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劳动实践育人的课程化落地

劳动教育要聚焦学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承接学校传统。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基础性课程抓拓展,拓展性课程抓统整,主题实践活动抓专题等途径来实施。学校应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课程框架;注重实践性,给学生提供大量操作和体验的机会;与科技教育联姻,增强现代感和对未来的适应性。

成长中的孩子,不但需要知识的浇灌,更呼唤实践的锤炼,既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呵护,更期待经历大自然的风雨。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不想劳动的问题,劳动实践在他们的成长发展中严重缺席,急需补上这一课。当前,劳动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劳动教育的新样本不断涌现,很多先行学校积累的“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成功经验,不断激励和启迪着广大实践者。浙江省绍兴市柯灵小学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一直处于探索前沿,具有较好的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设置基础,注重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培育了一批劳动实践课程,其中《多彩生活》是浙江省精品课程,《小灵娃生活素养》课程群入选绍兴市第二批精品课程群,学校被选为浙江省首批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一直以来,学校主要通过课程的优化整合来推进和落实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01:

基础性课程抓拓展

1.改造《信息技术》的内容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计算机已经普及,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家长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对我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从小就能接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完成现有《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已经无需当初设定的教学时间。为此,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做了适度的改造,增加基础的人工智能内容。学校在普及的基础上,着重抓课外拓展和后续培优工作,渗透人工智能应用和编程技术,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机器人竞赛等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和现代化的劳动素养。

2.聚焦《劳动与技术》中的专题内容。在开好劳动与技术课的基础上,聚焦其中的“绳艺”和“纸工”内容,将传统的编绳与现代3D打印技术结合,制作小型挂件,深受学生喜爱;将一般纸工发展成创意建模,在动手动脑中拓展主题创意实践,广受学生欢迎。

3.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项目。捕捉综合实践中的劳动项目,锁定“衣、食、住、行、环保”等专题,开发了《多彩生活》《五好生态》《小灵娃生态素养》《小灵娃生活素养》等系列课程,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02:

拓展性课程抓统整

在众多的拓展课程中,以劳动实践领域的内容为主线,开发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课程群。

1.“金”系列。紧扣时代脉搏,通过3D创意打印、能力风暴机器人、乐高机器人、航模、建模等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和现代化的劳动素养。

2.“木”系列。根据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发了以艺术造型为开端的陶艺、以设计创意为开端的金石篆刻、以科学知识为开端的小制作、以技术为开端的木工坊、以数学为开端的立体搭建等跨学科的STEAM课程,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和综合素养。

3.“水”系列。在《多彩生活》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素养的培养,开发了清洁、整理、女工、修理和家务劳作等“准家政”课程,培养孩子从小具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的意识和能力。

4.“火”系列。通过烹饪、烘焙、茶艺、面点等美食课程,让学生亲历美食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的烹制技能,在品尝美味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欢乐,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理能力。

5.“土”系列。即校园种养殖课程,开发了小农场种植、我爱养花、无土栽培、现代养殖等课程,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泥土,体验挥汗的欢乐,向往丰收的喜悦。

03:

主题实践活动抓专题

在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中,学校提取劳动实践教育因子,加以课程化改造和专题性实践。

1.社会实践中的劳动基地考察。在外出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更多地选取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山区农村考察劳动实践基地,先后组织学生走进蔬菜大棚、荷湖村、苏泊尔生产车间、富盛竹园等,让学生零距离了解劳动生产现场,感受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2.“免考生去哪里”课程中的劳动体验。每学期末,学校对各班评出的学科免考生专门开设了混龄组班的“免考生去哪里”课程,额外奖励其多参与一些体验性和实践性活动的课程,其不必回到原行政班参与学科考试。这些“免考生去哪里”课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劳动体验课程,比如去农家乐做饭做菜、烧大灶,去农场承包一块地种菜种瓜,去农科院参与割稻劳动,去农户家帮忙掰玉米、收大豆等。

3.研学旅行中的劳动实践。外出研学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去黄酒馆体验做酒,去荷湖村参观农耕博物馆,去茶园采茶,去山村和农户同吃同住、劈柴烧饭来体验农家生活等。

4.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岗位。学校将校园生活中的班务和校务工作作为劳动实践岗位和劳动实践教育阵地,将校园中的部分工作开辟成志愿服务岗,作为劳动教育的资源,让劳动实践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伴随孩子的校园生活真实发生。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要点

01:

劳动素养纳入校本核心素养,使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课程框架

劳动素养是浙江省绍兴市柯灵小学“灵健”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坚毅、勤勉、有序、博涉等都是劳动素养的重要表征。从素养一端出发,为劳动教育预设了美好的期待和目标。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方法、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价值等多个维度设置和设计培养目标,使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艰辛,热爱劳动过程,珍惜劳动成果,享受劳动欢乐,向往劳动创造。在学校整体课程框架中,为劳动实践教育预留“灵健课程群”板块,在顶层设计中为劳育预设一席之地,架构分层、分类、应需、应时的综合课程体系。如,依据年龄分层设低段、高段自我服务型劳动课程;依据劳动领域分类设自我服务、社会公益、职业技能体验等劳动实践课程;依据学生需求分设普及性劳动实践基础课程和选修性劳动实践提高课程;应时代发展分设传统基础型和未来创新型劳动实践课程;依据劳动实践区域分设家务、班务、校务劳动;依据劳动性质分设简单生产劳动、技术劳动和工艺劳动。为不同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节奏的学生在不同的空间设计有过程、有体验、有思辨的劳动实践路径,在引导和支持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02:

