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济学人》:为何消费者比较喜欢加50%的量 胜过降33%的价

几块钱评论:对于这篇文章的分类,开始,我是想放到“数据分析”或者“电子商务”中的,但是,后来考虑了下,还是放到了“用户体验”中。其实,购买者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比商品的数字描述,这里包括:保质期时间、重量、体积,甚至有购买者在对比后先放下,在超市饶了一大圈之后,又走回来拿起来之前挑选的商品。这是为什么呢?我把它称为“数字体验”,包括设计、文案、广告语等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来看看文章吧!

《经济学人》有篇文章蛮有意思,这是美国商学院的研究,探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一样商品增加了「50%」的量却不加价,它等于是降了「33 %」的价,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但,如果有一天,一瓶饮料上面写「加50%量」,而另一瓶饮料则写着「降33%的价」,大部份自以为聪明的消费者,却会毫不犹豫的选了前者,因为,它的数字看起来比较大。

「加50%量」听起来真棒!听起来真多!当然比「降33%的价」还要棒啦!

其实根本就是一样的事,反应却完全不一样!

这个实验的结果非常惊人,他们找来一群实验者,让他们分成两组,分别看了这两项商品,一样是「折价X%」,另一样是「加了Y%而不加价」,结果,后者多卖了73%的业绩,可见,行销人员不可忽视「数大就是美」的力量。

《经济学人》将此现象称为「增数盲点」(numerical blind spot),这种盲点,是每个人都有的现象,他们又做了一个更清楚的实验──你要「加33%的量」还是「降33%的价」?大部份的人看到这个数字,感受竟然是「一模一样」(其实应该是降价比较划算)。

有趣的是,我认为,「增数盲点」不只在说人们对「数大」有错觉而已!它其实暗示了另一个很有趣的常被忽视的问题──

那问题就是,人类不喜欢「算出来」!

学者另外举了一个实验,拿了一件连续降价两次的衣服,先打了八折,再打八五折!这样等同于「六折」,但大部份的消费者却觉得,打了两次折,好像比「六折」还便宜。

大部份的人,就算是在买东西这么重要的时刻,竟然都不愿意去稍稍把结果「算出来」,以致于容易被表面的数字给误导。其实,如文章所说,只要「带计算机」在身上,看到数字,先按一按计算机,算出结果值,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误导了!

但,人们就是这么「懒」,不愿去算出结果,只是看到表面的数字就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人  学人词条  胜过  胜过词条  消费者  消费者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比较  比较词条  
交互文案策划

 写文案,要有“颗粒感”

关于文案写作圈佬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文案得有“颗粒度”所谓文案的“颗粒度”即对事物描摹的细化程度一则文案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它所呈现的世界和故事就越清晰立体就像一...(展开)

交互

 修补断裂的用户体验

除非你是在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产品,不然的话,你多半会是在一个已经积累了数年的设计档案,对其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研究的企业里工作。即便你所做的项目是全新的,你的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