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作为产品经理,我学到了什么

我一直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回顾一下,看看自己在一段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明确目标是为了不忘记方向,回头看看是防止丢了自己。

从事产品经理岗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对它美好的向往到自己切身感受、从对它的简单定位到对它产生敬畏之心、从自己挖坑自己跳到填平别人的坑,有太多太多的转变、太多太多感触。

今天只是说我作为产品经理的所得,下一篇将反思自己作为产品经理的所失。我们常说,做人不该计较得失,但个人认为一定要明确得失,只有ROI(投资回报率)符合自己预期才能更好的走下去。

说话

正文开始前,需要明确一个大的前提。由于我个人进入社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产品岗位,诸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等等,这些素质是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具备或者是迟早都会得到的东西,当然不同岗位、行业会有所侧重,比如BD的沟通能力会更早的得到、金融行业的抗压更力会更早的得到,我们不额外赘述。

当然,后续说到的一些能力放到不同的行业可能也会有普适性,但是个人觉得这些的确也是我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岗位与其他行业或岗位不同给我带来的好处,大家也不要过分纠结这些细枝末节(不满意你来咬我呀~)。

当当然,我只是说了我得到或者学到了这些能力,并不该推演出我在这些方面做的有多么出色,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多多思考的问题,即如何把已得到的知识、能力发挥到极值。

当当当然,本文所有的内容全是基于我这样天赋差到一塌糊涂的从业者,进入社会前就已经具备这些素质的优秀选手甚至是天赋异禀的朋友可以直接关闭了,我只有自惭形秽的份。

事实上,上述内容便是我第一个学到的能力——把话说圆、不说满。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把话说圆是一个很有用的事情,比如为何加入如此这般的需求、为何砍掉一个已上线的需求、如何将砍掉的需求再舔着脸地要求开发加回来,这些都是需要说明白的。开发大哥人再好,也受不了一次次的需求变更,尤其是砍需求再回滚这样的事情。所以如何说服他按你的想法完成任务,并不把自己不改这个需求这件事堵死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人会问:说一些“片汤话”,别把所有事情说死就完了。但是请仔细想想,所谓的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片汤话”真的有说服力么,换位思考一下,别人能靠这类的言语说服你么?

这就引出了我得到了下一个能力——换位思考,同理心。

办事

所谓的换位思考或者叫同理心,体现在考虑问题时一定要想好你的目标是谁,先他一步想到他的关注点或者满足他的切身利益。

比如我们在做用户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变成用户、并把自己带 入到用户场景中,想清楚用户在这个情况下需要得到什么、希望感受到什么,然后再做下一步的策略制定。

比如我们和商务同事打交道,是不是应该先关注他们的KPI是什么,如果是完成一单交易的话,那么我们制定价格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些可以议价的资本、而不是将利润及合作空间压到最低。

比如我们和开发大哥们打交道的时候,是否应该想想他们的关注点。开发与产品最基本的矛盾,个人觉得就是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是思考并输出文档;而开发的主要工作是落地产品经理的思考内容。那么矛盾就来了,产品经理有着“优秀”的自我否定能力,觉得不合适的需求文档内容可能分分钟就删除了,但是开发大哥们的代码是一行行写出来的,再删除这些内容并不是单纯的加个注释,他们还要考虑是否有程序bug和逻辑漏洞。开发喜欢什么样的开发呢?通过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开发的话,我希望和这样的产品经理配合:把话说清楚(需求来源、解决什么问题、边界在哪)、逻辑清楚(足够全面地考虑不同的场景分支、清晰梳理整个需求脉络)、可以大概指出需求迭代方向(为可扩展做准备)。如果你是开发大哥、也认同上述理论、喜欢这样的产品经理,那么就努力去成为吧。

决定

如果和你打交道的人并没有足够的同理心该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能力——决断力。

决断力是人们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参考“百度百科”,当然想也能想得八九不离十)。有一本行业圣经大家至少应该有所耳闻,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由于这个岗位没有明显的从业门槛,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所谓的需求上插上一脚,面对杂七杂八的意见或者建议,该怎么抉择呢。

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尊重分工,我认为开发定的技术方案就是最优的因为我不懂、测试评估的bug严重级别就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不了解、运营的文案虽然看着一点不屌但就是能打动用户的因为不我专业。

