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设计工作坊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一)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的内容,包括设计工作坊介绍、完整流程、应用实践、启示四部分。enjoy~

我们开始分享平台设计的用户体验部分,这个是平台建设中,平台的用户体验,是企业全链路精准用户体验管理的子集。平台用户体验,更偏向于互联网产品的体验设计,在没有进入到全链路深度数字化的阶段时,用户体验部分主要包括确定性设计,用户体验的五个层级,用户故事和用户故事地图,设计工作坊用户体验地图,设计蓝图,平台用户激励系统七部分。

WorkShop 工作坊,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引用到互联网领域后,成为一种极其流行的寻找产品设计方向的工具,普遍用于立项前选择产品定位、绘制用户体验地图、绘制用户故事地图等等。好的工具嘛,就是这样的。

关于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介绍工作坊的资料也非常的多,比较有名的就是谷歌风投“设计冲刺”流程发明者杰克·纳普的《设计冲刺-谷歌风投如何5天完成产品迭代》,感兴趣的人可以找来一读。

另外,当年大火的Android应用商店豌豆荚卖给阿里后,这帮人一边在做轻芒杂志,一边经营着一个叫“光涧实验室”的项目(微信公众号同名),主要分享设计工作坊在互联网产品打磨中的应用,我在初次接触工作坊这个工具的时候,从以上两处获益匪浅。

说到工具,不可完全依赖,也不能不用,工作坊的好处就是能让关键角色参与进来,“快速”确定核心交互并制作原型,并可以当场验证流程与方法,从而让各个关键角色达成共识,利于敏捷。

这篇文章,包括设计工作坊介绍、完整流程、应用实践、启示四部分。

01 设计工作坊

首先工作坊只是一个工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式,也不一定非要选择工作坊,这次主要介绍的设计工作坊,国内应用的较少,欧美所谓的Hot House和美国由谷歌主导方向的Design Sprint(直译是:设计冲刺)都是。

(1)概念

以比较成熟的Google Design Sprint为例,其定义为是: Design Sprint一个为期5天的针对初创公司进行产品设计的一套流程方法,集思考、设计、分析、产品原型产出为一体,由Google Ventures推广并发展,开始应用于硅谷初创企业产品设计当中,后推广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在这篇文章中设计工作坊、设计冲刺都同义。

(2)基本要求

除了初创公司,新项目、新的业务板块甚至某一些新功能都可以使用设计工作坊。一般对于寻找新的产品方向或者比较重要的项目,都会采用通用的5天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参与人员,必须是关键角色的关键人物,例如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和研究员等等,如有必要,最好叫上老板,特别是资源决策的最主要的人。人数控制住5人以上,一般不要超过7人,但是Google的设计冲刺,有时候也有百人团队,实际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人数过多就无法调动大家积极性,最后演变成一场无聊的浪费。

(3)工作坊的益处与不足

优点很明显,可以在产品设计迷茫或者寻找新方向时,给团队提供质量不错的方案或方向。最终的方案会在可行性、实用性、表现性等各方面平衡的都不错。通过关键角色的参与,让项目后期推进顺利很多。最后就是重要决策人参与,会为整个项目后期的落地带来较为充足的资源。益处的最后一点就是能有效的补充大量的新信息,从而发现很多新的结论。

不足主要是这五天工作量会非常的大,所有参与的人要求都是专业领域人员,否则根本难以完成任务。挑选专业的人员参与也是为了保证非专业人员从中“阻拦”,否则很多人会因为最终项目和自己预期不一样而“阻止项目推进”,也有的人很难从用户零碎的语言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因此参与的人都要有一定的经验最好,这对新工具的推进而言,是比较难的一方面。

02 设计工作坊通用流程

一般的设计工作坊要持续五天,因此主要的流程也有五个,分别是理解、发散、定义、设计和验证,如下图:

1. 理解

第一天主要是用户访谈、需求收集,如果有必要还要进行一定的竞品的分析,从而理解用户,取得第一手的信息,抓住主要的idea并进行分类、整合。为此,主要负责人要提前设计好用研问题,访谈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提前分队,最少两人一组进行访谈,并录音。

2. 发散

工作坊的第二天,团队要把分散、抽象、毫无联系的idea经过头脑风暴,形成解决方案,最后要根据使用群体的需求,形成统一的产品设计原则和主题。第二天是团队所有成员尽情发散的时候,经过第二天的发散,第三天必须要进入收敛的阶段。

3. 定义

第三天开始收敛,早上团队将第二天的结果画出来,并设计好产品的流程,快一点的团队可能第二天晚上就搞定了这一步。下午的时间是进行方案讲述、贴便贴纸、投票做减法,最后选出2~3个可执行的方案。人数多的团队也可以预留方案的数量稍微点多一点。这一步的关键是根据目标和资源,进行合并删减的一个过程。

4. 设计

第四天,绘制出前一天方案的原型,不同类型的产品工作坊,可能要完成的不一样。软件类的产品要编写代码,硬件类的可以尝试制作最简易的硬件原型,团队要无缝对接,可能会是最繁忙的一天。

5. 验证

最后一天,对原型进行验证,验证的方式是邀请访谈用户和非访谈用户两组,交叉验证,最后要进行复盘,如有必要还要对第四天的原型进行修改,并再次验证。

03 应用实践

我们以“双平台互通”需求为例,介绍在寿险在北京分公司进行的一次设计工作坊,因为涉及到企业机密,所以配图全部为重新虚构。

1. 任务

(1)前情

2017年初,平台开始重构,设计方向向主流的“智能分发”靠拢,根本目的很明确,促进流动性。所以定调为智能分发+社交分发双驱动。关于智能分发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创新型服务“智能推荐” | 互联网平台建设系列(十二)),智能分发的是兴趣内容(行为内容,更多的是潜意识层面喜欢的内容),但社交分发的是客制化内容(主动交互内容,更多的意识行为的内容),要知道目前机器无法完全精准的判断客户需要,所以社交分发就尤为重要。分发的目的是提高效率。

