着种种误区越走越远,最终导致失败。有人将愿景与使命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枝与根的关系 如果没有根吸取的养分,枝节便会变得干枯、丑陋,永远无法生长出嫩绿的叶。

所以,永远不要小觑使命。当你在工作中为惰性束缚,被自私迷住了眼,使命可以让你走出误区,产生一种信念 视工作为天职。当你一旦视工作为生命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时,就会更加认同所从事的职业,并听从它的召唤,把所从事的工作做到最好,并且长久地保持这种工作

情。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一旦进入这种工作境界,不需要多长时间,你必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成功自然与你有缘。

美国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时,他加入了学校自办报纸 《校园新闻》的编辑部,成为一名小记者。

休斯敦市一家日报社的资深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应邀每周都会来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为有兴趣的孩子讲授一节新闻课程,同时指导校报的编辑工作。一次,克朗凯特接到一个任务,采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拉丁的文章。为了参加当天的一个同学聚会,克朗凯特匆匆忙忙地随便写了篇稿子交了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凯特单独叫到办公室,指着那篇稿子说:“克朗凯特,这篇报道非常糟糕,你没有问到该问的问题,也没有对他的工作、家庭做全面报道,你甚至没有搞清楚他在干什么。”克朗凯特非常惭愧,他低下头不知道该说什么。接着,弗雷德又说了一句令他终生难忘的话:“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到最好。”在此后七十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克朗凯特始终牢记着弗雷德先生的训导,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就。

由此可见,使命是任何一名职场人士成功的必需。使命会给予你把事业做好的坚强意愿,不论任务有多么困难,使命都能让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担负起自己的工作。松下幸之助曾对他的员工说:“如果你只是个做拉面的,也要做出比别处更鲜美的拉面。”

(3)如何理清使命

使命之于工作,犹如灵魂之于人,根基之于楼房。假如你还在迷茫徘徊,那么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清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长满了苹果树、橘子树、梨树和玫瑰花,它们都幸福而满足地生活着。

花园里的所有成员都是那么快乐,惟独一棵小橡树愁容满面。可怜的小家伙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它不知道自己是谁。

苹果树认为它不够专心:“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一定会结出美味的苹果,你看多容易!”玫瑰花说:“别听它的,开出玫瑰花来才更容易,你看多漂亮!”失望的小橡树按照它们的建议拼命努力,但它越想和别人一样,就越觉得自己失败。

一天,鸟中的智者雕来到了花园,听说了小树的困惑后,它说:“你别担心,你的问题并不严重,地球上的许多生灵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来告诉你怎么办。你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你要试着了解你自己,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完,雕飞走了。

小树自言自语道:“做我自己?了解我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突然,小树茅塞顿开,它闭上眼睛,敞开心扉,终于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永远都结不出苹果,因为你不是苹果树;你也不会每年每天都开花,因为你不是玫瑰。你是一棵橡树,你的命运就是要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们栖息,给游人们遮阴,创造美丽的环境。你有你的使命,去完成它吧!”

小树顿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和自信,它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很快它就长成了一棵大橡树,填满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时,花园里才真正实现了每一个生命都快乐。

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需要完成的使命。认真寻找,不要让任何人或事阻止你享受使命存在的美妙真谛。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那么,救死扶伤就是你的使命。为了人类健康,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不竭地努力。

假如你是一名警察,那么,社会安定就是你的使命。为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那么,你的使命又是什么呢?你又该如何理清自己的使命?回答下列问题之前,切记:真正的使命是你真正自我的表述,你必须真心接纳它,而非因

“我应该”或“我必须”的选择。这样,它才能成为你激情的源泉,成为你内心的一种力量,激励你努力拼搏,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如只能完成一个目标,那个目标是什么?

一生中,我最渴望完成的事到底是什么?

我希望为别人做哪些事情?

什么是我人生最大的理想?

从今天开始,我愿意做哪些事情来朝着我的人生使命前进?

其实,很多时候,你无需为使命在那里殚精竭虑。作为一名职业人士,你的工作就是你的使命。

看,一切就是那么简单!通向成功的路就筑在你的脚下,只需从此时此刻开始。

当然,千万不要至此就停止你探索使命的步伐。

罗马绝非一日建成,伴你左右的理想使命,亦是如此。当今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使命同样如此。伴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命也需因此而逐渐调整。有的人可能要终其一生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个使命,有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那个阶段的使命。面对使命,永远不要为你思想调整的决定而胆怯。事实表明,面对变化,你无论对使命做任何调整都属正常。在变化中调整使命,你必须抓住“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阶段性的重要任务是什么”三个关键。

理清使命之后,接下来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月定期总结思考一下: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自己为什么工作?是满足于工作成绩带来的成就感?是仅仅为生存而工作,还是其他?工作中,是听从使命的召唤,埋头苦干忙于工作?还是偏离了使命的导向,寻找各种理由敷衍了事? 这时,假如你懂得适时停下扪心自问,让使命的神秘力量渗入内心,它一定能帮你突破工作瓶颈。而当你把你的使命执行得很好的时候,就会看到成功正从远处走来。

(4)应用范例

本·特里戈是哈佛大学的博士,1985年离开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著名的智囊团)后,他与人合创了凯普纳·特里戈公司,惟一的意图就是教导商界人士如何提高分析与决策技能以改进其工作。在当时,这简直是异想天开,没人料到这家企业会成为一家大企业。然而40年之后,凯普纳·特里戈公司用20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指导了大约500万人。

本·特里戈是背负使命成功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们一直拥有强烈的使命热诚,就是觉得自己的事业深具意义,并能促进世界和谐。这样说听起来似乎有些狂妄,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提高分析决策的能力对于促进全世界之合理化不可或缺。具有这种超越 开发事业 和 发财 的目标或使命感非常重要,否则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成功并蒸蒸日上。因为光是开发事业、获取利润并不够,还得具有目标的使命感。在初创期赋予企业某些意义,而且在企业成长中继续充实它的内涵。这些价值标准与目标感,除了战略意义之外,也应具备日常工作运转层次上的意义。它们所阐释的是目前与将来事业经营的本质,同时也阐明企业未来应如何运作。”

(5)黄金实践

下面是某些人的个人使命宣言。综合自身工作实际,仿照它们写下你希望成就的个人使命宣言。

相信并创造奇迹。

对社会有所贡献。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力求尽善尽美。

成功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

当代职场,职业流动异常迅速,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职业人士深感迷惑,无所适从。如何提升个人的职业价值?如何克服职业生涯中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精神和物质上实现职业生涯的双重价值?如何决定是否坚守对工作一生的钟情?如要选择离开,何时离开?怎样离开?彼岸又在何处?

