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企业文化咨询如何告别忽悠

  “企业文化咨询公司,作为独辟门类的一种业务机构,是不是中国咨询业的特色?”

  “是的。”博采咨询策划集团董事长李德怀肯定地回答。

  1980年代,当企业文化在全球形成探索高潮时,正赶上中国新一代企业的诞生,我们又生活在一个文化悠久的国度里,自然很乐意接受这股思潮。此后20多年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也接纳了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或叫“企业统一化系统”。总之,从铺天盖地地模仿“视觉识别”创意,到渐渐重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企业文化从概念到内涵都被带入了经营管理中并“被建设”着,进而慢慢覆盖了计划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模式。这期间,国内咨询界也从点子、策划中诞生了各类专业咨询公司,包括企业文化咨询公司。

  不过,多年来,进入中国的海外管理顾问公司大多为综合性咨询公司,企业文化仅仅是咨询内容之一,如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也有专业性更强的咨询公司,如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但是,却没有一家独立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而国内那些专门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如今似乎也走到了十字路口,纯粹为企业做“文化建设”咨询的商业模式并不易获得企业认可。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提出的疑问。接下来我们就要问:中国咨询界独有的特色咨询——企业文化咨询,究竟该如何与企业的实际运营、企业文化塑造对接呢?从企业来说,这是它们关心的“文化落地”问题;从咨询公司来说,则恐怕需要做出“业务结构调整”了。

  博采咨询策划集团创办已20年,从专注为客户提供企业文化咨询走向集企业文化、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品牌营销、企业体检、形象创意传播设计等资讯、策划服务。其实,很多企业文化咨询公司也在做这样的整合,但是还少有能从案例积累到理论上梳理清晰并形成业务创新架构的。博采坚持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数十年的实践,我们也就期望从博采的实践,引发咨询业与企业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咨询”的讨论。

  文化咨询为什么做不好

  在李德怀看来,做企业文化咨询,要对企业的历史有深刻了解,对企业现在的发展状况也要做出考察、认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发展的未来、文化走向,要有高度的把握。海外咨询公司总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它们对中国的企业文化、民族文化认知度不高,对它们来说,进入门槛很高。

  而国内一些文化咨询公司为什么也做不好,烂尾工程较多,企业始终不满意,进而不了了之了呢?难点在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是一种个性化的文化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了魅力。但许多咨询公司常常是用模板去套。企业自己搞的文化,也常常是资料整合,觉得这个词不错,就拿过来用上了。严格地说,它们没有找到企业自身的鲜明个性特征。而没有个性的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缺乏文化灵魂,企业就没有了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这是核心问题,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很强。CIS的S,就是系统的意思。但是,国内的一些咨询公司,在理念系统就给企业做五六个词条,非常简单,重要的是它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一定不是单打一的。系统性差,企业文化建设就没有了效果,就没有魅力,也没有竞争力。

  对于企业文化咨询为什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博采咨询策划集团总经理张谷雄也做了具体分析。他认为,背后的原因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不好量化,咨询策划的效果不好评估;

  第二,企业文化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好像比较远,见效就不是那么及时;

  第三,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其它要素的关系在企业里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与战略的关系、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与品牌建设的关系、与集团管控的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好好地挖掘、研究它们之间的联动;

  第四,很多做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公司,其产品创新滞后,咨询项目滞后,这也是导致企业文化咨询业务下滑的原因。

  文化怎样做到个性“定位”

  当年,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曾请李德怀两次去考察伊利的企业文化。走在开发区里新落成的大型乳业企业厂区,厂房都是新的;看着现代化设备的流水作业,管理也不错。但是,郑俊怀没有想到,李德怀却告诉他的是:“你们的企业文化缺乏个性”。厂区内到处贴着标语口号,少说也有20多条,但是没有一条真正是自己提炼出来的。

  我国北方一家制药业上市公司,2.5万人的大企业,名声也很大。但是,李德怀与他们交流企业文化个性问题时,企业说搞的是“质量文化”。制药企业当然要质量,可是质量文化很笼统,也是制造业企业早就提出、也提得很多的文化概念了。具体对应本企业,你的个性、独特性到底在哪里?没有。

  如何挖掘个性文化?最重要的是找准文化“定位”,找到企业文化基因。就像在花的海洋里,万紫千红,是因为不同的基因造就了花朵不同的形态和颜色。事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文化基因”,就会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而文化个性化的本质,就是强调“理念识别系统”的策划设计要与众不同,要具有企业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多年前,博采曾为江铜公司做企业文化咨询。这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但是下属公司很分散,都在大山里,集团管理非常困难。而且这家集团公司还有一个特点:先有“儿子”,后有“老子”,也就是先有矿区、工厂,后有集团公司。换言之,集团公司本身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

  当年走进江铜,不管你去它下属的哪个厂矿,都拿得出一堆手册,包括文化理念、行为规范等,虽然比较原始,但都有。结果,集团成立了,大家却貌合神离,各想各的事,都宣传自己的矿。有说我在江铜是老大,江铜就靠我发展;有说我们的设备最先进,江铜挣钱就靠我们。各自为政,小山头主义文化横行,局部利益大于整体利益。

  经过三四个月的反复调研,博采最终为江铜集团文化定位为:同心文化。同,与铜谐音。江铜至此才认可找准了。随后,博采和江铜一起制定了“同心动量化战略”,即以“铜”为主体,向上游开矿、找资源,向下游发展铜产品,做强一条产业链,集团不搞多元化经营。

