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下次请拿“生活方式”去评判我

当一个人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原则问题”时,那就是钱的问题。——阿地马斯· 瓦德,美国幽默作家

本文摘自东方出版社《性、金钱、幸福与死亡》)(精装版)

[荷]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著,2017年3月出版

有一个禅理故事,说的是一位著名的禅师被人邀请参加宴会,他身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赴宴,主人没有认出来,把他赶走了。禅师回到家,换了一套礼袍,披上紫色袈裟,再次赴宴。这次,他受到了贵宾级的礼遇,被领入宴会厅。主人邀请禅师入座时,禅师脱下袍子,小心地放到椅子上。“我可以完全肯定,”他说,“你邀请的是我的袍子,因为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没穿这套袍子,你把我拒之门外。”然后,他就转身离开了。

我们经常从一个人的外表行头而不是内在修为来判断他,但如果没有那些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我们谁都不算富有。

既然我们几乎不可能视金钱如粪土,那么我们需要学会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不要迷失自己。我们需要认识到,在金钱的问题上,我们要把握好度。如果钱太多和钱太少一样让我们萎靡不振,那么我们如何在对它的需求和恐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当然,处理金钱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变我们的需求系统——也就是限制我们的欲望。毕竟,富有与否是相对而言的,欲望较少的人远比欲望较多的人富有。有趣的是,强调清心淡欲、生活俭朴是世界上很多宗教的共同主题。真正的自由,按照很多宗教教义的说法,在于没有物质欲望;人们一文不名时更自由——而且确实更富有。

西方哲学一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苏格拉底说“最容易满足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柏拉图说“最大的财富就是容易知足”;伊壁鸠鲁说“财富不在于拥有很多东西,而在于拥有很少欲望”。明显的,当我们的精神得到满足时,我们是最富有的。我们唯一最大的财富源泉就是我们的大脑,这个观点是毋庸置疑的吧?汽车制造领域的先驱亨利· 福特,他目睹了几家汽车公司的诞生与衰亡,于是着手设计T型车,那时他说:“如果金钱是你能够独立自主的寄望,那么你永远不会达成愿望。

一个人在这世上能够拥有的真正安全感来自知识、经验以及能力的积累。”让我们富有的是我们所拥有的能力和智慧。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人们度过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获得智慧和真理。物质生产和消费本身不是严肃的目的,只不过是获得更加重要的东西的手段。苏格拉底认为,充实生活的挑战就是专注于构建友谊,创建真正的社区归属感(asense of true community),追求有意义的东西。

这里有个很容易的方法,可以检验苏格拉底的话: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只有六个月可活了,你会有什么反应?“我得挣更多的钱”还是“我要与我爱的人共度这段时光”?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在中年时期得一场不算严重的冠心病,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这种突发病让人有机会慎重审视自己的生命。很多人

经历过这样一场劫难后,就会认识到最大的财富其实是安于现状、享受生命中点点滴滴的快乐。

散尽千金

哲学家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一旦我们拥有财富,我们要拿这些财富怎么办?普遍的答案好像是:让财富发挥作用造福世界。引用一个反思性实践家典范——罗马著名的“哲学家皇帝”马克· 奥勒留——的话说,就是“你唯一能永远拥有的财富就是那些你已捐出的财富”。过了很多世纪,两个著名的商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金钱就像肥料,”亿万富翁J. 保罗· 盖蒂(美国“石油怪杰”)说,“你必须把它散播到四面八方,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一个大亨——安德鲁· 卡内基,也得出类似的结

论:“上天赐予过剩的财富是一种信任,它的拥有者应当终生用它做善事。”

1888 年,当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的哥哥路德维格去世时,法国的一家报纸误以为是阿尔弗雷德去世了,于是给他发了讣告,标题是“死亡商人死了”,内容如下:“找到在更短时间内杀死更多人方法的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博士,于昨天去世。” 诺贝尔看到后相当震惊,作为炸药的发明者,他可不想被人记做“死亡商人”。这一事件促使他决定用一种十分与众不同的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1896 年,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去世,他的遗嘱被公布后,轮到世界震惊了。诺贝尔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很大一笔)都捐出来,设立了五个奖项(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奖给“那些在前一年中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奖成为这些领域中的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最高奖项。