这些如迷似雾的问题也一度困惑过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又是如何走出迷境,提高技能,摘得胜利的果实呢?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他们拨开云雾得见天日的利剑!对于职业的成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创造一个好的开始,更能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到“导航”的作用,为你指明发展道路,并日臻完美。所以,任何追求职业成功的人,都必须关注职业规划及职业生涯的管理。

有一本书曾这样写道:一个不能靠自己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悲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要想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学会如何进行职业设计,如何保障职业设计的成功,已成为每一位职业人士迫在眉睫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又是什么呢?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涯和职业生涯。从广义上讲,生涯即是指一个人的一生从始到终的整个经历。而我们在职业方面所说的生涯,更多指的是狭义的生涯。在国内,生涯通常用职业生涯来具体指代。美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Super·D·E(萨珀)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即: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达到目标。它包含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和组织职业规划(设计)两个方向。对于职场人士而言,个人职业规划更为重要,它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其实质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

由此可见,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你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你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上,吴波向浙江一家汽车公司申请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岗位。参加工作五年时间里,他从事过医药、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销售、产品质量主管,换了六七个工作。招聘者了解了他的情况后说,如果他毕业后稳定地从事机械方面的工作,则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选,月薪5000元也不在话下。一席话说得吴波后悔不已。因为,出身名牌大学的他,上学时专修的就是机械工程,成绩也不错。

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向阳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认为,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实施战略举措,经营美好未来。

职业生涯设计或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的过程。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职业规划不是应变之策,而是经营未来。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起来。“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励人们去奋斗,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以免漫无目的四处漂浮,随波逐流。

第二,把握自己,争取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人的认识为基础,又要解决目标问题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也就把握住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能干的从业人员,对于每个职场新成员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现实竞争的残酷又不允许你慢慢地成长,它要求每个人不仅要看清自己,还要看清前方,快速地成长起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有困惑,可以有迷茫,但决不允许放弃努力。

第三,先给一个高度,经过努力会跳得更高。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大致设计好一个将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即以后要走的路。在前进的道路上,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合适的高度,然后再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直至达到既定高度后再设新的高度。渐行渐高,那个前方的高度就是我们的未来。

第四,没有规划的人生注定要失败。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完全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是注定要失败的。

当然,设计职业生涯,其目的决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帮助你找一份与自身实力相符合的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你更透彻地了解自己,理清愿景,筹划未来。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归纳总结如下: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地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总之,一份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你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发自身潜能,克服困难,获得事业的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的前奏和步骤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能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职业愿景,更宽广的发展前景,然而,不少人对如何搭建好这座期望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了解得不够透彻。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所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追随兴致所至举手来个“随笔”,这都会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有效发挥。

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经历。职业生涯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前期、职业生涯中后期和职业生涯后期。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特点,你在每个时期的任务也不一样。

阶段年龄主 要 任 务职业生涯早期20~30岁学习、了解、锻炼职业生涯中前期30~40岁寻找职业锚职业生涯中后期40~50岁创新发展,贡献辉煌职业生涯后期50~60岁领导、决策、教授经验

职业生涯早期又称为职业生涯第一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了解、锻炼。寻找现实的工作机会和角色模式,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开发工作基本技能,将职业幻想变为可操作的现实。

职业生涯中前期又称为职业生涯成长期。主要任务是选定工作领域,并相对稳定地从事某种职业,同时针对所锚定的职业领域,积累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经验阅历,实现职位的连续性。

职业生涯中后期又称职业生涯第二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一阶段的积累基础上,进一步致力于专业技能提升,积极创新发展,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快速发展,成为或接近公司的核心人才。

职业生涯后期在这一阶段职业变迁已不再是考虑的重心,主要任务是保持稳定工作,领导、决策、教授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即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

了解了职业生涯阶段之后,你就能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现状分析,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为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提供信息与参考。比如,你可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快速了解自身当前能力的优势、劣势,以及根据当前所在职位的优秀人员的能力做对比分析,从而很清晰地了解自身职业发展中的实际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地提高规划,为更高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职业生涯规划四部曲

第一步: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知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即客观全面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每个人的职业特征就像一座冰山一样,展露给外人的往往不过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部分,比如,学历、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情况,而海面之下的部分,外人却很难直接察看。这是一些连我们自己也并不十分清晰了解的因素,包括职业能力、个性特点、情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我们能否得到职业发展机会及职业发展潜力和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避害趋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使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事半功倍。客观认识自我至少需要了解以下五个方面:

What you are 你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自我分析过程。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职业兴趣、性格倾向、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专长、人生经历和思维能力。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全面了解自己。

What you want 你想要什么?

这是对职业前景的展望。包括职业技能、收入目标、学习目标、事业期望和成就感。

What you can do 你能够做什么?

为自己列一个专业技能清单,仔细衡量一下自身技能能否达到所想工作的要求,准确判断你能够做什么。如果有所欠缺,最好能通过学习积累相关知识技能。

记录个人熟悉的技能

筛选目标职业需要的技能

清点个人具备的技能中尚不具备目标职业需要的技能

区分个人技能中的专业技能和可转移技能

对个人

技能进行“标杆管理”

What can support you?你的职业支撑点是什么?

你具有哪些职业竞争力?在个人、家庭、社会中,你具备哪些人力资源?

What fit you most?最适合你的是什么?

