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3个维度,揭示视觉设计对产品的价值

笔者从需求方的角度出发,从三个维度——appearance颜值、experience体验、function功能,来为大家解读:清晰视觉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视觉设计对整个产品的价值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设计文章,但是受众不单纯是设计师。

因为,我坚信查理·芒格说过的一段话:

“我完全无视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不会恰好落在某个学科界限之上。”

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的职位职责被划分出不同的分类边界。可是即便如此,本质上讲,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创造价值,通过为公司创造价值来达成我们的能力变现。

如果我们只关注我们自身这一个局部的问题,而不具备全局性思维,很可能局部问题虽然被良好解决。可是,这时整个系统可能就崩溃了。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电厂上班的时候,上班时间写作。”

这引起知乎的一个讨论:电厂员工是不是太闲了。

事实上,是的。

电厂是需要24小时保障的单位,很多时候,值班人员就是没事干。可是一旦电厂出问题,搞不好就是对电网都会巨大影响。为了能够出问题时,有人在场,就必须保证人员冗余,用局部低效率来保证整体的高效率。

这也是这篇文章写作的初衷——希望通过对设计价值的解读,来探索一个局部是如何影响整体的。

二、序言

对于大部分缺乏商业思维的设计师来讲,对设计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视觉审美层面。而且,对老板或者其他需求方,不管是合理的要求,还是不合理的要求,都只按照自己思维逻辑去理解执行。

而在需求方的层面,很多非设计出身的决策者,对设计理解,同样是只停留在一个好看的图片。也根本不理解视觉设计对一个产品的价值,只认为产品功能和体验才是产品的王道。

这种理念上的冲突,造成了团队的巨大隔阂,同时也造成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社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视觉设计师:一种是偏重商业价值的——商人型设计师;一种是偏重视觉审美的——工匠型设计师。

然而,这种分裂更造成大家认知层面的对立,仿佛审美与功能之间是永远不可调和的。

为什么设计师会觉着需求方审美有问题?而且作为需求方的产品经理、运营专员又为什么会觉着设计师做东西想当然呢?

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团队成员对设计价值理解不够全面。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试图用一个模型——AEF模型,来解读视觉设计价值

AEF模型是什么?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A—appearance颜值、E—experience体验、F—function功能。

视觉设计价值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展开的,不过这三个价值并不割裂。

另外必须强调一句:我并不认为这个模型就是真理。

因为在科学上有几个知识成立的前提,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理论都是的尚待被推翻的假设。

同样,AEF模型也不会是真理,只是当前可以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而已。如果有其他的证明他是有问题的,就可以被推翻。即使无法证明,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一样可以被替代。

三、视觉的本质

不过在详细解读设计价值之前,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视觉设计的本质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相当于在明确问题。如果我们连问题都搞错了,即使我们付出多大的努力,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如同我们生病感冒,会咳嗽、上火。感冒本质是是病毒感染,如果我们只纠缠于表面的去火,而不去解决病毒的问题,那感冒也很难被治愈。

视觉设计是什么?

多数人的回答我相信是美、帅、好看之类的。

对于产品界面或者品牌稿件来讲,无非就审美之类的。不过我可以很明确的说:这种理解是非常表象的,或者说很常识性的错误。因为这个常识的错误,很多人根本无法理解视觉设计的根本价值

可以说:为什么很多设计师始终在一个很低的层次无法突破?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视觉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信息。

用户通过感知视觉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比如:男生在马路上看到一个美女,很忍不住去看两眼。而如果是抠脚大叔,估计男生就没兴趣看了。

当我们从信息的角度去理视觉设计的时候,我会容易打破审美对我们的限制。因为视觉设计会由一个不可控工作,变成抽象信息转换图像信息的过程,过程变的可控。

这个概念有点绕口,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所谓的创意其实是完全可以被控制,并不是设计师天才的表达。只要把握住这个底层的逻辑,基本设计一定合格乃至优秀的。

比如:前段时间,我接触的一个项目,项目打算从视频内容市场转战现在正值风口的儿童教育市场。因为方向性的转变,原有品牌视觉系统无法继续使用,这时候就要调整设计师语言。

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图里,哪个是儿童教育的?哪个是视频内容?

