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读书要“精”到极致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穷年皓首研治一经,虽受条件所限,难以遍览群书,但读一部就是一部,口吐珠玑,咀嚼烂熟,透入身心。书海且无涯,粗读嚼不烂。可以说,苦功夫是读书学习的门槛,如何跨越这道门槛?不妨通过“精选、精品、精思、精用”的方式,将读书看作品茗。精品之,才愈发得其醇香。

在精选中择好书。好书,能使人“通天下之精微、晓万物之是非”。书之好,在文、在理、在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蕴藏着文明的记忆,集聚着智慧的结晶。读书不失为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经验的一种捷径。选择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位挚友,“交谈”之中体会人间五味、“相顾”之间看尽世事变迁、“聆听”之际感悟个中真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领袖论著,可以领悟精神实质,提升思维层次;读人文社科,可以纯正思想品性,陶冶品德情操;读历史典籍,可以通晓古今中外,明辨是非善恶。

在精品中得余味。对待读书,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读书,是将所学转化为所得,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而精读,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知识快餐”的时代,一些人抱怨精读耗时太长、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量太少,实则不然。只有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才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而只追求学习数量、不追求学习质量的人,即使拥有那些“匆匆掠过”却未消化吸收的知识,也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虽“快”却是“慢”了。唯怀有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下足“细功夫”读书,对妙语珠字精抠细品,方能万千笔墨胸中藏,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精思中寻践悟。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读书读书,读而不思、读而不悟,难以体会古人读书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学而不厌、触类旁通的大智慧。《中庸》提到,求学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醒我们读书却不唯书。只有用思考、质疑和批判态度读书,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才能理清有用和无用,才能把书读深、读透、读精。读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认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含义,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这些观点、含义和意图一般仅从文字表面上是得不出来的,需要我们在反复琢磨中体味。

在精用中求实践。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精用是读书的试金石,也是读书成果的“实战场”。只会死读书而不能有效运用的人,学问再多也是纸上谈兵。获取知识后要善于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会避免陷入“蛮干、瞎干、胡干”误区,而同时面向实践的阅读才会避免走进“空谈”的尴尬窘境。在用的过程中,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毅力与决心,远沽名钓誉之心,戒急功近利之意,去冒进浮躁之气,把读书学习得到的知识、积累的成果向实践行动转化、与岗位需求对接,以学习力助推战斗力、保障力的生成,着力解决“用得对、用得准、用得好”的问题。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读书“精”到极致才能有“质”的飞跃。在阅读的世界里,摒弃粗俗鄙陋之见、拍落庸俗市侩之气、逃离声色犬马之境,精选、精品、精思、精用,让自己沉浸在丰富与充实的过程中,在求知中学会谦虚与谨慎,在淡泊中收获自信与坦然,在任务中彰显责任与担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书要“精”到极致  极致  极致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杂谈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心态

马上就四月份了,此时此刻还估计还有好多人宅在家里,这个假期不可谓不长,有的人甚至在家学起了“做饭”“做点心”,平时常年在外奔波的男人,如今也转型成为一名好丈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