在众多行业和职位中,待遇、成就感、工作压力、劳动强度各不相同,哪个才是适合你的呢?你的胜任力指数是多少?如果你选择了最好的,人和岗位是否匹配?有句俗话说得好:最好的并不一定是适合你的,适合你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关键要看各人的选择。

第二步:选定职业生涯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核心。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无数事实证明: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往往是在确定职业方向、确定自己目标那一天开始的。比如:我渴望怎样的成就?我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怎样的标准?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和贡献?获得怎样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市场开拓上有何成绩?如果离开该行业,这些成就可以给我提供怎样的机会?通常职业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才可能实现,因此,确立长远目标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也更直接,同时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没有目标,大部分时间会处于迷茫状态;有目标目标不合适,只能在一分清醒一分迷茫中无奈叹息;只有设定了适合自己的目标,你才能很少感到迷茫,充满激情和力量,向着明确而正确的方向努力进取。因此,职业目标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否。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目标的人当中,超过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正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由此可见,职业目标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

正确的职业选择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 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职场之上成功的道路万万千,适合你的往往只有一条或少数几条。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你必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以确保你的各项技能都在正确的事业平台上发挥作用。

第三步:实施策略、高效行动单纯的职业目标,常给人虚无缥缈不真实的感觉,这就需要制定职业发展策略使目标更加明朗真实。比如:通过考研、读博提升技术修养;参加职业培训以提高自身全面工作能力、检验工作兴趣;从事具体工作在实践中继续锻炼。但是,策略只是大致描述了实现职业目标的努力方向,该目标是否可以顺利实现,还要制订相应的职业发展计划。而职业发展计划必须具体细致,并具备可行性、挑战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特征。

有个哑巴是制刀高手,他做的刀锋利无比。哑巴一心想把刀卖个好价钱。可是苦于无法叫卖,顾客寥寥无几。哑巴很着急,便坐在地上用刀一截一截地切铁丝,人们看到他的菜刀如此坚硬、削铁如泥,便纷纷购买,一抢而光。

所以,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要制订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只有心动,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说得好:“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职业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期对职业发展

行动及结果进行考核。

考核周期要视目标的难度、实现周期等情况具体确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考核周期越短、考核时间越固定。如一篇论文的完成、一个项目的完成,可以确定具体的日期进行考核;而比较宏大的目标,比如在技术上有大的创新、开拓一个市场等,考核日期只能是限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如一年内、两年内等。发展考核的结果要直接反映在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动态调整与完善上。完成目标,可再接再厉;未能实现目标,要及时寻找原因。不论是目标还是工作本身的问题,都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以防止目标与现实之间落差加大,从而不利于职业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四步:终生学习,灵活调整积极的行动是成功的必需,但你同时还要将这种好习惯坚持不懈地保持下去。因为世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成功,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巴布罗·卡沙斯是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手,他成名之后,每天仍然坚持练六个小时的琴,有人问他为什么仍然还要练琴,他的回答简单而发人深省:“我觉得我仍在进步。”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则说,企业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和更好,个人也是一样。在当今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

另外,俗话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扑朔迷离、变化莫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需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其调整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以前一个专营黑白电视机的人认为,自己做到世界第一就不需要再进步了 他缺乏了解未来的资讯,不了解彩色电视机即将要取代黑白电视机。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人买黑白电视机?这时,难道还能期望从黑白电视机中赚到钱?再举一个例子:你工作两年后,国家政策发生变化 考人力资源管理师不需工作六年,只要三年了;或你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超出了原先的预期;或你突然又发现自己更喜欢营销,而且有能力成为营销总监了。此时,你都需要重新调整目标和计划。对自己了解得越清楚,对市场需求信息收集得越多,你设定的求职目标就越适合自己。这样,你的计划和行动就越有针对性,你行动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更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谁准备得早,谁就将占得先机。只有尽早行动起来,才可能与时俱进,超越对手!

至此,我们可以用十六个字总结概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当然,再优秀、再动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努力。正所谓:事在人为!

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PPDF法

PPDF是Personal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File(职业生涯成长计划)的缩写,指的是对员工工作经历的一种连续性的参考。它的设计使员工及其主管对该员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将来想做些什么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它既指出员工现时的目标,也指出员工将来的目标及可能达到的目标。它标示出,你如果要达到这些目标,在某一阶段你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技术及其他条件,等等。同时,它还帮助你在实施行动时进行认真思考,看你是否非常明确这些目标,以及你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1)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内容

个人情况

个人简历:包括个人的生日、出生地、部门、职务、现住址等。

文化教育:初中以上的校名、地点、入学时间、主修专题、课程等。所修课程是否拿到学历,在学校负责过何种社会活动等。

学历情况:填入所有的学历、取得的时间、考试时间、课程以及分数等。

曾接受过的培训:曾受过何种与工作有关的培训(如在校、业余还是在职培训)、课程、形式、开始时间等。

工作经历:按顺序填写你以前工作过的单位名称、工种、工作地点等。

有成果的工作经历:写上你认为以前有成绩的工作是哪些,不要写现在的。

以前的行为管理评述:你对工作进行的评价,以及关于行为管理的事情。

评估小结:对档案里所列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

现在的行为

现在工作情况:填写你现在的工作岗位、岗位职责等。

现在行为管理文档:写上你现在的行为管理文档记录,可以在这里加一些注释。

现在目标行为计划:设计一个目标,同时列出和此目标有关的专业、经历等。这个目标是有时限的,要考虑到成本、时间、质量和数量的记录。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立刻同你的上司探讨解决。

如果你有了目标,它是什么?

怎样为每一个目标设定具体的期限?写出你和上司谈话的主要内容。

未来的发展

职业目标:在今后的3~5年里,你准备在单位里做到什么位置。

所需要的能力、知识:为了达到目标,你认为应该拥有哪些新的技术、技巧、能力和经验等。

发展行动计划:为了获得这些能力、知识等,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和实际行动。其中哪一种是最好、最有效的,谁对执行这些行动负责,什么时间能完成。

发展行动日志:即发展行动计划的具体活动安排,所选用的培训方法。如听课、自学、所需日期、开始的时间、取得的成果等。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了解工作、了解行为。同时,你还要对照自己的行为和经验等,写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PPDF是两本完整的手册。当你将PPDF的所有项目都填好后,交给你的直接领导一本,自己留下一本。领导找你时,你要告诉他你想在什么时间内,以什么方式来达到你的目标。他会同你一起研究,分析其中的每一项,给你指出哪一个目标你设计得太远,应该再近一点儿;哪一个目标设计得太近,可以将它往远处推一推。他也可能告诉你,在什么时候应该和相关培训机构联系,他也可能会亲自为你设计一个更适合你的方案。总之,不管怎样,你要单独和所信任的领导一同探讨该如何发展、奋斗。

PPDF只是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之一。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人而异,相同的是,只要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制订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的期盼就会化成喜悦的催化剂,给你惊喜,让人惊艳。到时,你就会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满怀豪情庆祝事业的成功。