  从文化定位出发,这样的大型集团企业又必须是“一主多元”的母子文化建设构架。一主,就是塑造集团的主体文化,这是强调“统一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不管在哪行哪业,企业规模多大、历史多长,企业文化建设都必须坚持对内的统一性原则,克服各自为阵的“小主体”文化束缚。与此同时,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还必须赋予下属企业相对的独立性,创建“多元”的子文化,以调动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业的两个积极性,这是既尊重历史又尊重现实的实事求是的做法。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与战略的紧密相连。不与战略密切配合、不能成为战略实施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多年过去了,李德怀认为当时给江铜做的定位非常准确。现在的江铜,所有的标志都是江铜品牌,而下属每个公司又有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集团管控从原来的一盘散沙转变为一股合力,战略统一、品牌统一、人力资源与管理统一,几年内企业发展很快。当年的销售额是62亿元,到2011年则达到了1200亿元。如今,江铜要走向国外,文化又有不适应的地方了,有些方面还要重新提炼。

  文化“系统性”,纲举目张

  给企业文化做个性化“定位”的同时,就应该着手进行企业文化的系统性梳理,这也很重要。

  在文化的系统性梳理方面,博采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将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基本分为了三个层次:战略层价值理念、核心层价值理念、系列层价值观。

  战略层价值理念,指的是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用的理念,如愿景、使命、宗旨、发展方针等,这样的理念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不用的,而是能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起作用的部分。

  核心层价值理念,则是指以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价值体系,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等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现在,企业在日益重视如“诚信”这样的价值观,其实,这个层面的内容缺了哪个都不行。

  而系列层价值观,这里用的是“观”,如海尔“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这个层面不叫理念,称观念,如人才观、品牌观、环境观、安全观。国有企业还有廉洁观,现在国有大企业党委都要求有廉政文化。这叫系列层,系列层的价值观还可以继续延伸到企业管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从博采的研究看,企业文化并不局限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三大识别系统模块。在这三大识别系统的基础上,他们开发了品牌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共九大识别系统。

  而这些工作的重心,就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内容进行内在地结合,包括企业文化与战略的结合、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结合,企业文化与品牌营销的结合,他们把这称之为企业文化与“金三角”的结合:文化——战略、品牌、人力资源。

  文化形成系统,就能产生纲举目张的作用。

  如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合,博采提出了C-H模型,C就是企业文化,H就是人力资源。

  大家一般都了解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源泉。但是,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源泉呢?这背后的源泉必定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

  就说“识人”,不同的人才观会形成不一样的“识人”标准。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人才观,也就会体现在它所建立的人力资源价值体系中,如它的人才测评体系是否科学、企业的岗位分析手段是否恰当,等等。

  再如“送人”,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就通过企业文化这个纽带,如举办年会时把已离开的员工再邀请回来,创造大家庭的口碑传播做品牌,来维系一种良好的企业社会资源关系。

  文化咨询,落地能力要强

  博采还曾做过济南钢铁的文化咨询。济钢是山东省大型国有企业,原来主要承担中厚板钢材的生产任务,生产的钢板80%是造船、造坦克用。可它们工程师说:就算出口,我们也不是卖产品,是卖资源。因为国外买走了产品,不是造船用,而是回炉,再提炼后才能造船,拿到市场上,价格就要翻倍了。

  于是,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花了700万元买了德国产的二手设备。大家非常高兴,因为如果买全新产品,7000万元都拿不来。可回来一开机,轧钢却使不上劲儿,原来设备上有裂缝,卖家是在裂缝处抹了腻子,然后喷漆,根本看不出来。

  博采与济钢对接后,双方开始了多年的交往。最初的一段时间,为找到文化定位,博采反复地考察企业,磨合了很久。终于在企业的产品资料里发现了“精料”、“精投”、“精炼”这样的要求,钢水出来才能保证钢材的质量。李德怀茅塞顿开,济钢要的是“精品”文化。这个文化定位一提出,企业上上下下都能接受,开始了全员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就为了这个精品战略,博采还提议济钢应该进行真正的技术改造。

  当时国家控制很严,企业不允许随意增加产量,不允许重复引进国外设备。而济钢每年的生产任务是300万吨,怎么推进精品战略?博采与济钢共同探讨,又做了两次市场调研,提出:打开省内市场。省内有包括海尔在内的八家家电企业,还有汽车企业,需要的钢材量大,且是薄板,基本都来自进口。济钢如果进口两条薄板生产线,一个热轧,一个冷轧,不要说产品出口,也不要说卖到全国,仅山东省内就能走俏。

  当济钢把这个方案报省国资委后,没想到,立刻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很快就批了下来。因为既没有增加产量,也没有重复购进设备,还为省内企业提供了精品薄板钢材。上了生产线后的确见效很快,仅在山东省内每年就销售100万吨薄板产品,海外的客户对产品质量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企业销售额不断上翻。济钢总经理李长顺非常感慨:精品文化,精品战略,非常适合企业的情况。

  这样的案例在博采咨询中还有不少,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从文化理念的提炼到执行落地,咨询公司要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

  一个好产品管3年,一个好领导管5年,一个好机制管10年,而一个好的文化管100年。21世纪,企业文化依然是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根本保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文化咨询如何告别忽悠  忽悠  忽悠词条  告别  告别词条  咨询  咨询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综合管理

 活出激情

一些企业家们总在追问,为什么当生活相对富裕的时候,人的斗志就变得不足了?为什么当市场交易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人的热情就变得匮乏了?不知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还是...(展开)

综合管理

 做个好人真的好难

(01)今天新闻,可以让你一夜长大。唐先生,孩子读小学,刚8岁。忽然有一天,班主任给唐先生发送了段视频。打开一看,唐先生惊呆了。视频中,自家孩子,正当众被老师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