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关于校长陪餐,乡村学校该如何落实?

近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规定要求,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

其实,对于校长陪餐,实施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中小学都不会陌生,按照营养改善计划的要求,学生营养早餐校长要陪餐。至于此项规定落实如何,各地都存在程度不一的情况。此次出台《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再次明确要求校长陪餐,范围也由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扩展到所有学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村学校的校长陪餐该如何落实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难点问题。

乡村学校缺食堂。城区学校里,但凡有学生就餐需求的学校均有餐厅,学生可以集体就餐,校长也可以有地方陪餐。乡村学校呢?许多学校无食堂或食堂小、设施差,有的为应付检查临时找一间教室凑数,检查一结束就恢复原貌。这种情况无法实现或全部实现学生集中就餐的需求,校长陪餐也显得无地可陪,起不到监督沟通的作用。

乡村学校缺厨师。人数较多的学校食堂正常运行还能有保障,对于乡村学校特别是一些学生数少的学校食堂,正常运行是难上加难得大事。按照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原则上不允许对外承包经营,这也是为了守住学生饮食安全的底线,但有没有专业的教育餐饮公司来承担为学生供餐的工作呢?所以现实操作中,许多乡村学校将食堂对外承包,学校监管,承包者自负盈亏。在这样的情况下,愿意承包者寥寥,经常出现临近开学无人做饭的窘境。试想一下,乡村学校食堂正常运行都磕磕绊绊,校长陪餐如何实现?

乡村学校校长陪餐缺监管。乡村学校校长陪餐执行与否,由谁来实施监督监管,是落实好校长陪餐的制度基础。那么,由谁来监督呢?校内老师?虽然学生监督的可行度最高,操作性最强,但在乡村学校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具体实践可能性不大。因此,乡村学校校长陪餐随意性较大,落实可能更多的会体现在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软件材料上。

面对这些问题,落实校长陪餐就需要花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气,全方位的落实好陪餐制度,为学生饮食安全筑好防线。

一是解决食堂的问题。在学校建设、管理中,过多地将精力投向教学设施设备,人为地轻视食堂建设,无食堂、假食堂、面积小、设施差等现象还程度不一地存在。春夏等季节学生就餐还能行,无食堂的可以露天就餐,坐不下的也可以露天就餐,可到了冬天,不让学生到教室、宿舍就餐能成吗?这当然不成,学生就餐地点在变,校长陪餐如何分身?因此,建好食堂是校长陪餐的一个基础。首先要有食堂,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改薄项目等有利条件,用好国家对乡村两类学校的政策红利,让乡村学校有食堂,有符合标准的食堂。这种落实不能简单地看数据、走马观花地搞调研,要深入细致地做到、做好。其次要有设备。结合“明厨亮灶”项目加大对乡村学校食堂的倾斜力度,让乡村学校的食堂要动起来,转起来,让学生的食谱丰富起来。

二是解决人的问题。乡村学校食堂无人经营不是危言耸听,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学生少,收费高了学生无法负担,收费低了经营者无法维持,学校也无力对双方进行补贴,只能协商好学生的饭菜价格、监管好饭菜质量,时间久了运营不下去,经营者即会选择离开。至于更换经营者,亦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要从根本上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方面政府设置学校食堂公益性岗位,聘请专业的厨师来供餐,人员费用由政府买单,学校负责使用;另一方面让部分有厨艺且自愿退出一线教学的教师或后勤人员转岗,专门负责学生供餐;第三方面是组建区域内的教育餐饮公司,统筹区域内的学生供餐问题,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让其负责区域内全部学校的供餐,通过内部的调控来实现乡村学校成本虽高但能正常就餐的问题。这样,乡村学校校长陪餐也具有了更多的可行性,也可避免校长或其他行政人员“吃小灶”“走形式”的问题。

三是解决监督监管的问题。相比较城市的学校,乡村学校在家长、学生监督监管这块比较滞后,校长陪餐执行起来随意性会更大。所以,必须要有人监管,单纯地靠教师、家长、学生任何一方都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必须有三方甚至多方的共同参与,组建相应的监督委员会对校长陪餐进行监督,陪餐记录由学生填写,教师每周到食堂陪餐检查二到三次,家长每月不定期检查。还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对校长陪餐执行不到位、不执行的情况予以明确问责,并坚决落实到位。不然,只能是做做样子,威慑力不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乡村  乡村词条  校长  校长词条  落实  落实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