(2)应用范例

小何获得工科本科学位,两年工作经验,一年市场部工作,一年从事销售工作。现在让小何头疼的是,他对这两份工作都不感兴趣,且在工作中屡遭寒冬。想调换工作,又不知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该如何发展。静下心来,小何

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PPDF法

结合自身实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番规划,发展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自身特点:喜欢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核心和挑战。擅长细致的学术研究工作,可以全神贯注在长期性的探索当中。学习能力强。

性格特点:情绪敏感,感情细腻且富想象力,思考周密,体贴,防卫心重,不容易相信人。有耐心,能不屈不挠地追求目标。认为工作还是自己所爱为好。

综合以上特点,小何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在一般中小型企业中担任经营规划、行销企划或高层领导的特别助理等。

(3)黄金实践

结合自身情况,依照上面的模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作个简要的总结。

360度自我评估

项目优点缺点自我评价家人评价老师评价亲密朋友评价同学评价其他社会关系评价

外部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分析

学校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

目标地域分析

目标职业分析

目标职业名称

岗位说明

工作内容

任职资格

工作条件

就业和发展前景

SWOT分析

我的优势(strength)及其使用

我的弱势(weakness)及其弥补

我的机会(opportunity)及其利用

我面临的威胁(threat)及其排除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O1:外部挑战:Threats

T1:内部优势:Strengths

S1:优势-机遇:SO

优势-挑战:ST

内部劣势:Weaknesses

W1:劣势-机遇:WO

劣势-挑战:WT

如何确定是否跳槽

在这个职场相对自由的时代,当疯狂的跳槽欲望一次次袭来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然后再确定是否跳槽,千万不要轻易为了一个希望去冒险。有时候,看似丰盛的大餐可能隐藏着置你于死地的毒药。

(1)随意跳槽的代价

很多在职场上游走的人都有过一次甚至多次跳槽的经历。在网上搜寻一下,你可以得到797000项和跳槽有关的结果。既然人们如此关注跳槽,跳槽的结果又如何呢?可谓成者喜而败者忧。

陈强大学毕业后直接保送读研究生。接着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了政府机关,做办公室工作。一年后辞职下海到一家知名外资公司。半年后又辞职到一家大型的民企工作,在那里一年后晋升到中层经理的副职。半年后,又晋升到中层经理正职的他,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就再度跳槽。这次他跳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做办公室秘书,煎熬了八个多月后,再次跳槽来到一家外资咨询公司工作。六个多月后,他再次辞职。这次他自己感觉到了找工作的困难,四处奔波求职,前后共花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经朋友引荐到了一家不大不小的网络公司,做办公室工作。他在这家网络公司受到了重用,从办公室副主任到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然而“七年六跳”的辉煌依然不能使他得到满足。现在,他心里又开始骚动不安:明年是不是应该换个地方了?看着网上大量的招人信息,还有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陈强条件反射似地蠢蠢欲动。现在,他对自己现在所处的公司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虽已年届30,但他依然非常自信,还是决定跳槽,再次搭上了跳槽的航班。

在这个职场相对自由的时代,许多职场人士,打着追求个人梦想的旗号,肆意挥霍和浪费自由,稍不如意就辞职,频繁跳槽,随意跳槽。殊不知,频繁跳槽不仅会造成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散,并且会在个人的忠诚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进而使你的职业之花过早地凋谢,职业青春期大大地缩短。因此,频繁跳槽者,未来的职业生涯绝非阳光灿烂。反之,最终有所成就的,则是那些不浮不躁、沉下心来做事情的人。这些沉下心来、沉到一个行业、沉到一个具体组织当中做事的人,才有可能是未来职场的栋梁。

那么,职场人士多久跳一次槽最好?有专家明确指出:一份工作能待三年以上再换比较好!只有沉淀三年以上,你才能积累足以令人信服的专业精髓,才有价值。浮光掠影,频繁跳槽,很难掌握真才实学,走到哪里也不过是瓦砾一片。

(2)现在是否到了跳槽的时候

薪水停滞不前,工作味同鸡肋,发展遥遥无期 当这些情况迎面袭来,你是否知道其背后的真正原因?难道真的仅是为了更高的薪水?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抑或是有更可发展的前景?跳槽,真的能许给你一个美好的明天?你现在真的需要跳槽吗?

陈小姐本科学历,学的是新闻传播专业。三个月前她跳槽到一家知名企业做文员,可是没做多久她就后悔了。原来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一家规模不太大的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工作,该公司的待遇和福利也都不错,工作也还算开心,在这里陈小姐一干就是三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小姐得到一个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的机会,虽然工作内容和自己的专业有点偏离,可是毕竟人家是大公司,当时她就觉得在这里工作会更有面子。出于这样的想法,陈小姐没多做考虑就毅然跳槽来到了这里。可才短短三个月陈小姐就待不住了,她发现文员的工作比自己想象得要琐碎得多,而且枯燥无聊,很难有什么可以出彩的地方,也很难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又萌生了跳槽的念头。

一言以蔽之,跳槽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风险。有时候看似丰盛的大餐其中可能隐藏着置你于死地的毒药。因此,当疯狂的跳槽欲望向你袭来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然后再确定是否跳槽,千万不要轻易为了一个希望去冒险。也许目标公司并不像你想象

得那般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工作的情形还不如原来,到那时才是骑虎难下。

需要跳槽的五种征兆

《信息周刊》就“何时跳槽才是最佳时机”这个问题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结果认为有五种征兆:

你还在学习吗?

