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认知科学研究: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一日,还是学生的曾国潘在家中汗流浃背地背书,一直到半夜。房梁上突然跳下来一个人,指着他骂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我在房梁上听得都会背了!”接着把书背诵一遍,摔门而去。你会觉得曾国潘愚笨,梁上君子当真聪明吗?

当我们学习、阅读时,难免很快忘记大部分内容,对此大多数人都焦虑担忧不已,学到的内容还没使用就忘,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没有收获,到底怎么学才对呢?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大脑认知的科学,比如感知、阅读、记忆、情绪等等。心理学家们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让人振奋的结论:学过后忘记,是一件好事,这能让我们学得更好,记得更牢,用得更好。反而,那些能快速记忆的,不一定是好事。

这......简直突破了我们的想象。长大嘴巴不敢相信,这...真的是科学研究出来的成果吗?学渣抱住自己流下不可置信的泪水。

无数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试图告诉我们:何种学习方法是真正有效的。真正能转化为长期记忆,能迁移运用,即使经年之后,斗转星移,还能再被调取出来。这才是真正学会,而属于自己本人的知识。

有一段时间,网络上“高中是自己知识巅峰”的论调甚嚣尘上,无数网友相互抱紧,拼命点头,“对啊对啊,怀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自己”。这撕开了生活无情的一面:大部分人知识几乎全然忘记。沧海月明珠有泪,----------------,下一句是什么有人还能答出来吗?

学完一定会忘,一旦成为真实的预设,无疑是对现实狠狠一击,让我们对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产生深深的怀疑。

如果你真正想学会一个知识,一项技能,长期运用,如果你苦恼在于:看过的书基本都忘光了,看书还有什么用?如果你觉得自己高中记忆就不好,学习差劲,现在根本不相信大龄的如今还能学习,或者你打算考研、考公务员、考从业资格证、网课,无一不需要学习。而过去老师教授,或者你自行开发的学习方法,被证明根本是低效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而你一旦愿意采用新方法,局面将大不相同。

学得快,记得牢,用的好,根本不是梦。

一、重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吗?

高中时,还没被爆出家暴的疯狂英语李阳来到学校宣传,教我们大声朗读、不断重复的学习方法,无数学生通过重复学习在高考取得极大成功,走入名校。

重复似乎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真的吗?

重复可以让我们快速记住某项事物,比如无数次诵读,就能背诵一篇文章,记住一个公式,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奇效,但心理学家们,却对此抱以怀疑的审视。因为:

1、重复只能产生短期记忆

2、重复容易产生偏差的元认知。

先看第一点。记忆的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信息,转换为化学生物电信号后产生记忆痕迹,也被叫做心理表征,这部分就是短期记忆。它们不稳定不系统,如果不加以巩固,会很快消失。

大脑将短期记忆进行重现,赋予它意义,联系其他已知知识后,转变为长期记忆,这部分记忆会留得久,便于提取。学习首要就是转变为长期记忆。而不断重复,缺乏巩固的过程,换来的不过是短期记忆

再看第二点,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

元认知:指的是我们对自身思维的认知,我们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了解多少。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掌握知识情况的了解存在偏差。我认为的和真实之间存在鸿沟。按照如此分类,知识变成:

1、我们知道自己知道

2、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

3、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残酷的是,我们常常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况,我们对于掌握的知识常有错误的估计。因此变成了,认为自己明明学得好,却考不好;认为懂了一篇文章,换自己,却讲不明白。其实,你完全没学会,压根不懂得。好残酷。

邓宁-克鲁格效应就是元认知偏差的一种典型现状。两位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会高估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高估自己的能力。越是不了解某项知识,对自己越高估,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能力欠缺。

他们做了一项实验,让一部分学生进行逻辑测验,并对自己成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那些成绩在后12%的学生,却认为自己能力应当在前68%。研究人员让他们看了其他同学的优秀答案后,他们依然无法认识其中差距,当对他们进行逻辑知识培训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从前多么差劲。

所以,重复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懂得,以为熟练的阅读,倒背如流等于充分掌握,这极大影响着元认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得很好,考试却一团糟,不知道自己真实学习情况,谈何进步呢?

