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欲练轻功,离不开它——崆峒武术轻功训练器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崆峒武术轻功训练器

——铜瓦

□ 苟小平1 熊振强2

1陇东学院体育学院

2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论文,查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柔韧训练的发明器材。

1.2、调查问卷法:对静宁近现代民间武术家进行了调查问卷。

通过对调查问卷发现,深刻理解铜瓦训练对弹跳力有促进作用的占100%,能提高实战效果的占100%。建议从7岁开始佩戴铜瓦训练的占80%,建议12岁开始佩戴铜瓦训练的占20%。

2、崆峒地区之静宁历史文化以及武术名人

静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伏羲氏和女娲氏历洪水浩劫,开天辟地,再育民人,演八卦,创文明,造器具,制礼仪,以畋以渔,炼石补天,史颂为“人文初祖”。静宁域内天地清淑(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山河锦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块沃土养育了众多优秀的炎黄子孙,从古及今,廉能之吏,干练之才,代不乏人。

静宁县历史人物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被擢为武骑常侍,匈奴称之为“汉朝的飞将军”。后为陇西都尉、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征讨,功名大显。后调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从骁勇能战的抵夏壮士曲珍到横戈扫虏的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从备受康熙嘉谕的慕天颜到追随孙中山革命的李世军。

3、近现代静宁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武术是周岔村传统文化中的又一个灿烂的内容,很早以前就被周祖先民所看重。周岔村武术可以说是静宁独有的民间传统文化现象。传承人有周志杰(77岁)、周富治(77岁)、周仲勤(50岁)等人。年届古稀的周志杰从祖上传承下来的刀、枪、棍、棒等套路有六、七十种。他们的祖上追求侠义文化理念,从护身和保一方平安的基本思想出发,练就一身好武功,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至今(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已经相传了5代人。他们的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都具有极其广泛的武功基础,是周祖先民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轻功是一种高深莫测的上乘武功,现已失传。据武术前辈说,崆峒地区有一种专门训练轻功的器材铜瓦,目前很少见到,为了弘扬中华民间传统武术,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根据人体仿生学的原理进行分析,该器械形状像农村屋顶上盖在两片瓦片上的磁铜瓦,故命名为铜瓦。该训练器材质由铜、铁等金属制成,训练时在小腿和小臂上先用白布缠绕,防止铜瓦冰凉肌肉和因摩擦而产生的疼痛,铜瓦裹在缠绕的白布上,其外侧再用绳子反复缠绕固定。古代铜瓦由于当时条件落后,制作相对粗糙,使用起来工序繁琐,没有被人们广泛地继承和发展。

4、器械的发明设计与应用研究

4.1、发明器械名称:崆峒武术轻功训练器—铜瓦

4.2、发明器械的构造:图2中:1铜瓦、2绷带缠绕口、3缝合帆布口、4海绵体、5缝合帆布。

4.3、发明器械的操作方法

武术轻功训练器铜瓦,结合人体仿生学的原理制作,使用安全方便,增强身体携带铜瓦的舒适度,促进弹跳力的快速进步。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铜瓦内部有两片4海绵体,外部有两片铜瓦,具有携带方便,坚固耐用并有保护小腿和小臂不受到伤害的功能。每片铜瓦上有四个槽孔用来前后加强固定,使其在肢体上不能松动。所述的4海绵体形状类似铜瓦的形状,海绵体具有保暖、隔潮湿和透气的功能,海绵体还具有缓冲击打力的作用,其厚度设计在一厘米(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粘合在铜瓦内部。解决了铜瓦冰凉肌肉和因摩擦而产生疼痛等问题,所述的铜瓦,每片铜瓦上有四个槽孔用来前后加强固定使其在肢体上不能松动。3缝合帆布口是在铜瓦前部制作了两个槽孔开口,用5缝合帆布将两片铜瓦通过3缝合帆布口用针线缝合起来加以固定,根据练习者的肢体胖瘦调整缝合的距离。所述的2绷带缠绕口是在铜瓦后面制作了两个槽孔开口,每一侧铜瓦用两条绷带的一端分别绑在两个槽孔开口上,用绷带的另一端在铜瓦的外部交叉缠绕绑紧将其固定,使其在腿部或小臂部不能松动,增强身体携带铜瓦的舒适度。