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给学生提供大量操作和体验的机会

劳动素养必须要在劳动实践中才能习得,劳动教育必定是一种劳动实践教育,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必然属性。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主要为操作性和体验性学习,学生的基本学习样态主要为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的组织方式主要为任务驱动性的项目式学习。

1.设置劳动实践教育项目。根据需要和可能,面向现实和未来,结合学校的基础和条件,合理设置好合适的项目,并提前预设课程化实施,适时进行课程化开发。

2.开辟劳动实践教育场地。实践活动必须要保障合适的场地,项目设置的同时需要考虑有无必要的场地,项目开设前必须同步开辟相应的场地。这个场地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可以是室外的,也可以是室内的;可以是共用通用的,也可以是专用独用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

3.集聚劳动实践教育资源。任何项目的开展,必须有充足丰沛的活动资源。开拓和集聚实践活动的资源,是组织安排实践活动的前提,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发动学生和家长提前准备丰富的实践资源,因为准备资源的过程就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非常有利于劳动实践活动的顺畅、高效开展。

4.安排劳动实践教育时间。将大部分的拓展课程实践活动排入课表,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时间。根据劳动实践的特点,很多项目是需要安排长时间分散并持续展开的,这就需要保证一些课余的、固定的、周期性的零碎时间“专项”用于该项目实践,比如对作物的观察养护、对动物的日常饲养等。而有一些劳动是需要安排大块时间保障的“大工程”,需要灵活安排课程的组织形式,采取月课程、学期课程等形式保障实施。

5.开展动手实践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要义是动手实践,劳动教育不仅仅只是洒扫庭院、洗碗拖地、拔草锄地等劳作内容的回归和增加,劳动教育的实质应是动手实践的唤醒和激活。内容上增加和拓展具体的劳动项目是劳动教育的刚需,在方式上克服纸笔学习的单一取向、加大实践操作的环节容量,更是劳动教育的呼唤。劳动教育必须克服纸上谈兵,注重学用结合和实践取向,让学生享受学习的真实发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03:

与科技教育联姻,增强劳动教育的现代感和对未来的适应性

劳动教育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劳动教育的方向是创新探究。进入新时代、迈向国际化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田间地头的传统种植养殖,不能仅仅满足于家庭的洗衣做饭,迎接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劳动教育,同样需要将视野拓展至科技创新的领域。基于任务驱动的创客实践,注重跨学科学习的STEAM项目,重在问题解决的人工智能学习,都是当下劳动教育的时代命题。劳动教育更需要创新精神赋能,学校将大量的劳动技术拓展性课程定位在注重科技创新的“金”系列和注重跨学科生态整合的“木”系列,就是基于这种考量。

三、劳动教育的进一步改进思考

01:

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如何有效落地

劳动教育的精髓在于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的培育。劳动教育固然需要培育孩子基本的劳动技能,比如多数学校普遍开设的烹饪、烘焙、茶艺技能,或种植中的浇水、施肥、培土等方法,但并不仅止于此。这些是劳技课程的内容,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公益的事情争着做的责任担当,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境界,克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享乐主义思想,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至理真义,避免少劳多得的畸形择业观和人生观的滋生蔓延。为此,学校就要尽可能减少那些学用远离甚至学用分离的课程设置,杜绝游戏化、走秀式的“体验性”教育内容,减少过度保护、过分包装的劳动教育的形式安排,多一些流汗体验和体力参与,多一些“野蛮其体魄”式的内容设置,多一些“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式的意志锻炼。劳动教育重在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锤炼,但怎么保障这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怎样正确、合理、科学定位与表述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价值,怎样避免粗放式、浅表性、碎片化地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02:

劳动教育活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如何使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实施渠道综合化,做到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打通、家庭社会参与,甚至获得社区支持,逐渐构建社会化的联合联动机制;如何使实施形式深层化,开展项目式学习,引进任务驱动、情境探究、实践体验、协作分享等要素;如何组织学生或学习小组自主提出活动方案、记录实施过程、撰写总结报告、参加展示交流等等;如何更好地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尚需要学校持久用功。

03:

如何以切实、便捷而有效的评价促进劳动教育的真实发生

劳动教育的途径在自然融合。劳动教育固然需要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但劳动教育的魅力更在唤醒沉睡的劳动教育资源,其生命和活力在于点滴渗透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融合。日常生活中那些衣食起居的现实场景不能弃之不顾,校园生活中那些清洁保洁的真实机会不能拱手相让,家务劳动中那些自己动手的教育价值不能视而不见。劳动教育,潜伏于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劳动实践,怎样让学生自愿乐意地投身这些日常的劳作实践,怎样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习惯,尚需要制定配套评价的顶层设计和构架。

(作者:金华星,浙江省绍兴市柯灵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实践育人的课程化落地  育人  育人词条  落地  落地词条  实践  实践词条  劳动  劳动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