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摄影讲评】摄影入门手册 第1069讲?

一、相机四大模式(以Nikon相机为例):

P(Program)程序自动

相机设定快门速度和光圈以获得最佳曝光。(与AUTO傻瓜挡的区别是仍然可以设置曝光补偿、感光度、测光模式、白平衡等)

S(Shutter)快门优先

用户选择快门速度,相机选择光圈。主要应用场景就是那些对快门速度比较敏感的场景,用于锁定动作(快速的运动)或者模糊动作(长时间曝光)。

A(Aperture)光圈优先——摄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用户设置光圈相机选择快门速度以达到最佳效果。画面的明暗,再通过曝光补偿来调节。(一般摄影师常驻档位)

M(Manual)手动

相机的快门、光圈、感光度全部由人工设置完成。主要应用在一些对曝光要求很严格的状态下。

在M档时,一般情况下,测光标尺处于正值区域时(曝光过度),要将快门速度和/或光圈的数值增大(即使速度更慢,光圈更小);测光标尺处于负值区域时(曝光不足),要将快门速度和/或光圈的数值减小。(即平衡到中点区域,获得最佳曝光)

二、摄影三大元素:光圈、感光度ISO、快门速度

1.光圈

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即一扇窗,窗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图片更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数字越大,光圈越小。

①大光圈(f/1.4、f/1.8、f/2.8等),适用于光线不足时。效果:景深变浅;增加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慢),照片变亮;凝固时间(快速移动的物体)。

②小光圈(f/11、f/16、f/22等),适用于光线充足时。效果:景深变深;捕捉时间(流水、车轨);让光点变散射状,即光芒。

光圈大=数字小=背景模糊/景深浅=拍人像(光圈数值越小,清晰的区域越小)

光圈小=数字大=背景清楚/景深深=拍风景(光圈数值越大,清晰的区域越大)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成像最好的那档光圈就是最佳光圈

A.景深:能够清晰成像的距离。

景深小,前景清晰,背景模糊;景深大,前景清晰,背景同样清晰。

B. 影响景深有三个因素:

拍摄时采用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

拍摄时采用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就越浅;

拍摄时相机与被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就越浅。

光圈有三个作用:

A、控制进光量,这直接影响到图片是否能正确曝光,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

B、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虽然焦距和拍摄远近都影响景深,但焦距和被摄物远近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构图,如果构图确定,我们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

C、光圈影响图片的清晰度,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时候解像度差。

摄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光圈优先。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能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

2.感光度ISO

即感光元件CMOS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① ISO50以下为低感光度

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细腻的照片。只要条件许可,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比如,只要能够保证景深,宁可开大一级光圈,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

② ISO100—200属于中感光度

在这一段,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要放大到什么程度,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使成功率提高。

③ ISO400以上是高感光度

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

当ISO值越高,则可在相同光源环境下提供更快的快门速度,能有效避免手抖拍虚的情况发生。

低ISO可提供给影像拍摄三大好处,分别为高画质、低噪点与慢速快门。Eg.低感光所带来的效用,是可以让快门速度降低,拍出另一番的影像风味。举例来说,像是山中川流的细水、瀑布,可能就需要使用低于1/2 秒的快门,来换取动感的水流;若在晴朗的户外,也可将光圈开大(F2.8),降低ISO来确保快门速度在机身极限范围内(1/4000秒或1/8000秒),以减少过曝的机会,取得较为柔散迷人的景深效果。

在夜景的部份,则主要是利用在需要凝结瞬间的情境,藉由高ISO大光圈的方式冻结眼前的美景,例如高山星空银河、夜间民俗庆典、手持城市夜景等等,都是高ISO可掌控的主题范围。

建议值:晴朗的室外使用ISO100;阴郁的天气使用ISO200;室内使用ISO400或更高。

(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CMOS对光越敏感,满足曝光所需要的进光量越少。)

