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披着“伟大”面纱的“自欺欺人”

今天在《小学生综合阅读》(2012,1-2)上看到一篇文章,让我的内心升起一股又可怜又可恨的思绪。刹那间,我领悟了鲁迅的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深层寓意!

文章写了是一位中央台记者去采访一位患癌症的模范教师时,纳闷为什么不赶紧去治疗?原因:怕影响女儿高考。女儿呢?在父亲面前强颜欢笑,背地里偷偷流泪,稚嫩的肩膀独自承受那份如泰山压顶的父爱。

我看明白了,父亲冒着耽误病情的危险假装健康,是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情绪,而女儿暗地里偷哭,是为了能让父亲的谎言更完美。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和“孝心”啊!

透过故事,我想说几句。在这个谎言里,父亲扮演的应该是造谎者吧,是否会耽误自己的病情,暂且不说,就说给女儿的影响吧。本来女儿知道这件事对她就是一种伤害,而且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遇到,伤害更大,况且,在这个节骨眼上知道了还要装作不知道,本来心痛却还要在父亲面前欢笑,这不等同于在伤口上撒盐吗?谁撒的?父亲呗。在他的女儿最需要安慰,保护的时候,父亲却扮演了一个伪知情者,压力协造者,甚至是始作俑者。这就是所谓的中华名族的优良的“父爱”吗?这种爱也残忍了点吧!

女儿无力撕破这层面纱,如同无形的紧箍咒一样戴在她的心灵上,结果是崩溃还是坚强,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知道,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她也会像他父亲一样,扮演一个仁慈的“撒盐者”。这可能就叫“优良传统代代发扬”吧!

父亲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历来被教化的厚重,隐忍,博大,可以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在睡不着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份如此厚重的爱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这样的给予爱的方式是孩子能接受的吗?在这么多年的传承的过程中,是否已过了“保鲜期”了呢?在今天还能直接拷贝过来用吗?

什么是创新?谁说“爱”就不能创新了呢?

更有一位记者女士,她除了泪流满面,果断的放弃自己的荣誉,没有报导这件事外,只是流泪写在了日记上,为了保护父女俩默默的,可贵的爱。她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卫道者,苦痛的帮手,助纣为虐的人。作为一名新闻人,难道不应该去揭开事件的面纱,揭露事实的真相,寻找更可行的途径吗?泪流可否理解为伪善,保护是否可以叫纵容,纵容了女儿的,女儿的,女儿的,痛的悲剧的发生呢?

      有一个词叫代沟,我不知道国外有没有这个词,但我觉得这个词里包含的是更多的像文章里父女之间的那层窗户纸,不是因为它坚如磐石,而是在太多飘渺的粉饰下,它已然超越了它本来的定义。如果父女携手把它撕破,女儿所锻炼的坚强是不是更能接近坚强的本来意思呢?而那时的父爱是不是也更接近真实的父爱的本来呢?这种爱会不会更加芬芳呢?而记者姐姐,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面纱  面纱词条  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词条  伟大  伟大词条  
幽默

 死者微笑的原因

一个停尸间里,送来三具尸体,奇怪的是,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微笑。那里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三具奇怪的尸体,不禁问那送来的人:“他们为什么死了还在笑?” 那开车送...(展开)

幽默

 叫人狂晕的混帐逻辑

1.一只公鹿,它走着走着,越走越快,最后它变成了高速公路(鹿)!!2.两只番茄过马路,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其中一只闪避不及被压扁,另一只番茄指着被压扁的番茄大笑道...(展开)

幽默

 大学法律课

大二的时候,上法律课,我们法律老师有个癖好,喜欢提问,提问之前必高声重复一遍问题。有一次正在上《民法通则》,突然老师又提高声音开始提问,所有同学都恐惧地盯着老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