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捷克-布拉格老城

老城桥塔(Old Town Bridge Tower)位于伏尔塔瓦河左岸,始建于14世纪末,于瓦茨拉夫四世时期由P.Parler主持完工。老城桥塔经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令人惊讶的世人哥特式建筑之一。该塔过去曾经是作为旧城区护城要塞的一部分。然而,尽管那是其实际的用途,然而这座哥特式风格装饰的建筑被视哥特式建筑风格代表作品之一。抬头仰望你所经过的通道,不禁惊叹于其14世纪的壁画。有一次整修此桥塔时在塔顶下被发现两句非常神秘的题词,而且无论从右或从左怎么念,这些题词的经句都一样的(词间空隙不算)。根据传说题词经句中保藏魔力及权力的咒语。

塔身边沿有十枚纹章,查理四世时代帝国由十个国家组成

 塔上雕塑。

塔上雕塑。

桥塔下面路上有个大大的皇冠,大概更“皇家之路”有关。皇家之路是穿越布拉格历史中心区一条路线的名称,是历史上中欧君主们前去加冕时的行走路线。这条路线始于国王法院,在今日的火药塔,即今日市民会馆的所在地。然后经过采菜特纳,通过老城广场和小广场,查理街,克莱门特学院附近街道,通过十字军广场和查理大桥,桥街到小城广场,聂鲁达街和布拉格城堡,并通过城堡广场到达圣维特主教座堂。

穿过查理大桥的桥塔门洞,前面是小小的十字军广场(K?i?ovnické náměstí),左面青铜色半球屋顶是圣方济各教堂(Kostel svatého Franti?ka z Assisi),正对面是救主堂(Kostel Nejsvětěj?ího Salvátora)。救主堂就在著名的布拉格克莱门特学院西南角。

白色门面美丽的巴洛克外观,来自于法国旧古典风格,饰有十三座雕塑:天使和波西米亚保护神以及五尊花瓶。它是克莱门特学院的一部分,18世纪后学院教育脱离宗教,这里就成为布拉格大学的图书馆。

教堂中殿。

左侧厅。

右侧厅。  

圣方济各教堂。

主祭坛。

主祭坛前穹顶。

布道台。

十字交叉处。

十字交叉处穹顶,直通上方圆顶。

管风琴。

十字军广场有座查理四世的雕像,雕像上威严的查理四世头戴皇冠,手握著名的《黄金诏书》。

查理四世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最著名的决定就是颁布这部《黄金诏书》。诏书上规定由诸侯选举皇帝的做法得到承认,这些诸侯称为帝选侯。七个大选帝侯包括波希米亚国王、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藩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皇帝无权干涉各诸侯在自己领地内的行为。黄金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是侯国实行君主体制的法律根据,从而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查理四世于1355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是中世纪捷克最强盛的时期,令他流芳后世的就是他对布拉格的规划和建造。他把布拉格建成了一座能与帝国首都的地位匹配的国际都会,亲自参与布拉格的城市规划,修建塔楼、城墙以及著名的查理大桥,在布拉格近郊兴建了一座卡尔斯腾城堡。他建立了布拉格大学,这是中欧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并重金聘请著名的学者来到布拉格大学任教。他通过他的老师罗马教皇克莱芒六世,使布拉格被提升为大主教区,更让波希米亚王国取得了教会自治权。他对文艺的赞助使文艺复兴运动的激情开始在德意志大地上燃烧,后来发生的胡斯运动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都发生在德意志。

雕像下方的基座面对四个方向各有一尊雕像,分别代表查理大学建校时的四个学院:神学院、哲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分别代表查理大学刚建校时的四个学院:神学院、医学院、哲学院和法学院。

四个角上还有活跃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的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捷克首位大主教Arnošt z Pardubic、布拉格市长Beneš z Vartemberka、圣维特主教座堂建筑设计师Matyáš z Arrasu和捷克第二位大主教同时也是首位红衣主教Jan Očko z Vlašimi。  