那我们为什么会判断出来了?

因为我们感知到了这两张图形的信息,信息进入大脑后,我们的大脑经过比对,就判断出来了:哪个代表儿童教育?哪个代表视频内容?

不过这并没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设计选择的问题——就是哪怕我说的对,可是老板就是觉着不好看不美。

这个就是设计评判的问题了,后续文章里面,我对这个问题会进行单独的解读,欢迎持续的关注。

不过,如果只是给大家一个结果,并没有给出大家背后的逻辑的话,我相信这个逻辑就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因为很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用一个方法,就是:先写论据,在找案例验证。

其实这种验证过程,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我们视觉设计的认知会出现常识性错误?

因为大家的认知当中,认为设计是感性的,是随机的。审美也是不确定性的,所以设计就是神奇的东西,很难被琢磨。

那么感性到底是什么?

感性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模版,比如:我们看到比我们强大的人,会恐惧,这就是感性,它类似我们ps当中的插件,可以快速处理任务。

可是ps里面插件是怎么来的呢?

是我们一步一步制作出来的,制作的过程,并不快。可是当做成了插件,他就变成一个可以快速调用的东西。而快速调用有个缺点,就是不可控。是不是跟我们的感性很像?

“我们自身感性如何形成的?”,其实跟这个是一样的道理。到这里,估计大家就会明白:感性其实是理性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快捷方式。本质来讲,他本身就是理性一种呈现方式。

可能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觉着不可思议,这很正常。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非洲有个民族,他们以在嘴唇上加唇盘为美(具体的图就不给大家看了,因为会引起恐惧。)

我们会接受那样的美女吗?

我相信不会,可是在他们的认知当中那也是美女。

那这种认知怎么来的呢?

就是来通过外部信息形成的固有认知而已。

总结一下:视觉设计本质是什么?——是信息。

假设你认同我的理论,那么你一定会有另外的一个疑问:即使你说的对,可是这并不能证明视觉设计就是有价值的。

那么视觉设计价值是什么呢?

四、视觉的价值

关于视觉设计价值,就会用到开篇的AEF模型:A—appearance颜值、E—experience体验、F—function功能。

我会为大家重点解读一下颜值的价值。至于体验价值和功能价值,说实话,我自己并不专业,并不想在一群大佬面前班门弄斧。因此,后面只用案例进行简单解读,请大家见谅。

1. 颜值价值:信息的感知与传达

感知什么?

感知信息。

当一个产品功能投放给用户后,用户的行为路径是“感知-记忆-理解-行动”。这在传播上非常的重要,如果用户根本感知不到我们,那不管我们的项目多的多么完美也没有任何的价值

感知后在大脑中形成记忆,记忆后会把信息与大脑的信息进行比对理解,最终决定自己行为。

我们投放一个产品如果没有视觉支撑,基本就是两个结果:一个是用户根本感知不到;另外一个结果就是用户通过比对,认为不符合他想要的行为。

比如:大家看几乎所有电商的主页结构,几乎都是一样的。

再比如:当苹果出来齐刘海后,几乎所有的手机,都跟进出了齐刘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维度  维度词条  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词条  揭示  揭示词条  价值  价值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设计

 情景依赖性

这篇是读《好玩心理学》与《决策与判断》两本书的读书笔记。首先,我们需要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我们并不是孤立地去感知和记忆某个事件,而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事件发生时...(展开)

设计

 4个方面总结:商城拼团是什么?

本文内容是作者近期关于拼团商品(小程序)设计工作的总结,仅仅是属于我本人的一点设计经验分享,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设计问题。本文分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