3. 快门速度

快门: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速度与曝光时间成反比:速度快,曝光时间短

快门速度快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快门速度慢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凝结下来(比如车流、流水成了梦幻的带状,也即是“糊了”)。

安全快门速度:想手持拍摄到一张不手震的照片,最简单便是快门要够快,但快门太快相对就可能会发生曝光不足的情况。所以经过不断拍摄,摄影师就得出一个“最慢而又不手震的快门值”理论,那便是大家熟知的“安全快门”了。传统上,简单而笼统的安全快门定义是︰快门值不慢于1/镜头焦距。Eg.你使用的是50mm,快门值1/50便可以拍到一张不手震的照片了。

手持摄影的基本规则:快门速度是用镜头焦距的倒数。

一般情况下,拍行走或快速移动时,设在1/250秒左右;

拍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提高到1/400秒左右;

拍快速飞行时,设在1/800秒以上。(仅为建议值)

三、延伸

1.曝光(Exposure) AE-自动曝光 AF-自动对焦

是指被摄影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照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片(cmos)上,使之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产生显影的过程。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CMOS的感光速度。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2.测光与测光模式

曝光和测光是一对双胞胎,如果不能准确测定光照强度,正确曝光就无从谈起。

① 测光模式主要有三种:

点测光只测取景框内一个小点的光线强度(此小点大约为取景框面积的10%到1%,看不同机型)

中央重点测光是简化的区域(平均)测光,只把取景框分为中央圆圈和四周两块,分别测光,然后加权平均(中央圆圈的权重为70%左右)。

区域(平均)测光则把取景框分为5到63块(看机型不同),分别对每块测光然后再加权平均得到光照强度。

大多数情况下用区域测光即可。在光线明暗反差很大时应该采用点测光。用区域(平均)测光或中央重点也可以,你可根据自己的艺术创意进行曝光补偿。

3.曝光补偿

正确曝光:照片要能真实反映拍摄时的环境亮度。如果一张正午户外的照片被拍得昏暗如夜,这张照片就曝光不足,反之则是曝光过度。曝光是否准确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的。

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东西,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物体本身可以发光,比如太阳或灯泡;大多数情况是物体能反射外来光线。反射的光线越多,物体就越亮,反之则越暗。假设两个极端,纯黑色物体不会反射光线,反射率为零,而纯白的物体反射率是100%。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取中间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称为柯达灰,也称为18%中间灰。

(在P、S、A、M、SCENE和夜视模式下,曝光补偿用于改变照相机建议的曝光值,从而使照片更亮或更暗。一般情况下,正值使拍摄对象更亮,负值则使其更暗。)

曝光补偿的原则:白加黑减

如果构图中有大片白色物体或者有灯等特别明亮的物体,就要相应增加曝光量(增大光圈or/and减低快门速度);如果取景框中有大片黑色的物体,则要减少曝光量。一般来说,在光照比较平均的情况下相机的自动测光和曝光比较准确,但在明暗反差很大时自动曝光往往不准,需要手动曝光补偿。

4.焦距

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 ,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CMOS)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60mm的都称为标头。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视角大。

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

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

焦距越长,与被拍物体距离越近,则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

Eg. 当焦距为18-55mm时,f/3.5-5.6: 焦距最小时18mm,此时最大光圈为3.5;焦距最大时55mm,此时最大光圈为5.6。

5.光学变焦

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变焦倍数=最大焦距值/最小焦距值。

一个28-280mm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就是280mm/28mm,即10倍。光学变焦倍数越大,里面的镜片就越多,镜头体积相应较大,画质相对较低,光圈相对较小。

一个镜头是不是标准镜头(标头)不是看它的焦距而是看它的视角,视角45度的就是标准镜头(人的单眼的视角就是45度)