如何处理财富的一个更近的例子,是亿万富翁沃伦· 巴菲特——美国著名投资集团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的股东,他承诺将其在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所持有的85% 的股份捐赠给五个基金会,其中最大的一部分——300 亿美元捐赠给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比尔与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阐述自己的捐赠意图时,巴菲特说:“我并不热衷于积累巨额财富,尤其是当还有60 多亿人比我们贫穷很多的时候。”另外,他希望其他富人“也能这样做,我认为这是个明智的做法”。

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和沃伦· 巴菲特的例子表明,财富的最大用途不是生更多的钱,而是用钱做更多的事。当然,我们也许会怀疑他们当中有些人——考虑到他们财富的血腥来历——是否在沽名钓誉、自我标榜。把金钱投入更有价值的社会事业,当然能比购买昂贵汽车、豪华游轮、私人飞机或者豪华别墅带来更多的赞美。但是,即使背后的原因是为了获得承认,这也是个不错的动机。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怎样把钱明智地捐出去。尽管听起来很奇怪,但是慈善家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障碍,也会在情感上觉得为难。决定把钱捐给哪项慈善事业并非总是那么容易——捐赠和获得是非常不同的,也许会有些无耻之徒等在那里想发横财。另一方面,捐赠一大笔钱也许意味着掉出“世界富人排行榜”,这在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通信界亿万富翁特德· 特纳(CNN 的创办者)很清楚这种感受:“当我开始变得富有时,我就开始思考,‘我到底要拿我的这些财富怎么办呢?’……你得学会给予……在3 年的时间内,我捐出了一半的财产。说实话,当我签字捐款时,我的手在发抖。我知道自己正在退出世界富豪大赛。”

然而,最终,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别人通过我们的生活方式来评判我们,而不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如我一再重复的那样,富有是一种心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丰富的思想来获得精神财富。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富有的,我们就是富有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会继续困窘,我们就会继续困窘。

除非我们能接受自己,否则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所拥有的。我们的思想和想象是巨大的财富源泉,还有我们的友谊、我们与家人的关系,以及我们从生命的细微之处发现乐趣的能力。我确实相信,精神财富是最大的财富,是比金钱的价值大得多的东西,拥有精神财富,就比世界上最富有的亿万富翁还要富有得多。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

一个人觉得没有价值的、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另外一个人看来,却是巨大的财富。我们需要明白,所有由金钱引发的问题、担忧以及窘迫,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们自找的。尽管我绝非忽视有人真的为钱发愁这一事实,但是对很多人而言,为钱发愁只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以及自己所做的,我

们就会真正地富有。远比金钱重要的是分享我们的人力财富——我们的时间、精力、激情以及亲密,那些无形的东西是唯一真正让我们在这个不安全的世界里感到安全的东西。它们是我们生命之旅的必需品,我们所有人都真的需要享受生命之旅的每时每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下次请拿“生活方式”去评判我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词条  评判  评判词条  下次  下次词条  
综合管理

 利用知识借鉴改进业务流程

在过去的10年中,开放式创新已经开始改变全球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式,高管们也逐渐认识到让内部研发人员接触外来思想的好处。现在,一些机构甚至走得更远,他们运用开源思...(展开)

综合管理

 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

柏明顿管理咨询高级顾问师 陈老师摘要:员工管理职业化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在简要介绍职业化与职业化管理概念和实施职业化管理意义的基...(展开)

综合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七大要点

产品销售量。如果你平日只注意销售收入指标,这中间可能暗藏很多陷阱。例如,有家公司虽然销售收入和利润不断提高,但销售量却在下跌,市场占有率在萎缩。销售收入之所以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