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大学生撵母滚回家 是什么让儿嫌母丑?

      前几天,央视网有一篇新闻《大学女生怕同学讥笑将临时工母亲推走:滚回家》,消息虽短,读后却让人忧伤和沉思。

      报道称,撵走母亲的女孩叫燕子,是一个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燕子的母亲李大姐,在一家政公司做清洁工。燕子10岁起,母亲便像“跟屁虫”似的在她学校附近做清洁工、搬运工、卖早点、摆地摊等。这让年幼的燕子很苦恼——如果被大家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个不会打扮、没有固定工作的临时工,岂不被同学笑话?因此,她总在同学面前刻意回避母亲。一次,气温突降,母亲怕住校的燕子受凉,背着被子坐了两个多小时车到学校看她。寒风中,看着寒酸的母亲,燕子不但没一丝感动,反而火冒三丈。为了不让同学看到妈妈,她粗暴地将母亲推到校门外,还让她“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

      好一句“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听到这样的话,作为母亲心里有何感受,是不是后悔当初?莘莘学子有何感想,是不是曾经也这样?广大网友有何感慨,是怪女孩无情还是怨社会变形?常言道: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宋人留下的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格言,数百年来在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然而今天发生的一桩桩嫌母丑、嫌家贫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正视:这个被一代又一代人坚守着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句“滚回家”,让人揪心的痛,是什么造成了“儿嫌母丑”的伦理悲剧?笔者觉得,归根结底,这是我国畸形教育下的产物。

      其一,是舆论的渲染。曾有一则化妆品广告,套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段音乐作广告词:“世上只有妈妈好,有斑的妈妈难看了。”在唱的同时,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用手指着妈妈脸上的雀斑。然后妈妈用了××护肤品后,孩子开开心心的唱“没斑的妈妈好看了。”这样的广告,就有一种“子嫌母丑”的嫌疑,是在误导大众。孩子的心原本是一片白纸,如何画上美丽的图画,不只是靠父母、靠学校,还要靠整个社会。有些孩子之所以变得势利、功利起来,是与社会的文化宣传分不开的。有些电视和报刊等媒体,不是报道“正能量”,总喜欢推波助澜地爆料“阴暗面”,无形中让孩子们“中毒”了。

      其二,是家庭的溺爱。在长辈的眼中,孩子永远长不大,生怕他们吃苦受累。于是不少家长常常为他们当牛做马,事事包办。其实先人早就告诫了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过分的溺爱,不仅不是爱,反而是一种害,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适得其反。去年,有媒体报道了一个“圆儿梦,母卖肾”的荒唐悲剧。儿子为了挽回女友,想做“富二代”,母亲为圆儿子梦竟然把肾卖!母爱如此拿来贱卖,后辈情何以堪?怎样才能自食其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要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必须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李大姐那么多年一直做女儿的“跟屁虫”,或许是“儿嫌母丑”,让其“滚回家”的导火索。

      其三,是社会的攀比。不少地方,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一些学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轿车。什么奥迪、丰田、奔驰……好车名车汇集。当然也有许多家庭困难但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不让父母骑自行车接送,怕没面子。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就对父母说:“别接了,骑车接我多难看,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这个面子,主要就是怕别人说自己家里穷。“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实践证明有“好爸爸”命运就截然不同,“拼爹”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不能嫌贫爱富、不能好吃懒做、不能靠别人、不能……这些都是大道理,在现实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谁都希望过得好些,孩子有想法,我们能怪他们吗? 大学女生怕同学讥笑,将临时工母亲推走、让其“滚回家”,让人深思,让人伤心,让人无奈。这样的“儿嫌母丑”,表面看是这个女大学生爱面子,是她的“虚荣心”在作怪,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孩子。仔细想想,难道父母、家庭、学校、社会就没有责任吗?值得方方面面好好反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回家  回家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