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高考作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 得满分始末

节后上班,收到今年第四期《语文教研》(双月刊),中有嵊州市第二中学张秋达老师的一篇文章,提到2002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是其学生吴超超所写,不禁勾起我的回忆。

因为这篇作文能得满分与我有关。

2002年,是恢复高考以后在7月份举行高考的最后一年。这年,浙江还是采用全国卷,作文为话题“心灵的选择”,话题材料取自唐山市开滦一中特级教师张丽钧的散文集《依偎那座雪峰》中《分享生命》一文。

依照惯例,这一年的阅卷也从7月10日开始。第一天先集中,然后分组讨论评分标准。我依然在作文组。这年浙江考生20.98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多人,改作文的人员也相应增加,有11个组,每组30余人。我被分在第二组,组长是浙大的一位老师,博士出身。

10日下午,对13篇样卷作文进行了讨论,意见汇总后,对样卷作文的打分作了调整。阅卷大组充分尊重中学教师的意见,只有两篇分数没动,多数作文的分数有了提高。

11日,开始试改。我分到阅卷总编号为1057、分编号为6-56的一本试卷。当时毎试场25个考生,每本试卷满额为25份。这个试场是满额的,作文水平不错,平均得分为45.32,高出阅卷大组提出的平均42分的要求。25篇中,得分在50分以上的有6篇。在看到张秋达老师的文章以前,我一直以为该试场的考生应该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杭嘉湖宁绍地区文科重点班的学生。因为,一般试场,作文得分在50分以上的凤毛麟角。

作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是这本试卷的第13篇,刚好处在正中。我粗读一遍,觉得文章层层拓展,语脉流畅,文势如注,一气呵成。再读之,觉得引例贴切,论证绵密,语言老到,文采飞扬。尤其是最后两段,读之字字珠玑,余香满口。此考生的书写也相当漂亮,书法颇见功力,从标题至结束,工整秀丽如一,且无一处增删涂改,文面赏心悦目。

看到这样的作文,十分兴奋,将它推介给同组的几位:椒江一中的项香女老师和吴卫君老师、温州龙湾永强中学的徐国聪老师、杭九中的黄子林老师、浙大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王国珍同学。大家认为,这样的文章,比得分最高的样卷作文要高出一截。那篇作文得55分,这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理应在55分以上。因此,我确定为58分。

确定以后,我还不放心,于是用挑剔的眼光再读这篇文章。这不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典范议论文,而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属于文学范畴。虽然大体上按照“叙——议——联——结”的方式布局,但第一段佛经故事比重过大,入题偏慢,“为什么”部分论证的力度有所不足。此外,老禅师的送袍与小偷的幡然悔过也缺乏心理变化基础,理想化色彩颇浓。但瑕不掩瑜。且考场作文,急就之章,不能苛求,只能放到整体考生的水平上去衡量定位。这样一想,坚定了给58分的决心。

但阅卷有规定,凡作文在58分及以上者,均须经大组审核。我先将作文(其实是整本试卷)给我们二组的博士组长审核。组长说,给它个56分好了,因为这在他的批分权限之内。我说,比比那篇55分的样卷作文,这考生太吃亏了。思忖再三,又同组长商讨了几次。组长也反复研读比较,最后送交作文阅卷大组。我们的阅卷场地,连续多年都放在老杭大——现为浙大人文学院——的四楼阅览室,作文阅卷大组的办公地点就在阅览室门口的一间小房子里。

送去的时候,我将作文定为59分——基础等级49分,发展等级10分。内心有个小算盘,如果大组将这篇作文降下1分,依然可得58分,符合我的心理预期——浙江省似乎没出现过满分作文,1998年刊载于《浙江日报》的《战胜脆弱》似乎也只得58分,因此,58分在我的印象中已登峰造极了。

在等待中过了一个多小时,作文大组的陈建新组长、余荩教授等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确定给予60分。结果一宣布,作文改卷场地一阵喧闹——太意外了,作文大组的几位教授确实思想比较解放!接着,大组将这篇文章打印,分发给全体阅卷老师。有老师对我说,你创造了一项纪录,恢复高考以来,浙江历史上——至少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篇满分作文出自你的阅卷。

事情至此,似乎可以尘埃落定。但好事多磨,第二天(7月12日),有位阅卷老师说,这篇作文似曾相识,好像在《读者》之类的杂志上看到过。阅卷大组非常重视,因为浙江是文化之邦,教育大省,如果将一篇抄袭之作打为满分,岂不贻笑天下。于是当即决定让那位老师停下手头的工作,把那本杂志找来——当时也没人想到输入电脑比对,抑或电脑尚未普及,网上搜检并不流行。由于那本试卷还未归库,大组的几位教授又细细查看了该考生作文以外基础知识、大小阅读及语用题的答题情况,结果发现都答得不错,尤其是18分的大阅读,可得十六七分——说明该考生的语文水平确实不错。下午,找杂志的那位老师也将杂志带来了,佛经的故事确实有,但文章的观点和内容是考生自己的。议论文使用材料用于论证不存在抄袭问题,这让大家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由于这篇作文在阅卷伊始就打了满分,此后,高分作文纷纷涌现。我不知道确切数字,这一年的满分作文总有十来篇吧。此后,《他们都选择了明月》被各种作文选收录,被各种写作辅导书引为范文,将此标题输入谷歌搜索,可得十一万两千多条结果。在当今严防宿构,注重真情实感,竭力排拒“秋雨体”文化散文的形势下,《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的构思行文倒不失为一条蹊径。而这篇作文得满分背后的故事,也由于张秋达老师的一篇论文,使得我——《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的第一读者和评分者——按捺不住回忆的涌潮,将当年的那段经历形诸文字。

                                        2009.10.8

       原载2009年10月13日《东阳日报》,《语文教研》2009年第6期

【附】

他们都选择了明月

嵊州二中考生  吴超超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你大老远来看望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将长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天,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是的,他们两人都选择了明月,同时也得到了明月。老禅师选择的明月,叫宽容,于是他让一个心存恶念的人变得善良,在佛教看来,等于施了无量功德;小偷选择的明月,叫悔悟,由一个步入歪道的人重新变得正直,在佛教看来等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命中,太需要这种拥有明月光辉般的心灵选择。

      孟子在生和义的选择中,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正义的明月。俞伯牙在钟子期过世后选择了永不弹琴来纪念友人,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象征友谊的明月。孙犁在富贵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过清贫的生活以磨炼自己的文学艺术,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不断追求进取的明月。他们,都在心灵的天平上,选择了美好,选择了光辉。也因此,他们的选择成为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永远照耀人们的心灵。

试想,我们正捧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她温柔、宁静的光华正笼罩着我们,连我们的心灵,都披戴上了祥和平静、无怨无悔的纱衣……那么,所有的金钱、地位、权利、名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心中包孕了一轮明月,我们便已有了无价的心灵财富。

       因此,在越来越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作出正确的、对得起心灵和神明的选择。也许,这谈何容易。但在面临这种选择时,请想想老禅师,想想故事中的小偷,想想孟子……他们或成千古佳话,或彪炳于世,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明月,他们都极其富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始末  始末词条  满分  满分词条  明月  明月词条  作文  作文词条  他们  他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