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赵氏孤儿》折射思想变迁:选择道义还是人性

陈凯歌导演的新作《赵氏孤儿》正在热映,也引起改编经典名著的争议。《赵氏孤儿》有许多版本,也一直被看作堪比《哈姆雷特》的东方悲剧。

赵氏孤儿”的故事,体现的是中国人杀身成仁的道德境界。但历史上的“赵氏孤儿”与后来的艺术形象完全不同。千百年来的不同版本,也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思想变迁。

《史记》版采自民间故事

赵氏孤儿”的故事,主要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但司马迁写这个故事时,带有强烈的小说色彩。历代早有史学家认为,《史记》中记载的,赵氏被灭族与赵武复仇的故事,全采自民间传说,不能称为信史。

在司马迁的记载中,晋国奸臣屠岸贾诬陷名门忠烈赵盾、赵朔父子并将其满门抄斩,而赵朔之子赵武却因故脱逃。为赶尽杀绝,屠岸贾下令将全城婴儿杀光。赵家家臣公孙杵臼和程婴上演掉包计和苦肉计,由公孙杵臼假装带着婴儿逃跑,再由程婴向屠岸贾告发。背负“出卖朋友,陷害忠良之后”的骂名,程婴带着赵武躲进深山15年,将其养大成人,最终报灭门深仇。其实这是司马迁搜集整理的先秦民间故事改编而成。

那么,赵氏灭族、赵武复仇到底是怎么回事?据《左传》、《国语》记载,赵盾为晋国相国,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晋公之女庄姬,生下儿子赵武。赵朔死后庄姬和堂叔赵婴齐通奸,同族赵同、赵括得知后放逐并杀死了婴齐。庄姬为了复仇诬告赵同、赵括谋反。适时晋景公正准备清算赵盾时代杀害晋灵公的事件,于是攻杀了赵同、赵括家族。但赵武跟随庄姬住在宫中毫发无伤。约两年后,赵武继承了赵氏在三军六卿中的位置。

所谓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压根儿就没有这些人,也不存在赵武复仇的故事。然而,影响后世的不是信史,而是充满道德情感寄托的《赵氏孤儿》。

汉人亡国恨催生元杂剧

元代纪君祥以《史记》为蓝本,创作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的改写使这个故事更富戏剧性,其中两个细节是以往所没有的,一个是将《史记》中的“他人婴儿”改写为程婴的亲生儿子,再一个是写屠岸贾命程婴拷打公孙杵臼,它所得到的效果,就是突出了公孙杵臼在肉体上受到的摧残,以及程婴在精神上受到的煎熬,从而更加强烈地表现出程婴的高贵品质,以及公孙杵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此外,元杂剧还增加了程婴带赵武投奔屠岸贾门下、让赵武认屠岸贾为干爹等更加戏剧性的情节。在元杂剧中,“搜孤”、“救孤”情节为重中之重,原因就在于,这部分不仅戏剧冲突激烈,人物也更有崇高感。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称:“(《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为什么《史记》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独独到了宋元间,汇成悲剧的洪流?原因是宋朝汉人在军事上极度弱势,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欺压,直致沦陷亡国。国恨家仇,汉人又处于被压迫的位置,愤怨之气聚集,报仇复国的血誓,借民间戏文的样式存身。“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恰好成为汉人民族情绪的绝好载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实现正义或慷慨赴死或忍辱负重,呈现酣畅淋漓的民族血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氏  赵氏词条  道义  道义词条  孤儿  孤儿词条  折射  折射词条  变迁  变迁词条  
杂谈

 情绪管理第一优先!

中道管理学社情绪管理中国式管理企业服务中心用中国式管理帮助企业固本培元,让管理者能更加灵活有效的运用中国式管理,使大批企业基业长青!中 国 人 重 视 道 理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