“我衡量的标准就是问你:你还在学习吗?”全球招聘网Monster com公司的项目主管Norma Gaffin说:“如果你不再学习,这就表明你该结束在这儿的工作了。如果你的老板确实很好,你要离开确实会困难些。但是,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公司和优秀的老板那里学到了你能学的所有东西,就没必要让自己再待下去了。”

如果某个人仅仅喜欢这家公司,却并不能从自己现在的工作岗位中学到东西,他首先该想的是是否可以转调到其他更好的部门。如果没有,那就该去寻找能够教你新技巧的公司了。某职业咨询公司曾经做过一项针对上海白领的职业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4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工作并不能够让自己充满学习的冲动。

“我想人们都忘了问自己这个问题,”Gaffin强调说,“职位应该为你而工作。公司应该为你而工作。可问题是你在公司的待遇越好,你就越不可能问自己是否还在学习。”

Gaffin称,应该给每个工作都设立一个有效期,就像在牛奶盒上标记保质期一样。“嗅”一下自己的工作,看有没有变味或者还能坚持几个月。

张力毕业于山东某著名高校,本科学历,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大四那年,在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上,张力应聘进入了一家无线电公司做技术员。做此选择主要为的是想锻炼自己的专业技术,使自己在技术方面的能力过硬。三年以后,由于在原单位已经学习不到新的知识,无法再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在职位上也一直处于技术员这样一个较低的层次,张力为了寻求事业发展的新空间,选择跳槽。

合并,收购,传闻

《60秒钟让你被聘用》的作者Robin Ryan说:“几乎总是有传闻在办公室周围转悠,像有谁走了、有谁来开会了、一个项目被放弃了。大多数是关于收购、合并及裁员的传闻。并购就意味着一些人,可能是你将要离开,也不一定就是你。传闻满天飞,可是当每个人都在谈论裁员时,传来传去,经理也没有出来否认这些。不好的是如果你的公司被收购,你的工作就将处于最危险的境地,这真是令人担心的时刻。”

小心!危险的同事!

“你的办公室里有善欺弱小的同事在闲逛?有人总是因为你的工作而受到嘉奖?是不是有性情古怪的人喜欢以惹怒你为乐?或者有一个让你感到恐惧的人每天早上都会经过你的办公室门口?如果你存在任何一个问题,很可能表示你是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工作。这也是做好自己的简历、进行一些面试的最好理由。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放弃一些工作,但不能一直选择放弃,”Gaffin强调到,“先看看工作的前景怎样?这个工作对我有帮助吗?”

“如果你发现一个公司的员工不能为自己做的事情承担责任,不管职位是好是坏,都不能留下来,”Gaffin补充到,“他们会有充分的理由不给你配置电脑,因为你的工作并不需要它。”

你让老板郁闷吗?

就像不可协调的矛盾是离婚的理由一样,这也同样可以成为放弃不好工作的理由。

“如果你和你的老板关系恶化,而且你感觉到已经没有办法再恢复了,这是很危险的,”芝加哥一家就业咨询公司的CEO John Challenger说,“你是不是没有接到挑战性的工作?你是不是没有得到直接的分配?你是不是觉得公司挡住了你前进的步伐?对于你的努力,无论在资金上还是组织上,公司都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每个人都会在此时或彼时有这些体会。这有关你被关心的程度,你是否不止一次拥有这些体会?”

John Challenger说,当一个人遇到新的老板,麻烦就更大了。老

板可能并不知道员工过去的贡献,或者他更注意他自己身边的人。当他们跟着老板出去的时候应该小心行事,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还是不能步伐一致。

“把关系处理好是很重要的,”他补充到:“核心关系牢固了,就能上能下了。否则,你就会在一个位置上不能得到加薪和晋升,也得不到富有挑战性和有趣的工作。如果你觉得你下岗的几率比较高,就应该放开去做,积极地去看待而不是害怕和逃避。如果你觉得你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确实有下岗的危险,别再迟疑,开始找新的工作吧。”

报酬过低及工作过量

“许多人在工作中得到的薪水比想象的要少,但他们只是想要一份薪水罢了,”Ryan说,“如果你在一个公司里做了4~5年,你可能就会觉得你的工资过低了。”她建议最好去核对一下薪水调查,“如果你发现人们的工资是10万美元到14万美元之间,而你却只有8万美元,这将激发你去寻找新的工作。如果你的薪水过低,你也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若果真如此,是做副业的时候了。”

跳槽前四问:

有人说:“当脑海出现跳槽动机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跳槽行动的开始。”但是,你真的需要跳槽吗?在跳槽前不妨先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一问:我是谁?

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自己做职业定位。你需要考虑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而自己实际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当然这要建立在你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自然可以减少盲目跳槽及一些无谓跳槽的几率。

二问:我努力了吗?

你在这家公司的每一天,是否可以扪心自问:你是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吗?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换一家公司,因为不努力,还是会感觉到不快乐。因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管何时,当面临困难和打击时,首先要三省吾身!

三问:这个工作真的不适合我吗?

“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是许多人跳槽的理由。可是当跳槽的欲望蠢蠢欲动时,你是否想过: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自己吗?为什么不适合?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太过主观。如果工作发展前景不错,客观地改变一下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职业目标也未尝不可。再者,真要获得喜欢的工作位置也并非一定要跳到其他公司寻找,静心观察,现在的公司内部有吗?

四问:这个公司适合我吗?

同在一家公司,为什么有的人如鱼得水,干劲十足,而你却郁郁寡欢,身心疲惫?这时你就要想一想:公司文化是什么样的?你愿意到什么样的公司工作?什么样的公司文化能让你的效率达到最高?你理想的公司是讲究效率的,还是和睦融洽的,是鼓励创新的,还是尊重流程的?“如果你的价值观和你所在的组织并行不悖的话,你就不会感到焦虑了,你事业的成功才有更大的可能。所以多了解目标公司的发展状况和目标行业的前景如何是有益无害的。”

回答这四个问题绝非忧者自扰。它们看似简单,但真正能想清楚并不容易。而如果没想清楚就仓促跳槽,结果只能是工作虽换,问题依旧。因此,当你处在职业徘徊期和跳与不跳的分岔口时,多做分析总是有益的。

跳槽前评估自身资本

面对跳槽,人们通常会问“我想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而往往忽略“我能做什么?”如果你的工作出现上述五种征兆,如果“跳槽”这个字眼一再映现在你脑海时,切不要冲动行事。不妨先回首自省,对自己做一次小小的评估,看看自己是否拥有跳槽者的资本,然后再量力而行。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据调查,以下因素决定了跳槽竞争力和跳槽后收入的差距。

学历不管跳槽与否,一个人的薪水和竞争力一般都会随着学历的增长而增高。据调查,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平均年薪就会增加8 3%(MBA除外)。一个人倘若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同时具备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通常就有力量获得薪