布拉格克莱门特学院(Klementinum)占地两公顷,其边界几乎延伸到查理大桥的边上,建筑群包括两个教堂,圣萨尔瓦托教堂和圣克莱门特大教堂。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一座朝拜圣克莱门特的小圣堂。在中世纪,多明我会建立了一座修道院,在1556年改为耶稣会大学。1622年,耶稣会将查理大学的图书馆转移到克莱门特学院,而学院在1654年并入了查理大学。耶稣会的存在直到1773年,那时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雷莎将克莱门特学院建成一座天文台、图书馆和大学。

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781年,自1782年克莱门特学院成为一座法定收藏图书馆。1918年,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接管了图书馆。1990年起,成为国家图书馆。这座高耸的塔是克莱门特学院天文台。

大厅中央挂着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的肖像。

巴洛克式图书馆大厅的天花板上有Jan Hiebl创作的壁画,主要描绘的是关于教育的寓言,还有耶稣会圣徒的肖像等等。大厅正中是若干大小不一的地球仪。

2万多平米的空间全部被书籍霸占了。当年莫扎特被这里的景色美呆了,说:“我们的眼睛几乎突然从眼眶里瞪出来了”。

镶有镜子的镜堂,这里曾是奉献于圣母玛利亚的领报圣堂。天花板和墙壁装饰的镜子、壁画和大理石地板互相辉映。象征天堂与上帝的无极不灭。成为新人常常举行海外婚礼的热门地。

巨大的管风琴。

精致的铁艺。

天文仪器。

天文仪器。

天文仪器。

天文仪器。

天文仪器。

68米高的天文塔可以欣赏到布拉格历史中心的美景。老人可随工作人员乘电梯上楼。

登塔远眺。眼下的布拉格街道纵横、建筑密布、绿树掩映,美丽厚重城市的风光尽收眼底。

塔楼栏杆上刻有城市主要建筑的介绍。

留影。

布拉格的城市建筑极具看点,这里汇聚了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历史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派等多种流派的建筑风格,彰显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底蕴。

高低错落的建筑筑起迷人的布拉格,让人有置身童话世界的错觉。

满城橙红色的屋顶一览无遗,这是布拉格的标志色彩,就像城市的上空永远燃烧的火焰一样,赋予这座城无限热情浪漫的风情。

远处的布拉格城堡,那封闭式的高墙都是建筑群的特色。

无愧千塔之城。

教堂林立。

近处老城桥塔,远处查理大桥、小城区依稀可见。

一片红色的海洋。

布拉格市图书馆Municipal Library of Prague比捷克国家图书馆小很多,但它却因为书塔而闻名于世。

正门上六座女神雕塑。  

  

大厅。

书塔是由斯洛伐克艺术家马杰伊·克莱恩设计的,书塔高约为5米,用8000多本书搭建起的,矗立在布拉格市立图书馆内。

书塔呈中空的井状,书塔的顶部和底部都装有镜面,书塔有一个向内观望的窗口,当你向里张望时,由于镜子的作用,会有无限延伸的感觉。用各种方式拍摄。

效果一。

效果二。

效果三。

效果四。

设计展览。

  

  

市政厅(Praue City Hall)。

大门的浮雕。

南侧墙角的雕塑。

  

北侧墙角的雕塑。

市政厅对面是克莱门特建筑群东面的查尔斯44剧院。

克拉姆·葛拉斯宫Clam Gallasuv  Palace门口两对雕像据说是全城最精彩的巴洛克式装饰,象征权利及威望。

  

圣詹理斯教堂St. Giles Church。

中殿。

穹顶。  

伯利恒礼拜堂Bethlehem Chapel是一座中世纪宗教建筑。

礼拜堂的大部分外墙和一部分布道坛还是中世纪原物。

著名的捷克宗教改革者扬·胡斯曾在此担任神甫。1394年开放布道,完全使用捷克本地语言,不同于中世纪波希米亚教会德语占优势的情况。

墙壁上的中世纪壁画。 

  

