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互联网产品情感化设计应用实例(下)

本文分享主要介绍一些互联网产品在情感化设计上的应用实例,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后期可以更好地优化自己的产品。本文接上篇《互联网产品情感化设计应用实例(上)》。

影响用户感知

用户角度而言,指用户能够感受、体会到产品的服务、理念、人文气息等因素;

产品角度而言,产品通过刻意强化某些元素,向用户传达某种认知,以此来加强用户产品或服务的认识。

为方便大家理解,此处给大家举个栗子,之前市场上有商家推出无线路由器,信号比有线路由器更强,但却发现用户不买账,因为在用户的固有认知里有线路由器信号就是比无线的强。因此商家利用用户的这种心理,在路由器上加了越来越多的天线,从最初的2根变为现在的4根、5根,以此来让用户感知到这款路由器信号很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影响用户感知的栗子。

1.微信-启动页

背景图名字叫蓝色弹珠,拍摄于1972年12月7日,一位宇航员在阿波罗17号飞船上用一台80毫米镜头的哈苏照相机,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

张小龙也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张图中的小人代表用户,孤单的背影望着一颗硕大的星球,透露出孤单、寂寞的心境,传达出每个人都渴望交流,渴望被关注的需求,用这张图来做启动页可以加深用户对微信的产品认知,了解产品的特性。微信伟大的原因,体现在细节之中,再回想一下其他的产品,哪里这种情怀和视野。

2.Google-logo

Google在每个重要节日logo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点击进入之后会有相关的介绍和信息,其作用除了渲染节日气氛,也担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给用户传达人文主义信息,加深用户对企业的认知。

3.QQ邮箱-文案

通过讲述一些故事,突出产品特质,引发用户共鸣,提升品牌形象,也是增强感知的形式。

4.Readme-登录页

在Readme的登陆页面上,为了加强让用户在输入密码时感受到安全感,再输入email时猫头鹰睁着眼睛,输入密码时猫头鹰会遮住自己的眼睛,国内哔哩哔哩APP也采用了相同的做法。

戳这个链接体验一下:https://dash.readme.io/login

5.百度搜索彩蛋

搜索关键词“Duang”。

搜索关键词“黑洞”。

搜索关键词就会出现对应的效果,加强用户对相关词汇的感知,也增加了营销元素,让产品具备可传播属性。

产品拟人化:将产品赋予人的性格,让它具备人的感情。让产品中的文案、UI和交互拥有人的情感和性格与用户进行对话。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其实就是用户在和产品沟通,进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愿意和冷冰冰的机器人交流,所以很多产品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产品具备人的性格,和用户面对面交流。

所以微软和苹果在语音助手时尽最大可能让Siri和小娜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接近人类,具备人的性格和智力,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此处插入一个梗:之前网上有一个很火的测试,测试者使用Siri和一款某国产手机的语音助手,说“我想吃shi”,结果Siri只是调侃了一下(类似于上图中的Cortana),某国产手机却找到了周围的厕所。

于是我做了一个优雅版的测试,使用Siri和Cortana,说“我想上厕所”,测试结果就是上图所示,哪个更聪明想必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1.哔哩哔哩APP-下拉刷新文案

产品拟人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文案入手,实现成本最小;哔哩哔哩典型的二次元风格,符合目标受众的特征,拟人化的运用让用户产品感到更亲切。

2.网易云音乐-卸载页面图标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从各种提示的图片入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图片性格、情绪。例如网易云音乐被卸载时图片体现出委屈、伤心,博取用户的同情心,降低卸载的风险。

四、情感化设计的作用

用户角度:

满足用户爱和归属感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满足90后、95后追求个性、更注重心理感受的需求

产品角度:

加强用户产品气质的定位;

帮助用户化解负面情绪,留住用户,提升满意度;

带动用户情绪,完成产品期望用户做的事情

商业角度:

塑造良好的产品口碑,形成产品自传播;

提高登录/注册转化率、活跃度、付费转化率等

另外补充几个观点分享给大家:

一个优秀的产品应该是有人格魅力且让人愉悦的,这种让人愉悦的积极的情绪便是由产品中那些多多少少的情感化细节来表现出的。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基于可用性之上的,要先做好功能,满足用户需求之后再进行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开发量并不大,只需要产品在设计原型的时候多留出几分钟稍加思索,便可以让我们的产品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

相关阅读

互联网产品情感化设计应用实例(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互联网产品情感化设计应用实例  情感化  情感化词条  实例  实例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应用  应用词条  设计  设计词条  
设计

 两国的“微”与“博”——Twit...

科技是一把切割刀,刀锋所及,无论是时间、生活、情感抑或思维、都成为碎片化的存在。微博、Twitter迎合着人们碎片化的需求,在夹缝中寻找到了生存的契机。然而微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