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下课课练(基础与拓展练习...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5分)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4分)

(1)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2)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3)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

(4)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

 

 

2.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D.“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1/118

 

 

3.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    )(3分)

A.秘(mì)密 秘(bì)鲁 曾(zēng)祖 曾(céng)经

B.吐血(xiě) 血(xiè)脉  殷(yān)红 殷(yín)勤

C.强(qiáng)硬 勉强(qiǎng) 倔强(jiàng) 说(shuō)服

D.参(cān)与  参(cēn)差  人参(shēn)  游说(shuì)

 

4.选词填定。(3分)

奥本海默是一个________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________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________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________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A.顶尖  中断  家喻户晓 但是

B.拔尖  打断  家喻户晓 只是

C.顶尖  截断  妇孺皆知 只是

D.拔尖  打断  妇孺皆知 不过

 

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B.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2/118

C.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练字热情。

D.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6.关于《邓稼先》一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作者以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介绍了自己的老朋友邓稼先——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B.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C.文中第三部分对比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一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D.“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表明邓稼先是自觉自主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7.课文首章结尾说: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结合全文,分析邓稼先为什么有“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4分)

 

3/118

8.拓展阅读。(12分)

《半个世纪的友谊》选段

许鹿希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可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就连稼先他们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林彪、“四人帮”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指向稼先等十几位理论部的负责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乎苍天有眼,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杨振宁先生当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杨先生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

4/118

了叙旧聊天。有一次杨先生到我们家,他说想和稼先一起骑车去颐和园。为安全起见,这样的要求我们着实不敢答应他。还有一次,我们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边吃边谈笑着,杨先生对稼先说:“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现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回想起这些往事,杨先生与稼先都笑了。

后来,杨先生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六十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稼先住院后,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

(选自《怀念稼先》,作者是邓稼先的妻子,北京医科大学许鹿希教授)

(1)选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2)1971年杨振宁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下飞机后,他开列了想要见的人的名单,第一个就是邓稼先。选文中作者对此事的记忆犹为深刻,为什么?(4分)

 

(3)解放前,邓稼先和杨振宁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杨振宁

5/118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七下  七下词条  课课  课课词条  人教  人教词条  语文  语文词条  拓展  拓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