  

  

  

哈维尔集市(Havel"s Market) 后面是圣哈维教堂(Kostel Svateho Havla)

集市依纵横交错的街道建成,临街的是小商铺,较宽的一条街道中心是搭有顶棚的长排摊档。

可以买到新鲜的本地水果。

巧克力饼干。

玻璃、搪瓷。

能发出声音的提线木偶。

带有当地特色的工艺品。

不单种类繁多,而且比布拉格老城广场或者CK小镇里的店铺都更为价格低廉。

还有美食。

烤猪腿。

原来甜甜圈是这样做的。

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已经存在900多年了,是群众集会的场所。

老城广场就是布拉格跳动的心脏,周边的建筑和街道便是输送养分的脉络,关联着整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的前途和希望。在老城广场你可以看见布拉格最繁华的巴黎大道,最狭窄的泰恩巷里面是中世纪关税局,神秘诡魅的采尔特纳巷连接着四百年完工的火药楼,最美丽的卡尔大街一直通向欧洲最古老的卡尔大桥。布拉格老城广场自古商贾云集,曾经是中东欧最重要周末集市。千年瞬息,几易其名,现在保留的是十九世纪末的“老城广场”旧名。不足1万平方米的广场,就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大舞台,承载了无数过往沧桑。在那些或靓丽媚艳,或黯然沉潜的布景前,多少帝王将相的旧朝新政,英雄豪杰的激情壮志,携腥风血雨,伴庆典狂欢,在岁月流逝中融会交替,定格瞬间。

二战时捷克守军为维护布拉格古城的完整,宁愿投降也不忍先人所建立的城市文明成为瓦砾。据说,德军进入布拉格时,老城广场上还在举行音乐会。指挥和演奏家都镇定自若地面对德军。

广场中心的胡斯雕像(Jan Hus Monument)。北面是圣尼古拉教堂和布拉格大酒店,大酒店一层是旅游信息中心。

对面是一连排各种风格的彩色屋。旅游信息中心右侧橙色楼房是金榔头饭店。最右侧黄色大楼是新艺术风格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世纪时曾是一家防灾保险公司,屋顶上有一个纯金钢盔做装饰,两边的雕像描绘了救灾的消防员及受难者挣扎呼救的景象。现在属于政府的商务部办公厅。

东面是泰恩教堂。教堂大门没有面向广场,前方坐落着泰恩学院,远看像是连成一气的建筑,泰恩学院当初承袭巴黎的学校制度,是一所非常国际化的学校。在建筑方面,一楼的拱形回廊是典型哥特式建筑,而房屋正面的山墙又充分表现出波西米亚文艺复兴式的特色。泰恩学院现在成为面对着旧城广场的餐厅及咖啡馆,户外的露天咖啡座总是坐满了观光客,是欣赏广场不错的位置。

泰恩教堂左侧,那座矮小的建筑是石钟屋,虽然在老城广场中小得不起眼,但她却是老城广场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古迹。它的正面被认为是欧洲最漂亮的建筑之一,代表了查理四世时代的辉煌。

紧挨着石钟屋的是葛兹金斯基宫,红色屋顶及白色和粉色装饰的可爱的宫殿,一幢华丽的洛可可式建筑。它也是圣尼古拉教堂的建筑师: Kilian IgnazDientzenhofer的遗作,后来由他的女婿(Anselmo Lurago)1765年接续完成。以其两任拥有者葛兹伯爵与外交官金斯基而命名。现为布拉格国立美术馆的分馆,展出的都是国家美术馆的珍贵收藏,主要是捷克十七到二十世纪的艺术山水画作品,还包括各种现代艺术。