酬比较优厚的工作

经验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跳槽成功率也会递增。《财经》杂志进行过一项调查,工作6年以上者年薪均值达到了4 5万元以上,是工作1年以下者的2倍。其中销售人员的调查结果是:有2年经验的销售部主管年薪平均是3 27万元,而有13年经验的平均达到7 18万元。总而言之,竞争力和薪酬与经验成正比,经验多、工作时间长者竞争力就强,自然获薪酬也多。

人脉当你已经确定要钻研某个领域时,就要广结善缘,让大家知道有你这个人存在。当其他公司出现空缺需要寻找精英的时候,你就会出线。

行业一项对京、沪、穗、深四城市白领年薪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收入最高的是计算机行业,白领平均年薪为5万元;上海、广州则是律师、会计师行业高居榜首,平均年薪分别为5 42万元和5万元;在深圳,薪水最高的是教育、文化、科研、医疗行业,平均年薪高达7 02万元。

建立个人品牌可以常常参加一些活动,出去交换名片,让大家都知道也认识你。现在很难在一个工作岗位从一而终,因此讲究的不是公司品牌而是个人品牌。如果你没什么名气,公司会怀疑在你身上投资这么多钱值得吗?另外个人品牌的诚信也很重要,曾有呆账或瑕疵让公司蒙受损失,公司也不太敢用你。

英语虽然社会上对英语等级考试还有些质疑,但职场中,英语无疑是添薪加码的一大“法宝”。调查显示,外语能力越高,其跳槽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个人整体素质一项针对高收入外企白领的调查显示:高学历并不完全等同于高竞争力和高收入,优秀的个人素质才是获得高薪的关键因素。目前拥有强大竞争力者大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敬业精神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基本素质。

代表作品在之前的工作过程中要有代表自己的作品。这些代表作都是累积你的自身实力、让自己被认识的方法,也是跳槽时谈判的筹码。

在机会尚未到来的时候,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工作机会,自我提升,伺机而动。如果你已具备上述要素,那么,当你由于种种原因遭遇职业瓶颈时,大可以把跳槽摆到桌面上,细细酝酿,借助跳槽,假以时日,即可破茧成蝶。

(3)应用范例

顾龙是一个有着11年工作经历的高级工程师。在这11年的职业生涯中,共跳过两次槽,第一次是因为设计院给予他的工作平台不够满意,而另一家公司以很大的诚意邀他加盟。广阔的发展前景让顾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跳槽。在新的公司,顾龙由于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可谓如鱼得水,几年下来,业绩累累。然而旧问题虽除,新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由于他所处的是高层管理者的职位,公司里高层领导间的斗争与内耗让顾龙苦不堪言,同事间的排斥与不信任也让他心力交瘁。再加上领导不重视,自己的技术价值无法得到客观认可,进而数次丧失参与高层次决策的机会。尽管公司的待遇和福利都非常好,可是顾龙在工作中却找不到丝毫的快乐。跳槽的冲动再次袭上心头。但是,到现在他也不清楚自己是否该跳,也不知该往哪里跳。

职场如战场,不进则退。顾龙在公司所碰到的是典型的“人际关系壁垒”,他的试图努力以诚相待却仍得不到改观,上司的不信任也致使他在工作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这种情况下,从他本人的发展空间考虑,辞职是明智之举!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至于该往哪方面发展,他可以对自身做一次KASH分析,再行确定。

KASH概括如下:

知识(Knowledge)现有的技术、知识有助于你在目前的工作和公司文化中发挥作用吗?你是否清楚如何使用个人评估和个人发展的信息来制订自己的职业计划?

态度(Attitudes)你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和信念是否与公司和行业的成功因素相匹配?你能在保持个人价值体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你的管理风格吗?

技能(Skills)你是

如何运用你的技术、知识来适应你当前的职业发展形势的?为了发展你的职业潜力,不管是在现有公司,还是在其他公司工作,你是否还需要发展其他技能?

习惯(Habit)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给你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带来了满足感吗?需要改变哪些习惯才能让你的职业发展机遇得到提高?你需要做哪些有效的改变并使之持续下去?

(4)黄金实践

如果你也备受“是否跳槽”这一问题的困扰,不妨静下心来,先仔细回答表格中的问题,为自己把把脉,然后再行确定是否跳槽。

跳槽前对现有工作需要思考的七大问题 是什么让你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了? 你想跳槽经过慎重考虑了吗?还是一时的情绪?尝试做自我调整了吗? 跳槽会使你失去什么,又得到什么呢? 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你有信心吗? 你的背景和能力能适应新的工作吗? 你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 你有没有职业目标?新的工作是不是为你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职业方向?

跳槽前对所选工作需要思考的四大问题 你在要跳过去的公司的职位是什么?如果比你现在的职位还低你能接受吗? 新的工作要求你从头做起,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 你在目前的公司里工作有多久? 你应何时跳槽?你是否是在目前工作进展顺利时选择跳槽?

如何评估创业能力

创业是一个充满成就感和诱惑力的词语,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当你决定在职业规划里写下“创业”二字时,不妨先对自己的创业能力进行评估,看看现在创业是否够格。

(1)心动+行动=创业成功?

创业,是一个让很多人心动的梦想。比尔·盖茨的成功,至今仍深深吸引着无数创业者的眼球,点燃了他们激情澎湃的创业之心。几番风雨几度春秋,他们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去追求去奋斗,虽然有的人创业成功,令人钦羡,然而,更多的人或由于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或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或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惨遭“滑铁卢”,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就像一只被无情剥落羽毛的鸟儿,在风中独自哀鸣。

下表是对有关企业运作知识和市场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对企业运作与市场知识的了解非常不认可比较不认可一般比较认可非常认可我对公司的运作知识与运作程序有着较深的认识5 40%15 30%39 00%26 90%13 40%我有着丰富的市场知识,使我能较好地推广公司产品/服务9 40%15 60%41 10%20 20%13 70%

在许多人眼里,创业就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有了创意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结果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更是大有人在。据有关人士多年研究总结发现:我国个人创业领域的问题和风险,存在着可怕的“95%现象”。

在职者群体中,有95%的人想过个人创业。

在想过个人创业的在职者群体中,有95%的人一直只是停留在想象的阶段。

在付诸实际行动的个人创业者中,有着高达95%的失败率。

在所有个人创业失败案例中,有95%不是因为项目本身的问题。

下表是有关创业意愿与创业精神的调查结果:

创业意愿与创业精神非常不认可比较不认可一般比较认可非常认可我渴望拥有自己的业务2 40%7 30%15 30%33 30%41 70%如果有机会,我非常希望到外面去创业1 30%5 50%21 30%33 30%38 60%我愿意失去一些经济收入,以换取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2 40%9 40%29 90%37 00%21 30%

专家认为,当老板的经验和能力不足,是很多创业者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调查表明,创业的困难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占比对你来说,创业最大的困难是:市场

风险大税务

负担

过重专业技术

知识不足资金

不足对市场

了解不够缺乏

经验缺乏社会

关系缺乏

创新的

天赋能力创业动力/

愿望不足其他合计%8 301 205 1034 09 9022 907 904 305 101 20100 00

但不管怎么说,在千万条通向成功和财富的道路中,创业之路虽说充满了艰辛曲折与风险,但它仍不失为一条最能给人惊喜的路。关键就在于你创业能力的高低。而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

(2)创业能力=?

