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复工后,我删掉1000个微信好友:你最在乎的...

维小维生素 · 16小时前

三个字,道出人生真谛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作者:维小维生素主创们,36氪经授权发布。

朋友告诉我:宅家两个月,她删掉了1000个微信好友。

我问为什么。

她说:

宅家办公这段时间,我几乎要崩溃了!

因为大家沟通基本上都要靠微信工作群,我每次看通知的时候,底下就会有很多我屏蔽消息的群,一个个红点,看的很烦躁。

还有永远也刷不完的朋友圈…

一开始,她也比较纠结,但真的删完1000好友、退出了几十个微信群之后,反而觉得很轻松。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叫“断舍离”。

这是日本管理咨询师山下因子提出来的,说的是三方面的事情:

不买不需要的东西

舍弃掉家里没用的东西

脱离对物质的迷恋。

这个“断舍离”的方法,特别适合复工潮下重新出发的自己。

本质上,这是整理自己的人脉、工作和生活——从过载的信息中,找回自己的节奏。

管理自己的“人脉净资产”而不是人脉资产

很多人都觉得人脉是资产,对吧?

比如我之前有个朋友,他每次结交新朋友就加微信,每次进社群就狂添加好友,也不管人家想不想加他。

按他的话来说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加嘛,说不定以后有需要呢。

人脉是资产没错,但有用的人脉,才能算是净资产。

我朋友不懂的是,即使他加了5000人,真正对他有用的,可能只有10个。

人脉不像一壶老酒,放越久越值钱,而会随着你疏于管理,越来越贬值。

而管理人脉,是需要精力和时间的,一个人精力时间总是有限。

所以,你需要去做的,不是管理你的人脉资产,而是人脉净资产。

什么是净资产呢?

经济学里有个公式,净资产=资产-负债。

你要知道,资产多是没用的,资产值得才重要。

如果你朋友数量比较多,意味着,你同样需要付出时间去管理。这所谓“资产”就摇身一变,成了你的债务。

那应该怎么去管理你的人脉净资产呢?

有一个“二八法则”,在人脉管理上,就是用80%的精力经营20%的关键人脉

巴菲特就是使用这一原则的人。

在投资上,他精心挑选出几支优秀的标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

在友谊上,他的看法是:珍惜那些让你找到最好的自我的人……你和谁在一起是你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例如你的伴侣,你将会从他们身上获得启示。

每个人一生遇到的人总是有限的,与其扩充人脉盲目社交,不如精简人脉有效社交。

划清一条“工作的边界”,而不是日夜工作

这周不少朋友开始复工了,有个在办公室上班的宝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

“终于上班,结束了在家办公的噩梦…”

这应该是很多宝妈宝爸的心声吧——上午上班,中午做饭,下午陪娃上网课,晚上准备抽口罩,老板夺命call随时到,电脑24小时都不关。

真心累啊!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在家比办公室上班还累吗?

因为工作的边界被打破了。

之前你回公司上班,有明确上下班的界限,你上班的时候,时间是被老板支配的;下班之后,时间是被家庭支配的。

而在家办公,打破了这个界限。

有了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工具,你的老板觉得你24小时都可以干活,而你的家人,又觉得你同时可以兼顾家庭。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词,叫“机会成本”。

说的是,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你去办公室上班,可选择的事情就只有上班了。你必须专注于工作,没什么“机会成本”。

但如果在家办公,孩子希望你陪ta玩一下,午饭你要操心一下,身后的大床时不时诱惑你一下,你就很容易分心了。

当同时做的事情变多,你放弃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多,所以人生陷入了“失控感”。

很多人开始在家办公之前,都挺期待的,因为真的好自由啊,不打卡不开会不用天天挤公交;

但真正办公之后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表面上看上去的“自由”,实际上隐藏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你本以为“可控”,实际上控制不了。

我们人的大脑,天生喜欢有条理的东西,一旦碰到混乱的事情,会引起“不适”,产生一种“认知负荷”的现象。

就像电脑死机一样。

比尔盖茨有一次到中国出席会议,租下酒店的一层楼,然后每一个项目的合作方安排进一个房间。

他就这样走进一间房,谈合作;

走出来,休息一会再进另一间房,再谈合作。

有人问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一间房让合作方轮流进出不好吗?