广场南面:右起第一幢楼独角兽之屋(在卡夫卡的学生时代,他曾在这里参与一个哲学讨论会。主办人是独角兽之屋的女主人BertaFanta——一位药剂师的妻子,她邀请了几位与卡夫卡同年的学生在家里研读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著作。);第四幢楼石羔羊之家是一幢经典的波希米亚文艺复兴式民房。除了1楼保持哥特式建筑的拱形走廊之外,2楼以上墙面装饰、窗台,以至于接近屋顶的三角阶梯缘的山墙都以文艺复兴建筑形式为基调,并融入波希米亚特色,正门右上方有牧羊女及独角羔羊的浮雕;斯托奇楼storch"s house(第五幢楼)等。

石圣母之屋(斯托奇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突出的石窗台及墙面上的精致壁画,描绘的是圣温塞斯拉斯领着宗教军团出征的情景。这栋建筑建于19世纪末,是广场上最艳丽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而建筑的名称则来自于屋角一个圣母雕像,圣母在波希米亚被当作避免罹患黑死病的护身符。

  

建筑前面是一排咖啡屋等商店。

广场中心的胡斯雕像(Jan Hus Monument)是纪念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伟大的爱国者、布拉格查理大学(中欧最古老的大学,建于1348年)的首任校长:扬·胡斯。扬·胡斯改革和简化了捷克语语法,主张高校用捷语教学,反对日耳曼化、教权专制、高级教阶和教学主事销售“赎罪券”等腐败现象。由于胡斯的主张与罗马天主教会针锋相对,因而于1415年7月6日在瑞士的康斯坦茨(今德国境内)被罗马教皇宗教法庭以触犯教规、散布异端邪说罪处以火刑。扬·胡斯像于1902年至1915年用13年塑成,于1915年7月6日扬·胡斯被焚五百周年纪念日揭幕。雕像的设计者是拉吉斯拉夫·沙罗温,完全由捐款建成。

布拉格恋人》(周杰伦谱曲,方文山作词)的歌词中有一句:“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因了这句歌词,有许多人在老城广场到处找许愿池,却怎么也找不到,问得本地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其实是歌词里方文山错把布拉格广场上的“许愿墙”张冠李戴到罗马的许愿池了。而传说中的“许愿墙”不过就是广场正中的扬·胡斯纪念碑,以前有很多情人在纪念碑的基座上贴许愿条,也成为老城广场一景,甚至韩剧《布拉格恋人》中的在希和英佑也不能免俗,在上面贴条相约再见。而2014年布拉格市政府对雕像进行了维修,清洗了基座上的纸条,周围设置了围栏,从此连“许愿墙”也不复存在了。

广场南部曾在1650年树立起一座圣母玛利亚纪念柱,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后,纪念柱被移除,而在纪念柱投影的位置制作了一条“子午线”标志。

圣尼古拉教堂与小城的圣尼古拉教堂无论在外部建筑,还是内部布置完全不同。规模也小一些。

外部建筑。

正立面。

内部装饰与小城的相比,色彩显得格外素净。

中殿。

主祭坛。

主祭坛。

中殿穹顶。

管风琴。

管风琴。

巨大的水晶灯与方形穹顶。

方形穹顶。

布道台与十字架。

布拉格旧市政厅建于1338年,曾是皇家宫庭,15世纪末,皇室成员搬入布拉格城堡居住,这里便荒废了几百年,直到1911年改为文化中心。旧市政厅外墙的天文钟是观赏的重点。

这座安装在老城市政厅南面墙上的中世纪天文钟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钟楼始建于1410年,起初只有机械钟和天文日晷部分,之后经历多次修葺,增加了使徒画像、黄道十二宫图、两侧精美的雕塑以及整点报时出现的十二门徒装饰。

据说为了保证世界上不再出现同样的天文钟,制钟人被刺瞎了双眼,这个可怜的人在临死之前摸了这座天文钟,从此天文钟的指针就指在他死亡的那一刻,停止了转动,许多年以后,人们都无法将其修好。二战末期,市政厅遭到德军炮击,天文钟严重受损,使徒木雕被全部烧毁,现在的使徒雕像和表盘两侧的部分木雕为捷克雕塑家Vojtěch Sucharda(1884-1968)战后重新制作。天文钟于1948年终于恢复运转。