6.RAW存储格式

RAW英文是原始的意思,所以RAW文件又被称为数码底片。RAW是一种无损压缩,后期在电脑上可以准确还原,没有一点细节丢失。后期可以在电脑上给RAW图片任意配置色温(彻底解决白平衡问题),调整图片的颜色,锐度,对比度,曝光补偿等等,可以这么说:RAW格式的图片几乎所有的参数都可以后期在电脑上调。桌面电脑比相机内的小电脑强大得多,我们后期手工精心处理RAW而转换成的JPEG图片肯定漂亮。但RAW文件最大的问题和TIFF文件一样,太大了。

7.快门和光圈的成级变化及倒易率

T(快门速度s):1/2、1/4、1/8、1/15、1/30、1/60······

1/4的速度相比于1/2,进光量减少一倍。1/8的速度相比于1/4又减少一倍,相比于1/2则减少两倍。

F(光圈):1、1.4、2、2.8、4、5.6、8、11、16、22······

1.4 的光圈相比于1,进光量减少一倍。同上

倒易率:从曝光公式可以看出,光照度(光圈)和时间的量值(快门速度)可以互相置换,只要曝光量相同,感光片上得到的曝光效果应到是一致的。

曝光量(E)=照度(I )×时间(T )

光圈大一档=快门慢一档

光圈小一档=快门快一档

8.白平衡与色温

白平衡是描述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描述光线的颜色倾向。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白炽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黄色,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

所以,色温从低到高的变化规律:红—橙—黄—白—蓝白

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1、徕卡M3

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

徕卡?对,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一个代表男性沉稳、历练、勇气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诸多品行的品牌。徕卡拥有令人艳羡的贵族般传统:目前最流行的135相机最初就出自徕卡的门下,这大大改变了摄影的生态环境,摄影记者们终于扔下了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拿起徕卡奔赴火线。上世纪30年代之后,国际环境日趋恶化,先后爆发了中国“九一八事变”以及西班牙内战,这成就了以罗伯特·卡帕为代表的战地摄影记者以及以坚固耐用、成像质量优异、便于维护的徕卡相机。当时很多美国部队随军摄影师都配发了徕卡相机,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是徕卡用户中的一员。根据美军规定,遇到紧急情况(如即将被俘)时必须破坏随身的装备,相机也在其列,一般情况下美军士兵往往用锤子或枪柄砸毁相机,不过这对徕卡相机来说却并不实用,使用徕卡的随军记者往往需要将手榴弹绑在相机上才能炸毁徕卡相机

M3就是在这样的传统中诞生于1954年——当时欧洲刚刚走出了战争后的萧条。徕卡将积累的全部技术储备都用在了这台相机之上,相机采用了坚固的黄铜制作机身,各项技术指标都首屈一指,他不仅确立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地位,也奠定了战后测距式相机(俗称旁轴相机)时代的基本格局,从1954年投产到1966年停产期间,累计产量超过20万台。

徕卡M3推出以来,不仅在摄影界,甚至在政治界、演艺界等各个圈子里,都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一些用户对黑色相机边缘磨出的黄铜色情有独衷,而另外一些用户则对徕卡M3特有的快门声无法释怀,摄影界的摄影大师们更是将徕卡M3视为掌上明珠。至于说到M3的用户则令人咋舌。

除了创造“决定性瞬间”理论的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也赫然在列。德国联邦政府一度曾经将徕卡列为赠送给国际友人的外交礼品,这在其它摄影器材品牌历史上恐怕也是没有的。

2、哈苏503CW

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哈苏的中画幅相机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以机身为基础,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的镜头、后背、取景器等等,亦可使用卡尔·蔡司、施奈德、罗顿斯克等一流镜头生产厂商提供的不同镜头,这一技术理念在当时堪称前卫。不过,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哈苏的相机销售总是不温不火,真正让哈苏一夜成名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全力以赴发展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当尼尔·阿姆斯特朗用哈苏500EL相机为奥尔德林拍摄的登月照片传遍世界时,哈苏这个品牌就成为一个钉在太空中的永恒的名字了。