比尔·盖茨说:“因为这些项目在我脑袋也是有不同"房间’的。这样做,我并不会忙,心也不会乱,只不过时间不够用罢了。”

看吧,会工作的人,都善于建立“边界”。

分割每一次的进和出,划清每件事的起与止。

根本目的,是断舍离中的“断”——让自己每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计算你的“存放空间价值”而不是买入价值

宅家的这段时间,我把房间清理了一下,发现自己去年买的很多书,翻都没有翻过一页。

还有一些双11抢购的商品,包装袋都还没有拆。

突然发现自己有个习惯,总是喜欢囤东西

比如朋友推荐好用的护肤品,想都不想就买下来;看到别人在学习的课程,自己不想吃亏,付了钱就当做学过了。

但很多时候到了最后,你都没有碰过它们。

一方面是不符合你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你平时比较忙,忘记自己曾经买过。

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无论是人脉和物品,都喜欢收集起来,以防以后有用。

但这会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的实际需求。

《断舍离》的作者告诉我们,不要买当下不需要的物品,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比如网上一个销售课程,如果你是当下急需提升销售技能,那毫不犹豫把它买下来,因为它对你当下有帮助,而且,你学了之后立马能用。

但如果不是当下所需,就不要买,不要想着以后会用。

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需求的东西不一样。

那如果你像我一样,已经囤了不少东西了,怎么办呢?

根据你现在的需求,把不需要的全扔掉!

你可能会觉得很为难,比如我花了不少钱买的一个东西,扔了真有点可惜。

但断舍离的过程,就是整理自己内心的过程,如果一直放着不扔,也许就是回避自己犯过的错误。

比如我爸,去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按摩仪,觉得很实用买了下来,结果到现在也没用几次,放在角落里封尘。

叫他干脆扔了吧,他老说以后会用到,其实就是不想承认,当初自己买错的事实。

再往下想,如果你比较固执的话,那么下次你再消费的时候,大概率会重蹈覆辙,导致你花掉的,比你扔掉的损失还大。

除了回避错误以外,很多人不想扔,还因为内心的匮乏感。

嘴上说不想浪费,实质上心里需要物品来填充,即使它占据着家里宝贵的空间。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家里放着不适合你的东西,那就折损了“空间的价值”。

比如你家房子一平米要几万块钱,你难道愿意用那几万块的位置,放一个性价比只有几千的物品?

当你用断舍离的理念扔东西的时候,你会衡量,对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值得你用有限的空间存放吗?

事实上,一个人对生活的满足感,不是拥有多少物品,而是发挥了物品多大价值。

写在最后

梭罗说过一句话:“为生活做减法的人,才能为幸福做加法。”

在疫情这段时间,我跟很多自己创业的朋友聊天,他们竟然说,宅家办公才发现,原来公司真不需要那么多人!

而我自己呢,发现本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比如看电影、逛街、聚餐……没有了也可以过得好好的。

因为这阵子,我们把时间花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跟家人相处、强身健体、学习增值。

这些,其实都是断舍离。

断舍离不仅是一套化繁为简的人生哲学,更是一条让你做回自己的生活逻辑。

只有理顺你自己的生活主次,你才能更好地掌控人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复工  复工词条  删掉  删掉词条  在乎  在乎词条  好友  好友词条  1000  1000词条  
杂谈

 出丑效应:自曝己短,受人欢迎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四个人的访谈录像放给被测试者:第一位是位成功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现得非常优秀,谈吐举止恰到好处,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展开)

杂谈

 不速之客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就连鸽子也开始了“养娃”的工作。今天走近花架,忽然看到络石藤的花盆里多了两个鸽蛋,有点不信,揉了揉眼睛,确实“看错”了,鸽蛋的位置有个鸽子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