罗马数字表盘是固定不动的,它外圈还有一个可以转动的阿拉伯数字表盘。阿拉伯数字表盘,金手指指针指向的位置为古波西米亚时间,以一天24小时计算。罗马数字表盘,以12小时计算,其中蓝色部分(上午5至下午7时)为白昼,红色部分(下午8时至次日上午4时)为夜晚。钟面上较小的圆圈显示该时间太阳落在那个星座。

金手指指针上有个太阳标志,它在随该指针转动的同时也在指针上做内外往复运动,对应表盘上的三个同心圆,外圈为北回归线,中圈为赤道,内圈为南回归线,也就是说太阳标志所处的位置表示了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

内圈还有个偏心运动的活动圆盘为黄道圈,显示太阳所在的宫位,即星座。与黄道圈固定在一起的还有个指针,针尖上有个六角星,那是恒星指针。表盘上的恒星指针每个恒星日转一圈,太阳指针每个太阳日转一圈,恒星指针比太阳指针一年正好多转一圈。

此外还有一个月球指针,它显示月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和与太阳的关系。月球指针比恒星指针转动慢,约27天7小时43分11秒少转一圈,此为恒星月,是月球以无限远的恒星为参照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对于太阳指针则大约29天12小时44分2.7秒少转一圈,此为朔望月,是月球以太阳为参照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另外月球指针上的半银半黑球体还通过自转显示月相,当它与太阳重叠时全黑,此时为新月,约在阴历初一,当它与太阳相对成直线时全银,此时为满月,约在阴历十五。

太阳标志还对应固定表盘上被巴比伦分界线分割的巴比伦时间。古巴比伦人将一天中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平分为12个时辰,在固定表盘上用黑色的阿拉伯数字标示。可以看到,巴比伦分界线在表盘上呈现为内敛外散的弧线,因为太阳标志越靠近代表南回归线的内圈,一天中的白昼时间越短,而越靠近代表北回归线的外圈,一天中的白昼时间越长。同时表盘上还用蓝色区域代表白昼,黑色区域代表天文黑夜,橙色区域代表天文曙暮光时段。左边巴比伦日出线之前的曙光时段在表盘上用拉丁语AVRORA(黎明)标示,上方是拉丁语ORTVS(日升);右边日落线上方为OCCASVS(日落),下方为CREPVSCVLVM(黄昏)。

钟盘两边的四个雕像:

快乐:一般都称他是突厥人(土耳其的回教徒)。最常被认为是快乐的象征,他也常被认为是欲望的象征。(右一)

死亡:一个代表死亡的骨架雕塑,它一手旋转着沙漏,另一手拉扯着铃绳,代表时间是有可能停止的。(右二)

虚荣:当这个使徒动作时,他转动头部以几个不同的方向对着镜子。常见的解释是代表虚荣并惧怕死亡的心态;另一个解释是透过镜子看见物质世界边界的魔术师。(左一)

吝啬:是一个行进中的使徒,一手拄着拐杖,另一手贪婪的摇晃着一个钱包。(左二)

每到正点时,象征时光消逝的小鬼首先拉响铃铛并不断点头,而土耳其人则不断摇头,象征始终不愿投降。钟右侧有两个寓意虚度时光的人物塑像,不断摇头,象征未享尽人间富贵,不愿离开人世。

下表盘为月历钟。自外向内:顺时针转动的最外圈为代表365天的365个格子,上面标注着这一天纪念的圣人名字;顺时针旋转的12个镶有圆框的组画,描写一年十二个月波希米亚农村耕作的情景;;顺时针旋转的星座图;中心是固定不动的布拉格旧城的徽记。

