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减负的关键在于从“育分”转为“育人”

近日,浙江省14个部门联合起草《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进行惩戒。此举一出便引起了热议,褒贬不一。

近年来,教育部门确实一直在关注减负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学生的负担仍然较重。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整治校外培训、规范竞赛活动,教育机构也积极改进育人方式、做好课后服务,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家长予以加码在所难免。

《方案》由多个部门联合起草,从全局考量,也提及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但整体来看,形式大于内容。正如一些教育工作者指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才是减负问题的根源所在。

毋庸讳言,中小学生减负需要观念的转变。家长要分清“课业”与“负担”,把正常的教育教学与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额外加码区分开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难点在于升学环节,面对花样百出的规则,为了应付“难题”,家长不得不多准备几招。

家长对减负的意义并非一无所知,之所以超强度“填鸭”,说到底还是怕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分数竞争所导致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经超出了单个教育机构和家长的解决能力范围。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因为现有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引入科学的绩效观,打破“分数至上”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从教育评价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克服唯分是举倾向,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的作用,从“育分”转为“育人”,引导家长和学生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选择。有了科学的评价选拔体系,家长才会克服攀比心理,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尊重生活规律和孩子个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学生的校外时间。

新规定、新政策不断推出,但学生的负担却没有明显减轻。中小学生减负,不能单兵突进,教学和招生协调联动方能奏效。按照相关要求,各地正在探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同时,还要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普通初中。只有在升学环节增加学生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的考察占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不以偏题怪题难题论英雄,中小学生减负的梦想才有可能成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减负  减负词条  育人  育人词条  转为  转为词条  在于  在于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