图1:铜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铜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4.4、器材主要材料规格的限定

铜瓦是由铜铁等金属制造,铜瓦形状类似人体小腿和小臂的形状,是上大下小,中空椭圆台体的形状,其铜瓦垂直高度成年人设计在10厘米,厚度0.5厘米,小腿铜瓦内部上端椭圆弧长每片为10厘米,下端椭圆弧长为7厘米。小臂铜瓦垂直高度成年人(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设计在10厘米,厚度0.5厘米,内部上端弧长为7厘米,下端椭圆弧长为5厘米。海绵体其厚度设计在一厘米,大小根据铜瓦的规格裁剪调整,粘合在金属铜瓦内部。

成年人小腿铜瓦两片为一个整体其质量一般在一斤二两,两小腿负荷四片铜瓦质量为二斤四两,小臂铜瓦两片为一个整体其质量一般为一斤,两小臂负荷质量为二斤。少年儿童训练的铜瓦按照成年人规格比例相对缩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制作多种规格的铜瓦以供选择。

4.5、崆峒武术轻功训练器——铜瓦使用方法说明

白天不管是训练或者生产劳动,小腿和小臂铜瓦一直不能取下来,到晚上睡觉时候取下来(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放在加热的床上烘干即可。一年365天坚持训练,不能间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携带舒适方便,坚固耐用并有保护小腿和小臂不受到伤害的功能。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实施例:铜瓦前部由5缝合帆布将两片铜瓦通过3缝合帆布口用针线缝合起来,根据练习者的身体条件调整缝合的距离。小孩或者瘦人训练时两片铜瓦在3缝合帆布口之间的距离应该越小(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越好,成人或者胖人训练时两片铜瓦在3缝合帆布口之间的距离应该较大一点,以便后面固定,后面固定是通过两片铜瓦的2绷带缠绕口用绷带先将其每个口结绳固定,然后用绷带在两片铜瓦的圆周分别交叉缠绕绑紧,使其在腿部或小臂部不能松动。

5、结论与建议

在防御和战胜敌人方面小腿和小臂铜瓦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小腿和小臂是人体技击格挡时最重要的部位,肌肉组织小,骨骼细小容易断裂,铜瓦的作用第一是在技击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小臂和小腿不受到伤害,第二是使进攻时小腿和小臂的杀伤力加大,当格挡化解了对方武器的进攻后,身体已经贴近了对方的身体,此时对方的长器械发挥不了作用,用带有铜瓦小臂和小腿击打对方,会(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造成对方伤残或失去进攻能力,从而有效地克敌制胜。这也是古代民间武术使用铜瓦使用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本器械结构简单,容易推广和普及使用,制作方便,训练负荷小,能够适合少年儿童以及成年人小负荷训练的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强身健体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也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一种有效地训练手段。对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甘肃崆峒文化研究会.崆峒文化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135-136.

[2]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9.

[3]郑旭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中华武术.中华武术杂志编辑部[M].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10:12.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训练器  训练器词条  崆峒  崆峒词条  武术  武术词条  离不开  离不开词条  
运动

 鲲鹏武技-脱胎换骨

功法:1、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空气清鲜的地方,两脚左右开立,略比肩宽、松腰坐膀,双目平视。两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全身做到松静自然,呼吸匀细长,如春蚕吐丝。意想...(展开)

运动健身

 怎么健走最强身

受访专家: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陈雪丽本报实习记者 严立新每天清晨或傍晚,总能在小区、公园中见到很多老人在健走。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