创业固然给每个有志向、有才华的人创造了无限的机会,但毕竟最终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人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再度搏击获得成功,有人却屡战屡败;有人在商海中一帆风顺,有人却处处碰壁 游走于成功与失败的现实之间,你还想创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想过没有:自己是否具备成功创业的能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显得很茫然,不知道创业到底该需要哪些能力,也从来没有深究过这个问题。创业是一个由简入繁的复杂过程,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具有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它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败。有成功人士通过总结自身创业经验,归纳出三

条个人能力:良好的心理素养、综合能力及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法。

第一,良好的心理素养

创业能否成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很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是构成创业动力的核心因素,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创业的执行力越强。以下六个指标可以评估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自信心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态是一个生命的控制塔。对于创业者来说,具有健康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换而言之,健康的心态或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其实就是 自信心。

创业者的自信心来自于对风险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判断。自信心是决定创业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在选择创业时,对即将创业过程中要遇到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首先要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有无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没有信心就没有成功。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而真正的自信心有赖于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凭空的决心。有关人士针对“我能在不同环境不同角色下都取得成功”这一问题,调查大学生的自信心程度,结果发现,表示非常认可和比较认可的分别占11 70%和25 20%,表示“一般”、“比较不认可”和“非常不认可”的各占47 40%、12 50%和3 30%。

心理强度创业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发生。面对困难,若能情绪变化不强烈,积极冷静待之,而非畏难发愁,消极逃避,则说明你的抗精神压力的能力强,属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一类。

心理承受力创业没有坦途!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恼、挫折、压力甚至失败。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具备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能够忍受局部、暂时的损失,而获取全局、长期的收益。我们知道,创业挫折产生的精神压力绝非突然而来、迅速而去。它们往往会长时间伴随着创业者。你若能坦然面对这种境况,表明心理承受力较好。一旦这种精神压力超过你的心理极限,你不能承受了,创业也就随之成为泡影。

心理自控能力创业是艰难的。在创业过程中,被人误解、冷嘲热讽、受委屈,或与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等产生矛盾发生争吵之事在所难免。这就要求你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活动和言行举止都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人,自控力相对比较强。然而,尽管这种能力有个体差异,你仍要刻意培训它。在创业过程中,良好的心理自控能力能为你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助于创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心理活动的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有自身的节律,比如意识状态便有明显的节律,觉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识的节律性表现。这种周期被破坏,便会产生所谓的失眠,从而可能引发心理焦虑。

心理受创伤后的康复能力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因此,心理受创伤后的康复能力至关重要。心理康复能力好的人,在蒙受创业的挫败后,会很快恢复信心,总结经验,自我反省,从头再来。很多成功者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反之,心理康复能力不好的人一旦遭遇创业失败,便可能会一蹶不振,“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在创业之路上患得患失,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第二,综合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的前提能力,它是指创业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难题的一种能力。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人的专业技术知识至关重要。你只有掌握了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和意想不到的问题时应对自如,化解于无形中。创业者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在创业过程中主要项目的必备从业能力;

受和理解与所经营项目方向有关的新技术的能力;

把环保、能源、质量、安全、经济、劳动等知识和法律、法规运用于本行业实际的能力。

对于创业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有许多需要你在实践中摸索,逐步提高、发展、完善。因此,你要重视积累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要善于分析总结。只有这样,专业技术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削弱。

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创业者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代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有书中写道:“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容易成功。世上每一次伟大的成功,都是先从创新开始的。” 不断创新是创业者不断前进的关键环节。没有旺盛的创新力,拘于常规、死守陈条,永远也得不到成功之神的垂青。而创新要有“求异”思维,求异就是要追求理念“个性化”。没有创新求异精神,企业就不会有个性,没有个性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难走远。君不见,成功的创业者常常是先声夺人地打破一些不成文的规则,这就是创造力。所以,作为一名创业者,你一定要有远见卓识、超前意识,不断开拓新局面,创出新路子,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充满活力。

下表是有关创新意识表述的认可程度调查结果。

创 新 意 识非常不认可比较不认可一般比较认可非常认可 我喜欢及时地抛弃过时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1 30%4 00%29 40%38 30%27 00% 我能够耐心从错误、失败中学习,而且收获很多。0 80%4 70%27 10%44 20%23 20% 我善于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作中。0 80%3 20%43 00%35 10%17 80% 我喜欢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1 10%5 00%42 50%35 40%16 10% 我善于突破常规,大胆实施自己的设想并取得成功。0 80%11 40%47 00%27 60%13 20% 我经常怀疑现有思想、技术、方案,并提出自己的见解。1 00%13 10%45 90%27 00%12 90% 我很少循规蹈矩,喜欢发挥想象力去做事。2 40%13 10%47 80%24 40%12 30%

应变能力当今市场变幻莫测,创业者作为事业的代表和掌舵人,要想在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市场中立足并发展,就必须具有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领导行为的难能可贵的能力,是复杂的现代创业活动对一个创业者提出的一条起码的素质要求,也是确保创业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具有应变能力的创业者,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能够从“平静”表面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善于总结和开发新思路,透析结果寻找差距,假以时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而正确的决策来自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分析是判断的前提,判断是分析的目的。良好的决策能力是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果断的判断能力的总和。

第三,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法

交往协调能力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市场经济有时就有“朋友经济”、“人脉经济”。因此,从更高的标准看,创业者要想广结天下,成功创业,就要具备良好的交往协调能力。交往协调能力主要是指妥善处理与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及与客户之间人际关系的能力。工作中一个人需要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而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交往需求、心理状况和掌管的工作性质