左侧外边为持书的哲学家,此为Vojtěch Sucharda在二战后新添的;左内为持剑和长矛的天使长米迦勒,是根据老雕像翻新的,原本长矛指向日历表盘的读数位置,Josef Mánes重新绘制表盘后旋转了角度,将读数位置设在了顶端正中。

右侧靠内的是手持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也是老雕像翻新,原为一名普通市民,Vojtěch Sucharda给他增加了望远镜,使之成为天文学家;右外为手持纸笔的历史学家,是Vojtěch Sucharda于二战后新添的。

整点未到时,两个窗口关闭。

 整点一到,两个窗口开启,耶稣的十二门徒从表盘上方的小窗内依次现身。首先出现的是小雅各和棍子、彼得和钥匙;然后是安德鲁和X形十字架、马提亚和斧子;接着是达太和棒子、腓力和十字架;再之后是多马和长矛、保罗和剑与书;第五组是约翰和酒杯、西门和长锯;最后一组是巴拿巴和卷轴与骷髅头、巴多罗买和剥皮刀。窗台上布满了长钉,它们和下方雕像的围网一样都是用来防止鸟的污染和对雕像的损毁的。

右侧窗口六个向左转。

左侧窗口六个向右转。

之后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户关闭,报时的钟声响起。让人啧啧称奇,叹服于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届时,钟前方人山人头攒动。

钟楼可以登顶眺望全城。

天文钟西侧是红房子为křiž公馆,一扇雅致的窗户上刻有“Praga Caput Regnl”的铭文,译为“布拉格——王国之都城”。

锡克斯特屋在1888-1889年之间,这里曾是卡夫卡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建造的年代约在1220年左右。

从老市政厅向西步行一分钟的路程,就能到达一座风格特别的屋子,叫“一分钟之屋(Dum U Minuty)”。乌米诺奇(UMinuty)建筑形式:斜顶橘红色瓦片给整体黯淡的建筑带来一抹亮色,山墙上布满切刮艺术图案,叙述着圣经故事及古典神话传说。墙角上有一狮像,称为白狮像,是1712年住进这栋建筑的药剂师请人加上的。白狮药局经营了130年才关闭,屋主换成一位烟草商,1889年这里搬进来的卡夫卡一家人,这里也收藏了卡夫卡大部分童年时光的喜怒哀乐。

山墙上布满别具一格的文艺复兴式“斯格拉菲托”切刮艺术图案,叙述着圣经故事及古典神话传说。

泰恩教堂是老城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也是整个布拉格的地标。上方的双塔高达80米,加上周边的蓝色灯光。最令人新奇难忘。如果说幽闭高耸的哥特建筑,为了达到一种仿如直达天顶的上仰氛围,那么属于后期哥特式的泰恩教堂,以及代表亚当及夏娃的80米双塔、似火焰般熊熊向上燃烧的建筑式样,的确达到了它引人敬畏的效果。由于外形像极了童话中的魔鬼城堡,也人们形象的称做“魔鬼教堂”。

教堂建筑的风格本是罗马式,其后改为哥特式。

十七世纪后教堂外观与祭坛的装饰又增添不少巴洛克色彩,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耶稣雕塑与绘画。

哥特式的大门。

平面布置图

中殿(Nave)。

右侧厅。

左侧厅。

主祭坛。

布道台。

位于泰恩教堂后侧巷弄中厚厚的中拱门内叫“泰恩中庭”,原属泰恩教堂。

在13世纪左右,中庭内的房舍改建为外国商旅的宿舍。建筑围绕着中庭呈封闭状态,前后有两个拱门通道。现在中庭周围的房舍已改建为餐厅、咖啡馆和出售居家饰品及天然健康精品的商店,捷克著名的有机芳疗保养品菠丹妮就在这里。

格拉诺夫斯基宫殿就在泰恩中庭内,从前是修道院附设的客房之一,两层楼的建筑建于1560年,最吸引人的就是2楼圆拱形的回廊,及墙壁上明暗对照的刻画,画的内容是古典欧洲神话故事,现在依然清晰可见。这栋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建筑是全城保存最好的建筑。

