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真的存在?好的习惯...

嘟嘟是一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和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节奏明显加快,作业也更多了起来。“我昨晚作业做到10点半”、 “我们到12点”、 “我们小学基本没作业,太不适应了”。当他周围的同学都在这样抱怨时,他的作息时间却基本能和小学保持一致:每晚8点半收工,并且除去课业,他每晚还总能给自己安排1小时以上的“自由呼吸”时间。

“8点半”与“12点”,是什么造成了这3个小时的差异呢?

原来据嘟嘟的妈妈讲,早在嘟嘟刚上小学时,妈妈就开始通过做作业培养他的专注力。当其他孩子还在“不求做快,只求做对时”,嘟嘟的妈妈却要求嘟嘟“掐表做题,一次完成,保证正确”。在她看来,感觉作业时间的差异其实就是孩子是否具备高效学习能力的体现,而高效学习能力的核心支撑点就是“专注力”。

无独有偶,很多国外知名教育家在长期的跟踪实践中发现,在专注模式下,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更高更快。而让孩子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就是需要更多的专注模式。

当你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处理的过程中完全不会感觉到疲倦,你可以不休息的打5、6个小时的游戏,刷3、4个小时的剧。专注模式下学习,同样也可以。

保证专注模式的三大要素:克服拖延症、效率和适当休息。

要素一:克服拖延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每当我想要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发现手机好好玩,桌子好好玩,笔好好玩,就连空气都好好玩。虽然幽默,不过也反应了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会有拖延症?

拖延症的产生原理可以参见下图:

当我们在做一件不想做的事情时,大脑就会产生痛苦的感受,同时随着拖延的时间加长,这件事的痛苦感,会不断地加大,直至摧毁你的意志力,最终根据大脑自我保护的原理--->趋向结果,不那么痛苦的事情。

如何战胜拖延症呢?有一个全球风靡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就是专门针对拖延症的。而这种番茄工作法同样也试用与学习。

番茄工作法由三部分组成:

连续学习工作25分钟,时间不可分割

工作时间无干扰

专注,聚精会神

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种模式,让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更专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自己自身的感受,也就是大大减弱了自身对痛苦感的感受,从而更容易进入专注模式。

除去这三个要点之外,要想将短的专注时长累积成长的专注模式,还需要相应的奖励,比如:学习25min后,喝咖啡,刷刷朋友圈,起来转一转,聊聊天,放松一下大脑。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认识到,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困难,也没有那么痛苦。

切记,用意志力克服拖延症是不可取的。人的意志力是有限。意志力有限,那我们就用习惯取代意志力来克服拖延症。

上图,是我给出的养成新的习惯的建议,养成新的习惯,并不困难。

要素二:效率

我认为影响效率的主要有两点:理解速度和记忆力。

当理解的速度和接收的速度同步,那无疑是最理想状态。而专注模式可以提高你的理解速度,进而让你更轻松的掌握学习内容。

记忆力又被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短期记忆是可以变为长期记忆的。

具体的方法是:常用,定期做知识整理,总结,最终形成知识块,也就是『chunks』。形成Chunks的好处在于,节省大脑空间,使用时方便寻找,同时我个人也提倡一个人要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特有模式,从而尽量多的减少遇到新问题时束手无策的状态。

那形成这样的Chunks需要三点:

专注(Focus)

让自己先形成短期记忆,具备初印象。

理解(Understand)

让新的记忆和长期记忆做交叉,巩固记忆。

不断地使用(Practice)

形成知识块,和熟知的知识形成关联,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样的知识,还要是知道什么时候不能使用这个知识,并且知道这个知识在你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在什么样的位置,真正学为己用。

练习的时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觉得最难的地方。慢慢的,你就会知道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自信,对学习,欲罢不能。同时,这也是区分顶尖学生和中等学生的重要区别。

要素三:适当休息

这里说的休息不是玩游戏,玩电玩。而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习惯,一天十二个时辰,四个时辰练武,四个时辰书法,四个时辰休息。后来成了与乔峰齐名的大侠。但是他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始终伴随着他的一生。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一朝一夕都不会荒废和丢失。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可寻,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态度和遇到困难的办事效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欲罢不能  欲罢不能词条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词条  习惯  习惯词条  存在  存在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综合

 鼠年元旦跨年祝福语,2020鼠年...

元旦到,祝福来:愿财神把你骚扰,把忧愁收购;愿开心把你套牢,把无聊抛售;愿幸福把你绑架,把烦恼抢走。祝元旦快乐!鼠年元旦贺词1.图个吉祥请进户,家庭和谐互帮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