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送课下乡不是“一锤子买卖”

送课下乡或送教下乡,是许多地方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常规活动,即城区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上示范课或观摩观,为乡村教师提供“攻玉之石”,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可是,在一些地方,送课下乡却成了“剃头匠的担子”——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组织此类活动,并要求学科全覆盖,乡村学校和教师对此类活动却不感兴趣,消极对待。

由于经费紧张、师资紧缺,乡村教师外出学习特别是外出听课的机会少之又少。送课下乡,足不出户便可以现场观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乡村教师却兴趣不浓、热度不高。其原因在于,有些城区骨干教师把送课下乡当作“一锤子买卖”:要么“炫技”,把课堂变成秀堂,一味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让乡村教师自叹不如,从而产生挫败感;要么是课堂教学虽“高大上”,但不对“胃口”,致使乡村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要么敷衍差事,所谓的示范课或观摩课与乡村学校教师的常态课没有多大区别,含金量不高,没有示范作用和引领价值,乡村教师无获得感。

送课下乡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系列的帮扶活动,需要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如果说讲示范课相当于“现场推销”,送课前则要进行“市场调查”,送课后还要跟进“售后服务”,这才是完整的送课下乡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地方把送课下乡简化为讲几节示范课。整个活动起于示范课,止于示范课,导致送课下乡活动成色不足、含金量不高,起不到帮扶作用。无论是组织送课下乡的学校,还是承担讲课任务的老师,在打磨课的同时,还要在“市场调查”和“售后服务”两个环节上花一些时间。

进行“市场调查”,有助于提高帮扶的针对性。所谓的“市场调查”就是在送课之前,授课教师要深入到乡村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了解乡村教师的真实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承担送课下乡任务的教师往往根据本班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缺乏针对性。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上课,面对的是乡村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如果省去“市场调查“这个环节,不了解学情和师情,这节课不可能备好,更不可能讲好。

“市场调查”越深入,准备就越充分,帮扶才更具针对性。因此,“市场调查”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道听途说,而是要深入实地,全面了解学情、师情。

开展“售后服务”,有助于提高帮扶的实效性。现场观摩示范课后,乡村教师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授课教师还要回访,开展“售后服务”活动,即跟踪指导与引导,重点了解示范课是否产生了示范效应,根据教师的消化程度给予指导,解决“消化不良”问题,从而提高结对帮扶的实效性。

“售后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个别辅导,也可集中指导——或随堂听课,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组织座谈,答疑解惑,为疑难杂症开处方;或举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点迷津。

送课下乡是一套完整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市场调查”“现场推销”“售后服务”各环节均落实到位,送课下乡才能真正为乡村教师强身健体,为乡村教育强筋壮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送课下乡不是“一锤子买卖”  一锤子买卖  一锤子买卖词条  下乡  下乡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