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奈何谁家人?我叫叶良辰

 最近,有个神秘狂妄的家伙在网上火了,从贴吧、微博延伸到微信、扣扣。不说是“妇孺皆知”,也算得上“炙手可热”了。其霸气魔性的聊天内容,既叫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愿意津津乐道一两句。

事件本身很简单:某高校一女生因寝室卫生打扫问题,请来名叫“叶良辰”的大哥来与室友展开了一段冷峻中尽显幽默、威胁中参杂魔性的谈话。这本身可以是一件不足道的“苍蝇微末”之事,可在“地下城与勇士吧”一位网友发帖后,在李毅吧迅速火了起来,继而在网上产生了“病毒式”的传播,网上真可谓是“万人空巷”的场面。

一夜之间,“叶良辰”火了,火得一塌糊涂、猝不及防。然而,事件的“猪脚”却神秘难寻,截止现在,网上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叶良辰”,真有“真假叶良辰”的味道。加之“国民老公”思聪等人的“推波助澜”,“叶良辰事件还在持续发酵,1亿多的微博关注量足可见其社会、网络上的巨大影响力。而回归到事件本身细想,为何这个神秘莫测的“叶良辰”会“一夜成名”、“火遍网络”呢?

一、事件主角的“小事大言”,狂妄与霸气并在,逗比和魔性齐飞。依据事件本身判断,“纠纷”是学生之间打扫寝室的鸡毛小事,而自称“叶良辰”的男生,却用近乎零度般冷酷、简短、不容置疑、威胁恐吓的“江湖话”来同一位女生聊天,从中可见金庸剑出鞘、古龙刀含血的武侠味道,而谈话内容中“你若是觉得你有实力和我玩,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我是本地的,我可以有一百种方式让你待不下去”的霸气侧露、蛮横无理的狂妄与“呵呵”、“吓死爸爸了”的呆萌惊恐、幽默搞笑的不屑构成了“垂直对比”,一古一今、一冷一热,真堪比相声,包袱更是接二连三。如此得“大词小用”、“以大见小”的方式,绝不是增添晦暗、阴森、恐怖的“苍白”,反倒是反转成了逗比、傻萌、可爱的“粉红”。

二、网络受众的无聊慰藉,不喜一池死水半微澜,却道一碗鸭脖嚼半天。高手在民间,民间高手爱造新鲜,而网上一众人等寂寞无聊,都站在隔岸观望。“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可以意味深长、动人心魄;“优衣库”事件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国民老公”思聪时常跟一大批“粉丝老婆”打情骂俏;汪峰上不上头条都是娱乐“头条”了……不是每个新闻事件多么新奇、特殊、重大,而是一般受众被舆论所左右,习惯“从众”思考。其实,这也不能怪我们,社会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客观因素,让我们不会再愿意安静地深思、考虑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想着与其抽丝剥茧,不如好玩、无聊地打趣逗乐好。毕竟,现代人能有个“共同话题”是多么来之不易,故而,时间本身已不重要,茶余饭后、起床睡前的谈资才重要。


 三、自媒体下的滋生发酵,有“大咖”与网友的互动时刻,又见“撕逼”的美好时光。事件发生至此,我相信有其特殊性、偶然性的客观因素,但绝对离不开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大号”们的好奇“舔食”,如此小而琐碎的事件,不管是否有网络营销、“水军”等等的渗透、策划、参与,可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各方利益集团为了“分得一杯羹”也绝不会袖手旁观,加之芸芸众“网友”的关注、转发、讨论,作为一次娱乐事件、新闻曝光或者营销策划都成为了可能。

 一言之,“叶良辰”的出现是一种现象,其病毒式的蔓延传播,与特殊的事件本身、双向的网络助力、好奇的大咖网友是分不开的。不管它明日是否消失,亦或者像“帝吧”一样岿然而立,这都不重要了,因为它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奈何谁家人?我叫叶良辰  良辰  良辰词条  谁家  谁家词条  奈何  奈何词条  
幽默

 我看“2007年高考零分作文”

 昨日,从网上看到数篇2007年高考零分作文,抛开世俗价值观,感觉大多是些特立独行,洒脱有才之辈,亦舒我心,毕竟,人各有各的追求及生存之道。稍做闲评,供自己和大...(展开)

幽默

 就北京电视台与郭德纲事件

 陈年旧账,这个词挺有意思的。就是拿些陈芝麻烂谷子来说事。可过去都过了,都老黄历了,现在来扯皮;那时真有事,早就都解决了,要么淹没尘埃中了。古时地痞无赖也知道个...(展开)

幽默

 搞笑语录三十六句

1、有次等公共汽车时,开过去一辆宝马,旁边一位高人对他身边的人说:“看,刚过去那辆就是IBM。”  2、我一朋友在联通公司实习,一天,一老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