格拉诺夫斯基宫殿前的雕塑。

圣雅各布教堂与修道院,是一幢精致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虽然蜗居在提恩教堂后面宁静的巷道中,仍吸引不少人来瞻仰。这里原来是十三世纪时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一世为邀请圣方济会传教士来此布道、特别为他们兴建的教堂和宿舍,在1689年布拉格大火焚毁后而改为现状。

大门前生动的石雕诱引着访客进门。

入内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

繁复精美的雕像、高耸的祭坛和粗大的粉色大理石柱,镶金镀银,气势雄伟。

祭坛上的圣雅各伯殉难图,由V.V.Reiner作品。

雕刻繁冗的布道台。划分这座教堂内殿的石柱实属布拉格最长之一。

穹顶。

天花板的湿壁画出于F.Q.Voget(圣母玛丽亚与圣三体)。

13世纪J.B.Fisher vonEach和FM.Brokoff的巴洛克风格的,Vratislav Mitrovice伯爵墓家。

管风琴,布拉格乃至整个捷克共和国最大的乐器,使这座大教堂声名鹊起。

  从老城广场到火药塔之间这条街就是采莱特纳街(Celetna),是布拉格两条著名的小街之一。街道的名字来源于当地几百年前的一种特产,辫子面包。

捷克直到1770年才开始使用门牌号码。由于原来没有门牌号,所以房子都用各种标识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各式各样生动的雕塑或浮雕为主,很多的标示都很有意思。几乎每座房子都能讲出一段有意思的历史。

小街开始于广场角落里的刮画艺术小屋。

2号和3号现在都只留下大大的门套,原来和捷克著名作家卡夫卡的童年和青年时光密切相关,现在一个是私宅。

另一个是纪念品店了。

6号,“狮王”(Lion King)。

8号,“黑太阳之屋”(At the Black Sun),曾经是莫扎特在布拉格的女佣(一说是情人)Josepha Duskova的住所。传说中莫扎特是在这里创作出了《唐璜》。

12号,“两个海奴之屋”,里面是一大片院子,现在是个小型购物中心。

左侧是酷刑博物馆museum of torture。欧洲许多城市有这类博物馆。

13号,“骑士鹰”(Knight Eagle),现在是一家餐厅。

14号,玩具店。

  

15号,Chocotopia: Wax museum of legends。外面是食品店。

右侧是蜡像馆。  

16号,“金币屋”(Coin house),现在是大学的房子。

20号,只剩古典风格的大门套,现在归查理大学所有。

21号,“双头鹰之屋”(Two-head Eagle),现在是玻璃店。

街景。

22号,“秃鹫之屋”(House of the Vulture),曾是布拉格众多酿酒厂之一, 自18世纪以来一直为查理大学所有。

 23号,“母子屋”(Mother and son)是面具店。

25号,曾是杰出的哲学家Bernard Bolzano的住所,最后他也死于此宅。大门上方是这位名人的铜牌。现在这里是华人开的中餐馆。

29号,“金天使之屋”(Golden Angel)是个精品小酒店。

32号,“弹琴狮王”(Music Lion)是家玩具店。

卖波西米亚水晶的店很多。

玻璃制品都很漂亮。

玻璃制品。

34号,“黑色圣母之屋”(House of The Black Mary)。20世纪上半叶在布拉格主要流行的现代建筑风格是立体主义风格,提倡艺术和建筑风格中回归简单的几何图形。墙壁和外墙装饰被分割,用矩形片状做装饰。立体主义风格的代表就是这栋黑色圣母之屋,这栋楼巧妙地与旁边老城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大厦完美地融为一体。