哈苏最后一代V系统相机中广为公众所熟悉的就是503CW了。他继承了500系列诸多传统,亦继承了哈苏几乎全部的文化传统和设计元素,坚守6×6厘米画幅,因其超高性价比而获得了圈里人、圈外人的青睐。不过随着哈苏公司易主、换帅,哈苏的重心转移到采用6×4.5厘米画幅的H系列上,2006年初传来哈苏推出最后一批捆绑了数码后背的限量版套机503CWD的消息,一个传奇般的时代结束了,从此哈苏的名下只有日本富士为之代工的哈苏H系列相机了!

3、禄来2.8FX双反相机

很多时候,说到双反相机,人们就会想到一位英国老绅士脖子上挂着一台禄来,不紧不慢地低头在取景器里构图、调焦,最后慢悠悠地按下机身前面的快门。这种双反相机曾经与徕卡、康太时、尼康的测距式相机一起统治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摄影界,如果您不信,不妨去数一数这一时期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中有多少台使用了禄来就知道了。

禄来的故事源自1929年,弗兰克和海德克两位德国人认识到当时大中画幅折合式相机的不足之处,推出了这种用上面的镜头取景、由下面的镜头拍摄的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相机。笔者从家父手中得到一台禄来3.5I型,历经半个多世纪高强度的拍摄,至今仍然能够照常使用,而且成像质量绝非一般的日本相机可以相比。虽然很多年轻的摄影者都批评这种相机笨重而操作缓慢、存在一定的视差,但这只能说他们对双反相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之上。如果一个摄影记者淹没在人群中,他只需将禄来大头朝下举起来,就可以越过人群轻松地取景和对焦,呵呵,当年很多摄影记者就是这么干的。

遗憾的是,由于禄来公司2006年遭到分拆,便携式数码相机部门独立,拥有中画幅相机知识产权和生产能力的专业部门被一脚踢出门外,成立了弗兰克与海德克公司。

4、美乐时LX

沃尔特·扎普,这位出生在拉脱维亚里加的技师从未想到,他研制的这款微型相机最终会出现在007电影《女王密使》中——扮演詹姆斯·邦德的乔治·拉扎贝举着一台美乐时A/IIIs拍摄的镜头给影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更未想到,当年他仅仅是想造出一台小得能藏在拳头中的相机,最终这种相机却因为铁幕两边间谍们的青睐而一举成名。

美乐时的精密证明:德国的精密加工技术绝不亚于瑞士,德国的设计水平绝不亚于日本。美乐时在微型相机上的地位即使是日本也无法与之比肩,尽管诸多日本相机厂商都尝试仿造过美乐时相机。但美乐时相机真的太小了,最为著名的美乐时LX的规格仅为108mm×28mm×16mm,即使是在如今超小型数码相机比比皆是的时代,这款使用8×11mm胶卷的相机仍然不输于它们。很多欧陆的成功男士如今仍然喜欢在皮夹或西服口袋中插一台美乐时LX,用以彰显个人的品位,至于有些女士将他们当作项链挂饰或者是耳坠,则是女人们凸显另类风格的一种做法。

5、佳能AE-1

推出于1976年的佳能AE-1曾经是专业摄影记者手中的武器,有位记者拿着这款相机跑到菲律宾南部采访,结果被流弹击中所幸的是,子弹击中的是相机,打烂了机身前部,并且在机身中拐了一个小弯,救了这位记者一条命。

抛开佳能EOS系列先进的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功能以及种种繁复的设置之外,能不能同样获得拍摄的乐趣呢?快速的自动对焦似乎更像一种累赘,因为我们有的是时间,在取景器里的裂像屏上,用精确的手动对焦功能,边对焦边思考,寻找生活的目标。拍摄,乐趣有时并不在拍出的照片,而在拍摄的过程中,是在把玩那种金属机身的手感、拨动卷片扳手时的摩擦力、倾听快门开启时的金属结构撞击声中获得的快感。

