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管理之道:如何拨开企管迷雾?

  常听到一些企业管理者抱怨,现在中外管理类的书太多了,管理大师更是数不胜数。我越学越觉得问题多,把其用于管理实际中,反而烦恼更多,甚至有时觉得不如不用。佛教里的修持者也有相似的问题,他们修持越多,迷惑越多、烦恼越多,“即使我们念了那么多经,做了那么多善事,可是,越修持我们的烦恼越多。”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37世活佛盛噶仁波切大师揭示了这个迷底。他说:“就是因为我们没将心里面的那盏灯点亮。看看它曾经照亮过的别人的路。”大师认为,修持佛教的人,一开始就明白要以善心、善行去对待别人,这叫“一心向善,积德行善”,这是基础的修行。因为我们看到了苦难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矛盾、不团结,后来,我们修持得深了,就明白了在人性的弱点中,有很多是我们避免不了的。这可怎么办呢?于是修持者有了烦恼。

  笔者认为,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开始也明白要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去管理,这也是基础的管理,但后来,我们发现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时,我们也明白了象惰性、物欲、贪心、妒嫉等这些人性的弱点,也不是靠制度能避免的。于是企业管理者也有了烦恼。如何摆脱这种烦恼呢?

  有位德山禅师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德山禅师在未得道之前,师从龙潭大师,日复一日地学习,使德山有些耐受不住。一天,他对师父说,我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我真想师父能从外面啄破蛋壳,我就能早些破壳而出了。龙潭大师说,被人剥开蛋壳而生出来的小鸡,没有能活下来的。你突破不了自我,就永远在壳里呆着吧,不要指望师父给你任何帮助。然后,龙潭大师便说,天不早了,你回去吧。

  此时天色已黑,大师给德山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德山接过蜡烛刚要走,大师又一口气把蜡烛吹灭了。接着说道:“如果你的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心照亮。只有点亮了心灯,天地才会一片光明。”德山听后,果然醒悟,后来修成一代大师。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任何管理大师的学说,各种各样的管理类书籍,都不能解决你的一切问题,而且你看的越多,迷惑越多,只有点亮你的心灯,才能破迷雾见光明。这个心灯不是别的,正是你对管理的实质和人的本性的感悟。管理的各种制度是人制定的,而管理的核心对象还是人。因此,点燃你心里的灯,也就是点燃你内心对人性感悟的那盏灯。

  佛教认为,我们的心里没点灯,那么,修持的人和没修持的众生是一样的,都是摸黑走路。于是便有了:如果我们内心没有对人性的感悟,那么,学习了很多书本的管理知识与没有学习的人也一样,仍是管理不得要领,也如同摸黑走路。有了对人性的感悟,点燃了我们内心的那盏灯,在管理中,不但照亮自已,而且还要照亮他人。也就是说用我们管理者对人性的感悟这盏灯去照亮他人。怎么照亮他人?看福特被录用就明白了。

  大学刚毕业的福特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同去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福特觉得自己被录用的希望不大。当轮到他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便弯腰把它捡起来,看了看,原是废纸一张,就顺手将其扔进垃圾箱。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到眼里,便对福特说:“福特先生,你己经被我们公司录用了。”从此,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人生,直至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公司董事长用自已对人性的感悟,录用了福特,这一举动也影响了福特。使福特在成为企业管理者后,在用人上也是重才能更重品德,这才有福特汽车公司的辉煌。这位董事长就是点燃了自我内心的灯,不但照亮自已,也照亮了他人。

  禅的故事里还有这样一则:明宽禅师居于山脚下的一座小茅棚中,生活很是简陋。有天晚上,小偷来到他的茅庐,结果发现没任何值得偷的东西。明宽从外面回来,正好碰上,他便对小偷说:“你也许翻山越岭才来到我这儿吧,不该空手而回。请把我身上的衣服当礼物拿去吧。”小偷真是不知所云,拿了衣服更溜了。明宽禅师赤身坐下看月,他在心里沉吟道,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早晨天一亮,明宽禅师看到自已的衣服又放在茅棚门口了。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从明宽禅师这儿,又能悟出什么呢?表面的管与被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与心的映照。

  儒家“讲信修睦,修己及人”的思想,启示我们要信守“诚实守信”传统职业美德。儒家“本立道生,由近及远”的思想,启示我们当前素质教育要以孝道和师道作为起点。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富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承认和肯定,是当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的有效借鉴。儒家“中庸之道”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管理范畴的道德准则,以及要用平衡和谐来化解矛盾凸现的现象。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启示我们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必由之路。

  儒家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兼顾利益与道德、竞争与合作、个人与团体、效率与人性、技术与人格,将自由、民主、人权、法治与人本、仁义、信用、中和等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道义感、使命感、责任感、气节精神,以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的精神运用于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

  笔者认为,不良的管理方式可以形成文化,为企业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相对的,积极正面的管理文化也可以持续的发挥正面作用。再好的管理方式如果不能从表面的规定与形式化转为一种思维与行为习惯,也都只能是为企业带来一时的助益,不能持久。前面提到的5点,必须形成常态的习惯,最终转化到文化层面,否则只能是热闹一时,因为即使有刚性的制度,若不能落到文化上,久而久之员工就会产生疲劳,继而出现抵触情绪,慢慢挑战制度。到那时管理者还会认为:这些方法根本没有作用。其实,是他们把这种管理思想扼杀在了形式阶段。

  能够做到这样管理员工的企业领导者并不少,但是,能够把这种管理理念传承下去的企业就不是很多。套用一句詹姆斯。柯林斯的话来说就是:能够这样做的管理者只能算是一个企业准时的撞钟人,能够把这种管理文化传承下去的,才是为企业打造了一座准时钟表的人。

  笔者认为,在企业主苦恼于员工工作效率低,流动率却非常高的表象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任何一个员工也都期望稳定的工作,离开的原因多是像开篇中的那个寓言一样——管理者用错了管理方法,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只有改变管理理念,才能留住人才并且发挥出他们的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管理之道:如何拨开企管迷雾?  企管  企管词条  拨开  拨开词条  迷雾  迷雾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管理  管理词条  
综合管理

 示弱,并非软弱

 “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曾对科技领域的人才分过类,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种是能向猎人指明兔子在哪里的人,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指明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