二楼墙角有一尊黑色圣母雕像。

2005年这里重新开张了一家历史的立体派咖啡馆(Grand Cafe Orient)。

里面有特别的立体派蛋糕。

房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和立体派相关。

铁门。

吊灯。

旋转楼梯。

旋转楼梯。

二楼有小型捷克立体派作品展。

风格的确与众不同。  

36号  

火药塔位于布拉格老城区,其黑色的哥特式尖塔高达65米,是布拉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火药塔所在地曾是布拉格老城最早的13座城门之一,15世纪时在此城门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了塔楼,至今它仍是通往城堡的加冕之路的起点。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那熏黑的外墙,以及高于周边其他建筑的耸拔。

火药塔因为表面乌黑,其上的雕刻看不真切。人物雕塑栩栩如生。捷克大国徽(方形盾徽),八个州徽极其精细。

右侧的桥廊是通往城堡的加冕之路。

登上186级的螺旋楼梯。

塔中展品。

塔中展品。

来到高44米高的瞭望台。

采莱特纳街。

护城河街。

泰恩教堂。

火药塔边的市民会馆。

布拉格火车站方向。

市民会馆(Obecní d?m)是布拉格的音乐厅和地标建筑,在捷克共和国的建筑和政治史上都是一座重要建筑。它座落在旧城与新城之间的共和国广场(Náměstí Republiky)。

正立面入口上方是大型陶瓷半圆马赛克,“向布拉格致意”是卡雷尔?pillar的作品。两旁是拉吉斯拉夫沙劳恩的寓言雕塑,而装饰工作则是约瑟夫马扎特卡等人的作品。内部有阿尔丰斯·慕夏和马克斯·什瓦宾斯基等名家的壁画,全都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壁画下方的阳台, 也就是正门门廊上的阳台,由复杂的黄铜装饰制作而成。1918年10月28日,就是在这个阳台上,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对广场上的民众宣告成立,从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了,有了自己的国家。  

市民会馆里的斯美塔那音乐厅,是布拉格两座最大的音乐厅之一。“斯美塔那”是杰出的作曲家。自1942年起,这里就是布拉格皇家交响乐团的表演所在地,也一直是布拉格之春等重要音乐会的举办地,可容纳1200人。1918年10月28日,正是在斯美塔那大厅,宣布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可惜不让进。

会馆内部处处都能见到独特的新艺术风格装饰,包括馆内的咖啡厅、法国餐厅(Francouzská restaurace)、皮尔森餐厅 (Plzeňská restaurace)以及美国酒吧(Americký bar)。

法国餐厅。

水晶灯。

捷克风格壁画。

皮尔森餐厅保留了原先一幅葡萄酒种植酿造为主题的壁画。

还沿袭了老艺术家创作的布拉格城堡和新世界的壁画。

摩拉维亚民族小伙子。

摩拉维亚民族姑娘。

这里的装饰以捷克和摩拉维亚民族的花纹、陶瓷、彩色玻璃为主,古朴别致。

特写。

会馆对面是海柏尼(divadlo  hybernia)剧院。是座比较简朴的17世纪巴洛克建筑,里头每天都有古典音乐演奏、歌剧、音乐剧表演,多为莫札特、史麦塔纳、德弗札克、韦瓦第的作品,布拉格真的比维也纳还有音乐之都的感觉,路上处处都在宣扬着音乐,而且在美轮美奂的音乐厅里欣赏音乐剧,真的会有一种中世纪欧洲贵族的感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捷克布拉格老城  布拉格  布拉格词条  捷克  捷克词条  老城  老城词条  捷克布拉格老城词条  
旅游

 夏季健康出行四大建议

 悠长的暑假到来了,许多人都计划出去旅游,无论登山或到海边休闲都是一种放松。不过,舟车劳累之下,如果不太注意保健,就容易出现身体不适。这里,我们请专家教你一些技...(展开)

旅游

 野外旅行的应急备用箱

旅行备用应急物品应简单、多用途、轻便。一般应备:  1、气体打火机一个(防风火机更好)  2、灯笼蜡烛数支,用于照明、取暖、点火、野外生火煮食;  3、多用小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