二、什么是有效的学习

检索、生成、反思、校准。

我们或许还执意认为李鸿章不够聪明,方法笨了一丢丢,但科学证明,他的做法恰恰有效。几日之后,梁上君子定然将诗句忘得一干二净,可李鸿章的脑子里却印得极为深刻,道理领悟透彻。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摇头晃脑地将文章背上几日几夜,而是要学习一种真正有效的方法。

1、检索。

从浩繁的记忆中去检索,不看笔记,拼命去回想。

考试就是一项有效的检索练习。遗憾的是,几乎很少有人喜欢考试。考试长期以来被当作结果,是评估你学习情况冷冰冰的数字,是父母老师一刀切的结果。让我们没法将它当作“学习工具”看待。事实上,在闭卷,凭借记忆线索去检索提取,是巩固记忆,增强神经回路强度与速度的一个好方法。

研究表明,当学完一项内容,一部分学生重复查看知识点与笔记,一部分进行自我检测,一周后,他们再次测验。结果是,后者的成绩明显更为优异。

你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些小测试、抽认卡、拿一张白纸,默写出学习的知识,检测自己学习的情况,发现哪些会了,哪些还不会,有效地避免元认知出差错。

2、间隔检索。

学习完和检索之间,需要一点时间差,你得等自己有一点忘记的时候,开始检索效果最好。间隔检索让我们捉住清晰的记忆,把模糊的记忆刻画深刻,发现忘掉的记忆,再重新重点学习

重要的是,检索的过程越辛苦,记忆越深刻,忘掉的越多,忘得越彻底,再检索再学习的效果反而更好。

间隔的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隔上一夜,就行。

3、穿插检索。

学习一项知识,穿插其他相关内容同步学习。学一会英语,再学会数学。看一会书,再学会吉他。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安排学习计划时,不要整个上午或者整体全部学习一门课/一项技能,而要分散安排,在不同任务交叉进行。有助于我们快速辨识某项任务的一般规律,同时在不同场景中快速迁移,在真实环境中灵活使用。

4、细化。

拿到一个概念,重要的不是背下它,而是理解并使用它。“细化”就是理解与使用的好方法。要求我们在这个概念中找到含义。

(1) 将这项资料联系已知知识,搜索一遍大脑,是否有可联系之处;

(2)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讲出来;

(3) 解释一下,这项资料与你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4) 为资料提供一种比喻或视觉化形象。比如检索,我们可以想象大脑是一个运转的机器,里面包含各类知识碎片、大大小小的知识框架。检索就是一台扫描仪,嗖嗖嗖地扫描,遇到目标知识,就发出嘀嘀嘀的声音。

5、反思与校准。

反思结合了检索与细化的功能。

学到了什么?

哪些掌握了?哪些不够牢固?

检索中哪些地方出了问题?

校准要求我们准确评估知识掌握的情况,一旦发现掌握不实,元认知有偏差,立刻进行重新学习。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校准时,一定要写出答案,不要看到问题,觉得自己知道,拿纸笔或者打字,写下来。

6、生成性学习

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自行去解决问题,找寻答案。叫做“生成性学习”。研究表明,比起直接告诉你一个结论,自己去找结论效果更好。《如何阅读一本书》等等教你阅读技巧的书籍中都有一个共性:告诉你,在翻开书之前,你先想想这本书会讲什么?你期望从书中学到什么?思考清楚,再去读,能有效提升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这也是一种“生成”。让我们在没有答案之前,先尝试作答。

在上课之前,先预习并提出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上完课后再看看之前答的哪些不好,学到的知识才有活性,才立体,才被你的记忆接纳。

费尔罗斯在心理学基础概念这门极难的课上取得90-95的高分,教授麦迪认为他一定天赋异禀,否则根本不可能做到。于是询问他的学习方法,并且后来不断同其他学生分享:

1、课前一定要阅读资料(生成)1、在阅读的时候预想开始会出什么题目,改如何作答(生成)2、课上在心里回答这些假设的问题,从而检测阅读内容的记忆效果(检索、反思)3、复习学习指南,找到那些回忆不出或不知道的术语,重新学习(检索)4、在阅读笔记中抄写标粗的术语及定义,确保能够理解(规则性)5、参加教授在网络上的模拟测验,从中发现不知道的概念,重点学习(检索)6、用自己的方式将课上的重要信息重新组织成一份新的学习指南(检索)7、写出复杂或重要的概念贴在床头,不时自测8、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复习与练习间隔开(间隔)

这就是对检索、反思、生成学习方法的灵活使用啊!

检索、反思、迁移一定比笔记划线复习更辛苦,可真相却是,学得越痛苦,记得越牢固,效果更好。

做笔记、划线、一遍遍复习为什么无法取得好成绩?因为这些只是“你在假装很努力”。我们都不喜欢挑战不喜欢挫败,比起从记忆中辛苦检索,直接看显然轻松许多,可效果同样差许多。

没有一种成长是轻松愉快的,进步必然有阵痛,最初的改变或许会缓慢、艰辛、怀疑,但当你一步步熟悉、正常使用、完善熟练后,效果将会惊到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词条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词条  认知  认知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综合

 办理2020年湖南中级职称(工程...

办理2020年湖南中级职称(工程师)有什么用?湖南中级职称同德瑞苹果中级工程师职称是对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工作实绩等业务技术方面的全面评价,在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