另外,前面说了,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建设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代理人队伍,除了用户平台,我们还有一个销售人员展业用的移动平台。这是前情。

(2)任务

这次组织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将客户平台和销售人员展业平台(内部定位也是平台,长远看,规划成移动办公的业务中台)打通,丰富互通的内容。这就要组织目前平台的用户、一线销售人员、销售管理人员、产品、设计、研发、必要的研究人员和心理学人员,超过八种类型的角色一起,有效互动,从而形成统一的3个方案,带回到总部研发中心进行落实。

2. 准备

正式出发前,除了常规出差、时间规划外,我们提前准备了预定了酒店和会议室,准备了白板、纸、笔等各类物资,同时做到简单的关于工作坊目的、五天的工作内容、流程等资料准备,并提前三天邮件给所有参与人员,并进行一一确认。

另外还提前两个星期和分公司沟通,进行了访谈人员的招募工作,主要有用户8名、销售管理人员4名、销售人员8名。总共20个访谈用户,说实话,人数较多。招募条件以销售人员为例,大致是选择了两个群体(4人份),分别是工作1~2年左右的新锐和超过5年的精英,同时展业工具月均登录时间不低于120min。

最后一项就是分别针对用户、销售人员、销售管理人员,准备了三份访谈问卷,每一份问卷按照约60min左右访问时间规划,问题数量普遍在40个左右,同时针对不同用户的情况,增加的副本问题为20个,以备不时之需。

3. 第一天:用户访谈

访谈用户总共20人,我们分成四个小组,两人一组,一个人访谈,一个人录音并记录,要求现场做初步的整理。

(1)销售人员

问题的脚本分类主要包括:展业、团队、App定位。

展业的问题总共15个,合计合计约40分钟左右,包括的问题类别有热身题、获客、客户沟通、交易促成和客户维护等。

团队的问题主要包括团队建设、团队管理、自我成长。

App定位方面,主要包括定位了解、功能设计,后者会问的比较详细。

(2)用户

用户调研的问题主要包括保险购买经历、平台使用情况、平台App定位沟通三大类。购买保险方面,主要有热身问题、保险购买相关问题、保险转介绍等。平台使用情况,会从初次接触、使用最多的服务、评价等维度进行。平台App的定位会从定位了解情况、联动类问题(平时用其它App或者是否能接受别人引导操作等)。

4. 制定用户画像

调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就是要完成调研用户的画像,并从中找出群体共性。因此在用户访谈阶段,我们将一些比较敏感的个人问题,会嵌套在整个问答过程中,防止一开始直接问相对比较隐私的信息,导致用户全程“造假”的情况。另外根据招募条件也可以有效的补充画像。

(1)销售人员

下图是典型的销售人员画像,是按照1~2年经验招募的九零后一线员工。

(2)用户画像

下图是典型的用户画像,是略懂理财的成熟用户

5. 绘制用户体验地图

简单的讲,用户体验地图,是用户从触发需求其,打开App,到离开App的整个过程组成的一个行为地图,关于用户体验地图,请参考下一篇文章。

我们要做的是,要把用户在我们设计的相关场景中,所有可能行为整理并列出来,整理、连接成一张用户行为地图。由于用户认知不一,很多用户操作行为都不一样。

由于平台互通的用户体验地图目前还属于保密阶段,放一张展业工具平台体验地图供大家脑补。

6. 解决痛点

根据体验地图的场景步骤,为用户可能遇到的痛点寻找解决方案,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很多想法,所以可以通过新颖与否、可信性、实用性三个维度,寻找用户的痛点。

上下两张图为一套。

7. 整理出用户故事

将前面所做的工作,用用户故事,整理出来,具体可参考:用户故事与用户故事地图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

8. 用户测试

最后一步就是用户测试,我们选了两组用户,每一组5个人,第一组是访谈组的用户,第二组是新招募的用户,团队引导用户操作,根据用户实际反馈记录用户使用情况,同时不断地寻找共性,再结合工作坊的目的,进行汇总。必须强调的是复盘之后,要进行原型升级,如果不符合用户使用需求,还要再次重复测试过程。

04 启示

设计工作坊是一个挖掘价值信息、寻找产品方向、统一团队认知非常有效的工具,互联网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内核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工作坊寻找方向尤为重要。另外一个价值点,通过工作坊能有效聚合二十多个不同角色岗位(包括用户)的人,高效配合,并通过团队专业人员,进行价值输出。

全文完~

相关阅读

创新型服务“智能推荐” | 互联网平台建设(十二)

创新型服务“场景串接” | 互联网平台建设(十三)

保险需求的智能分析:智能保顾 | 互联网平台建设(十四)

平台的核心交互与基础角色 | 互联网平台建设系列(十六)

用户提供确定性 | 互联网平台建设(十八)

用户体验分析 | 互联网平台建设(十九)

用户故事与用户故事地图 | 互联网平台建设(二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设计工作坊 互联网平台建设  工作坊  工作坊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  设计  设计词条  平台  平台词条  
设计

 [干货]产品设计中的恰到好处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像做发布会那样做产品》,文中主要写通过有意利用产品中的魅力需求来提高用户满意度,达到口碑宣传的效果。而今天写的文章与之类似,主要来写产品设计中...(展开)

设计

 浅啖图表参数化设计

信息图表设计(Inforgraphic-Design),是信息设计(Information-Design)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兴起于20世纪末信息技术介入到多样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