6、奥林巴斯OM-4Ti

OM-4Ti则是机皇中的机皇,钛金属的顶盖和机身意味着“一旦拥有,永不磨损”,当然,这并不是他的全部精髓,他的精髓在于:比其它品牌机皇更小巧的机身,可以装入公文包中,当你发现了可以拍摄的题材时,随手即可拍摄,同一时期的尼康、佳能等品牌的顶级机型都做不到这一点。

很多国人并不看中奥林巴斯这个品牌,认为这家公司不过是生产些μ系列便携式相机罢了。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当年不仅生产过专业的单反相机,顶级的单反相机,甚至被美国太空总署选为太空相机的合作伙伴,想想看,除了哈苏、徕卡、林好夫,也只有日本的尼康和奥林巴斯两家了。

7、康太时I型

大多数不熟悉摄影器材发展史的人士很难搞清楚康太时品牌复杂的沿革,好了,让我们简化一下这个问题:你知道德国卡尔·蔡司吗?康太时就是卡尔·蔡司旗下一个照相机品牌,一个专门与徕卡竞争的相机品牌——尽管它后来被卖给了日本的京瓷公司,最终黯然退出相机产业。第一台康太时I型相机推出于1932年,说起来,康太时是成长于困境之中的,因为此前徕卡相机已经在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且申请了很多技术专利,为了避免遭遇专利诉讼,蔡司只能另辟蹊径采用了纵走式金属帘幕、快门等新技术,当时的售价大约125马克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便宜的价格。

面对早于自己推出几年的徕卡I型,同为知名德国光学厂商的卡尔·蔡司一定会扼腕叹息:“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如今大多数康太时I型相机只能在极少数拍卖会上见到,即使您是位亿万富翁,恐怕也不会拿着他去拍摄了,但是作为收藏品,康太时I型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对象。

8、尼康F3

对于专业的摄影记者而言,尼康F3是武器,对于摄影发烧友而言,尼康F3是梦想,对于成功人士而言,尼康F3则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尼康F3有很多变种,包括配备远视点取景器的尼康F3HP、采用钛合金机身的F3T、配合专用自动对焦镜头即可率先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的尼康F3AF、专为摄影记者生产的尼康F3P、限量版的尼康F3 Limited以及特别改装的尼康F3H。通常情况下,海外相机拍卖市场上,F3系列往往能够比其它机型更能获得成功人士们的青睐,因为这种相机上的沧桑感显然更富于魅力。

很多顶级发烧友从来不认为尼康的数码单反能够代表尼康这个品牌,甚至是传统单反时代的尼康F6、F5以及F4都不能,唯一有权利作为尼康代表的就是F3一个推出于1980年的顶级单反相机。作为尼康旗下最长寿的机型之一,“他”甚至看到了尼康F4的诞生与消亡以及F5的面世。

9、仙娜P2

与大多数来自日本和德国的摄影器材品牌不同,出身自以精密仪表、数控车床以及高档时计闻名的瑞士仙娜相机,从骨子里就透着瑞士人严谨、细致而又不失灵活性的气质。这家企业自上世纪40年代即开始生产模块化的大画幅座机,其机身设计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细微需求,他们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搭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相机系统,另一方面相机用材精挑细选,而加工上更是精益求精,甚至每一个螺钉的加工水平,都足以当作很多摄影器材生产厂商的“教科书”。

以前,摄影界曾有“广告的仙娜”一说,足可见仙娜在广告摄影领域的绝对权威地位,此相机的制作水平可以称之为炉火纯青,每个零部件的咬合天衣无缝,使用起来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唯一遗憾的是需要花费一点时间来学习这款相机的使用,更何况作为一款专业级的座机,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醒您:如果自行购置一套仙娜P2系统,那么对您的要求不仅是购买相机本身,还要考虑到您家中是否有足够的面积为自己搭建一间工作室,以及是否能够承受得起购买能够与之档次相当的数码后背、计算机系统、色彩管理系统等等周边设备的费用。这可是考验您是否真是成功人士的一个标准了。