是各不相同的。你能否与其友好相处,使大家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创业活动的成败。事实证明,那些具有良好交往协调能力,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决策释放于他人者,很容易脱颖而出。

如果你缺乏这种能力,可以从三方面有意识地培养:

要敢于与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和压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想法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善于应酬。应酬被喻为职业上的“道具”。心理学家称:应酬的最高境界是在毫无强迫的气氛里,把诚意传达给别人,使别人受到感应,并产生共识,自愿接受自己的观点。

用人能力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肯定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企业家,他不但能对雇员进行选择、使用和优化组合,而且能运用群体目标建立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形成群体的内聚力。有书言:“将帅的胸怀贵在 用 ,必须学会 容才 ,这是知人善用的前提条件。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爱惜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积极主动精神,是知人善用的根本所在。”

统帅能力创业者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员,需要感召力和决策力,需要统揽全局的能力,这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统帅能力主要表现在用人授权和遥控指挥两个方面。即:

合理用人,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善于将各类人才“撒”出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以“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放权同时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人才的行为方向、行为方式和行为效果实行有效的“遥控”,必要时还可以随时将他们“收回来”。

如果你能做到上述两方面,足以表明你已具备驾驭全局的统帅能力。

资源获取能力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获取资源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它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有研究表明,创业者在资源获取能力方面信心不足,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下表所示。

资源获取能力非常不认可比较不认可一般比较认可非常认可 为了把事情做好,我能争取足够的资本,以使方案顺利进行。0 80%8 90%39 00%34 10%17 20% 我能凭现有信息准确估计到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1 80%13 90%44 60%28 90%10 80% 我能在不同环境不同角色下都取得成功。3 30%12 50%47 40%25 20%11 70%

现在创业你够不够格?

创业是一个充满成就感和诱惑力的词语,但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这种“自知”对一个人的心理支配及行为表现,对创业活动中的协调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都有较大影响。因此,从创业伊始,你首先就需要对自己进行评估。下面是美国创业协会设计的一份试卷,假如你想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多一分了解,试试回答下面的问题吧。

每题有四个选项,分别为:A、经常;B、有时;C、很少;D、从来不。

在急需做出决策的时候,你是否在想,再让我考虑一下吧?

你是否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找借口说,是得慎重考虑,怎能轻易下结论呢?

你是否为避免冒犯某个或某几个有相当实力的客户而有意回避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甚至表现得曲意奉承呢?

你是否无论遇到什么紧急任务,都先处理掉你自己的日常琐碎事务呢?

你是否非得在巨大的压力下才肯承担重任?

你是否无力抵御或预防妨碍你完成重要任务的干扰和危机?

你在决定重要的行动和计划时,常忽视其后果吗?

当你需要做出很可能不得人心的决策时,是否找借口逃避而不敢面对?

你是否总是在晚上才发现有要紧的事没办?

你是否因不愿承担艰巨任务而寻求各种借口?

你是否常来不及躲避或预防困难情形的发生?

你是否总是拐弯抹角地宣

布可能得罪他人的决定?

你喜欢让别人替你做你自己不愿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吗?

计分:选A得4分;选B得3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

50分以上:说明你的个人素质与创业者相去甚远。

40~49分:说明你不算勤勉,应彻底改变拖沓、低效率的缺点,否则创业只是一句空话。

30~39分:说明你在大多数情形下充满自信,但有时犹豫不决。不过没关系,有时候犹豫也是一种成熟、稳重和深思熟虑的表现。

15~29分:说明你是一个高效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你还在等什么呢?

总而言之,创业不易,成事更难。创业必须要有相当的能力,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怎么做最恰当。另外,既然选择了创业,那么你就要抱着“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处努力”的信念坚定走下去。“做最坏的打算”虽然令人不快,却是你创业之初必须考虑清楚的。记住:谋事在人,成事更在人!

(3)应用范例

有个男孩在上初二时,利用暑假出来勤工俭学,加入了为工厂修围墙的队伍。这个队伍里有三十多个孩子,有很多年龄都比他大。干了一个星期后,男孩发现大家都在“磨洋工”。男孩很着急,他觉得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

一天中午,大家休息的时候,男孩开口道:“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到这里来是干什么来了?”大家觉得很奇怪 “挣钱来了呗,这还用问!”男孩接着问组长:“这样干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少钱?”组长说:“30元。”男孩说:“我可以让你们每个月最少赚60元,但前提是你们让我来当这个组长。”他指着现任组长说:“他虽然是个好人,但他不能领导你们。我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然后我们举手。”一分钟过去了,男孩说:“现在举手表决。”他自己首先把手举了起来。慢慢有三四个人举了手,最后大部分人都举了手。男孩说:“好!我今天还不是组长,从明天开始,你们要听我的。”

当天晚上回去,男孩连夜拟订了12条规章制度。第二天等人到齐后,男孩开始宣布规章制度:“我一条一条念,你们不同意的举手。”12条制度逐一通过,被贴在墙上。一个星期下来,就有10个人因不能适应这12条制度,被男孩开除了。但一个月后,所有留下来的人都分到了120元钱,全厂轰动。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发现这个男孩身上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特质:

第一,他身上蕴藏着十足的勇气,关键时刻当机立断;

第二,他善于领导他人;

第三,他善于分析和判断。

20年后的今天,这个男孩成为中国最成功的蛋糕商人。他就是“好利来”品牌的创造者 罗红!

(4)黄金实践

当你确定自己适合创业后,不必急着马上走上创业这条路,还必须先评估一下创业计划是否可行。对此你可以探索以下一些问题:

你能否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你的创业构想?

你真正了解你所从事的行业吗?

你看到过别人使用这种方法吗?

你的想法经得起时间考验吗?

你的设想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你是否打算在今后五年或更长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计划的实施中去?

你有没有一个好的网络?

你明白什么是潜在的回报吗?

经过自我分析后如果证明你适合创业,同时你也能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那么你创业成功的胜算将会很高。当然,不管测试结果如何,创业之前再三思量总不为过。别忘了,你创业的步伐将受很多潜在因素的制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卓有成效的八大 自我管理工具  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词条  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词条  八大  八大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