回到本节开始的问题。如果对方与你是平级的话,我建议坚持并执行自己的想法(决断力的前提是已经做出了分析和判断,由于信息不足导致的考虑片面不应该在此范畴);如果对方是领导的话,我建议尽可能尝试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无法说服领导或者领导强势要求你放弃的话,那就放弃吧,毕竟不论你的title多高,在你的领导面前你都只是执行。

反思

说到决断力,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反思的能力。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变化的速度之快很多时候让我们无从反映,传统行业的变化可能随着国家政策5年或者10年变化一次,但是互联网或者是科技行业严格遵守着摩尔定律、甚至摩尔定律周期也太慢了。

之前我们说要有决断力,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等坚持的东西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那就需要反思了。错误的分析判断究竟来自哪里,是经验不足、是对行业了解不够深入、是过于理想化、是信息欠缺,能做到思考这些内容能够,基本已经达到了初级的反思能力

更高级的反思能力应该是“高频反思、定期复盘”,所谓高频反思是尽量避免已经做的东西等到被外界已经证明是错误的时候再做响应、及时反思每一步决策将战略的失误扼杀在萌芽中;所谓定期复盘是在一个项目周期基本稳定或者完成后,反思过程中的决策是否足够妥当、正确,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会如何抉择、哪里还可以做的更好、在项目周期中市场环境或是竞品有哪些行动和变化。

这是我目前所能感知的反思能力的高点,当然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需要补充一点,好多产品新人反复改需求大多情况下不是反思能力的体现,而是没有主见,随便被人挑战一下就自我怀疑、修改需求

求生

再说一个我的收获吧——对行业的敬畏之心。正是当今时代如“洪水猛兽”的变化决定了今后在互联网行业内很难再有像传统行业那样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出现,因为今天还适用的模式或者玩法过了不到半年就不对了,明明上一秒还是大红大紫的现象级产品、下一秒就无人问津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就需要我们尽可能的拥抱变化。

这就像是航海,每一次的风浪都不一样,船长需要不断调整船向、角度才能不被滔天巨浪击碎。互联网就像是大海,我们不光要拥抱各式各样如期或意外而至的变化,还要及时调整自己,否则终将被淘汰,这才是敬畏之心的源头。

逻辑

本来都收尾了,重新读了一遍刚写的东西发现我的逻辑真是差到了极致。所以逻辑能力,也是一大收获,好吧,其实我并没有get到,但至少我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如果没有基本的逻辑能力,和咸鱼有什么区别。需求写不明白、场景考虑不到、功能本末倒置,那可真的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了。

如何让自己逻辑尽量缜密呢?大概就是多想、多练、多找朋友碰撞了,无它。我思考一件事的方式比较面向过程,先了解上下文,然后将主体流程走一遍,想想哪里有问题、遇到一个解决一个,主体流程想的差不多之后再逐渐考虑分支、逐渐补全。走主体流程时优先思考自己暂时没有解决方案的环节,评估此问题能否解决,如果能解决代价是什么、如果不能解决那么有没有B方案。通常情况下,主体流程通了之后,最大的障碍基本就解决了,补齐分支逻辑只是时间问题。当然需求落地的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各种突发情况或者之前没考虑到的情况,那就需要见招拆招了。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从事产品经理岗位之后的自己的所得,文笔比较差、没有逻辑性,如果有明显错误还请各位看官不吝赐教。如果大家有任何想法也可以一起讨论,毕竟空杯心态是我的另一个收获。

 

PS:不想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的心灵鸡汤、不想做产品经理不是想当就能当这样理论的卫道士。产品经理也是一个职业,和地勤工作者、体育老师、环卫工人、大堂经理没有任何差别,有付出就有回报,有得到就有失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作为产品经理,我学到了什么  学到  学到词条  作为  作为词条  经理  经理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产品

 八一八那些px、pt、ppi、d...

做了几个移动端的项目之后,深感移动端尺寸换算的必要性,在此做个总结。先介绍下各自的定义:px:pixel,像素,电子屏幕上组成一幅图画或照片的最基本单元pt: ...(展开)

产品

 产品经理,警惕你的能力陷阱!

很多时候影响我们的是看不见的,看的见的我们能够很好的去掌控。愿你能够不要忘记因为什么开始,不要在中途迷失自己的方向,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实中很多产品经理或者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