10、宝丽来SX-70

说到品位,绝不能遗漏的就是来自宝丽来的SX-70了!从价格上,这款推出于1972年、结构上类似于折合式相机的怪异单反相机—宝丽来SX70是无法与前面所介绍的9款经典机型相提并论,但是宝丽来立拍立现相纸那种特有的韵味(例如略带感伤的棕色调或青灰色、柔和的反差、细腻而富有质感的白色调等)以及SX-70出众的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流行的程度,使得他至今仍然是成功男人寻找当年梦想的寄情之物。

SX-70是第一台使用宝丽来盒装底片的机种,机身是镀银色的塑料材质,外层包附棕色贴皮,握感扎实,收起来高度不超过1厘米,携带非常方便,很难想象设计者如何把所有东西塞进去的。这款相机使用的感光度为150的SX-70 Instant Film,之前称Time-Zero,色彩比较浓郁,显影时间较长,顺带告诉您的是,如果您有兴趣,不妨在宝丽来相纸显影过程中用利器刮划相纸表面,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挂擦效果(俗称“刮片”),这种效果的照片装饰您的住宅或办公室,无疑能够更加彰显您的品位了。

邓正泽先生自幼酷爱书画,研书法,精油画、善国画,诸品俱佳。近年多以国画为主,擅画花鸟,尤喜牡丹。他的写意牡丹画博取众家之长,融西画之色彩及体块结构原理,渐渐走出一条成功的探索之路。牡丹构图饱满,墨色圆润,体感强烈,鲜灰对比,艳而不俗,为众多爱好者喜藏。

邓正泽先生近照

邓正泽(又名邓振泽),字竣仁。1969年出生,云南省镇雄县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国家一级美术师,师范院校美术教师,中国荷泽市牡丹美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艺术成就:

油画作品《村口》参加2001年云南省教育部门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二等奖(云南省美协承办)。国画作品《大富贵》参加2003年云南省书画年展获二等奖(云南省美协主办)。书法作品曾参加北京市海淀区书画作品展,国画作品参加乌海市青年书画作品展并获奖。在云南省昭通地区书画摄影年展中多次获二等奖,被编入云南省昭通地区书画家名册,并举办联展(墨笑编辑)。

纵观邓正泽先生国画作品,视角独特,布局机巧,清丽儒雅,气韵昂然。细品邓先生作品,笔墨精达,赋彩朴真,大气高贵,意于像外。作品中透出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时代旋律,沁人心脾,意趣悠远。

邓正泽先生国画欣赏

艺术之源思悟不尽,外师造化取法无边。祈愿邓正泽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独特的艺术视角与精妙的笔墨,不推出更多佳作。

唐云 ,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唐云是他成为画家后用的名字。浙江杭州人,1910年8月生。其性格豪爽,志趣高远,艺术造诣颇高,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可谓诗书画皆至妙境。

他的书画作品贵能穷古人之迹,通古人之沄、万象罗胸,一心独造。其花鸟画,用笔潇洒,设色秀妍,形神兼备,姿致如生。山水画秀劲苍润,意境深达,收奇境于胸中,吐烟云于笔底。书法则骨秀神淆,纵横如意,如玉洁金粹,均不袭前人面目而自阀畦迳。

唐云先生天资颖绝,用志不分,其花鸟画取法华喦颇多,所作构匿新颖、造型生动,松秀明丽,得空灵骀荡之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摄影  摄影词条  讲评  讲评词条  入门  入门词条  手册  手册词条  1069  1069词条  
摄影

 摄影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是?

摄影的注意事项有很多,这篇教程,主要分享,几条在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力求精简,力争好用。希望帮大家理解,并拍出漂亮照片。还是先上摄影注意事项口诀5句:风景颜色选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