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摆正专职督学的位置,对学校发展而言很关键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是指向具体学校履行挂牌督导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报告》称,目前,全国近26万所中小学校配备了12万余名专兼职督学,其中,专职督学约1.95万人,兼职督学约10.38万人。 从数量上估算,专职督学已和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人员大体相当。

在“管”“办”“评”教育治理格局当中,与兼职督学的“一心二用”相比,专职督学是“专职评委”,是更为重要的存在,其心理状况、履职状况如何关乎一线教育督导的效能。

我本人就是一位专职督学,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体验专职督学的心理状态,观察专职督学的履职状况和工作常态。我注意到,目前,一些地方的专职督学一般由有学校管理经历的人员如卸任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担任;督学责任区的主任督学(或称“督学组长”)一般也由专职督学担任。

这个“职务”从行政化意义上看和中心学校校长“平级”。从这个组织架构看,专职督学是能够通过挂牌督导这个工作平台,心无旁骛“甩开膀子加油干”,也可以再次进入“激情燃烧”模式。但是让人担忧和令人不解的是,专职督学“事少”“话少”“场少”,履职不能进入常态化,还被“有意无意”贴上了“二线”标签,成了有劲使不出的 “一线”“二线”之间的“摇摆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服务专职督学履职的若干组织要素还不充分。

一是在《督学培训大纲》尚未出台的情况下,责任督学培训多为教育通识培训及一些挂牌督导的经验介绍,专职督学掌握的挂牌督导专业知识仅仅是《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等几个文件,开展挂牌督导更多地是“吃老本”,经验型督导,其专业权威没有形成。

二是区域范围内“教科书式”的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专职督学挂牌督导“摸着石头过河”特征还比较明显,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实务化、常态化、规范化水平不高。

三是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工作保障水平还不高。责任督学寄人篱下、借室办公、看人脸色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存在,教育督导经费较少顾及挂牌督导。四是责任督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对责任督学的考评过于粗放,绩效激励效果有限,优秀督学评选为尚未入政府教育表彰序列,专职督学晋职晋级路径没有明晰的路线图,专职督学的编制地位并未确立明确等。

其二,各界对专职督学存在“有意无意”的误读。在责任督学尤其是专职督学选聘的过程中,的确存在“强拉”“硬塞”的现象, “老龄化”现象突出,甚至有个别“问题”校长“发配”进入督学队伍的现象。这些现象经过加工、发酵,专职督学就被“有意无意”误读为“说了不算”的“二线”闲职。误读是一种真实心态的表现,也决定了专职督学“二线”闲着可以,“一线”真干事,却会遭遇“肠梗阻”。

如此一来,专职督学成了“想”和“干”、“一线”和“二线”之间的“摇摆哥”。专职督学这个原本“一线”的工作岗位成了“二线”闲职,对教育治理组织生态的负面影响很大,是需要县区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认真对待的。

专职督学结束“摇摆”状态,回归“一线”,“领导重视”、自我修炼固然很重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中观体制、微观机制,优化服务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履职的若干组织要素才是重点。

首先,要提高挂牌督导的愿景清晰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3]2号)中有一段表述:“实行挂牌督导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对学校监督指导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与学校和社会联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延伸教育督导的触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这可算是挂牌督导制度层面的工作愿景。但是,这个愿景到了基层,如不进行具体化处理,还是模糊的。没有看得见的工作目标、担在肩上的职责、抓在手上的实务作支撑和呈现,愿景模糊不清,导致责任督学不明就里、无所适从。因此,提高挂牌督导愿景清晰度,为专职督学“导航”,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其次,要加强挂牌督导工作实务化、专业化、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建设。没有相关的工作机制做保障,责任督学的职责只能“上墙”,却难以“落地”,成为工作实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督导行为。这“四化”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机制呈现出来的,是描述“必须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的责任督学及相关人员、机构、学校的“工作手册”。举个例子,《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中有“列席会议”这个督导方式,如果不对哪些会议必须列席,哪些会议可以列席,列席会议是责任督学自己主动去还是学校邀请等事项作出规定并明示责任督学、责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话,“列席会议”只能是墙上的一个词。同样,责任督学“列席会议”需要专业化支撑:坐哪个座位、讲什么话、什么时候讲话都要拿捏到位。“四化”机制建立,回答好 “挂牌督导之问”,挂牌督导才能由虚而实,专职督学才能因“有为”而“有位”,重新回归“一线”。

其三,要畅通挂牌督导话语系统。话语系统不畅通的背后实际上是权责不清。《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对责任督学的权力与职责是有清晰的表述的。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挂牌督导“可有可无说”还是很有市场的。没权没责,专职督学虽贵为“专职”,其督导结果却难以在领导办公桌上占有一个小小的位置,其话语权处于弱势,话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力自然也就微乎其微了。另外,话语信息传递机制、平台建设迟缓,受众面狭窄也导致挂牌督导结果影响力较小,效果有限。如此,“没人听”“听不见”,专职督学遭遇话语尴尬。因此,畅通专职督学话语系统,保证督导结果发出“好声音”,是挂牌督导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专职督学回归“一线”的关键点。

最后,要提高挂牌督导经费保障水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专项经费”,是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正常运转的前提和重要支撑。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专项经费”存在预算标准缺失、使用渠道不畅、使用主体不明确、账户建立障碍、经费使用制度没有建立等诸多问题。因此带来的问题是:责任督学寄人篱下,教育督导“主权”弱势存在;责任督学用于挂牌督导的工具如摄录设备没有装备或装备水平较低;责任督学教育类报刊订阅费用、课题研究经费缺失,督学专业成长受限;水、电、暖,办公用品、耗材等产生的基本运转费用,要求助驻地学校,看人脸色;责任督学激励依赖绩效工资,激励效果有限等。因此,提高挂牌督导经费保障水平是专职督学重回“一线”的瓶颈问题。

还有,提高责任督学管理、服务、激励水平,明确督学责任区及责任督学编制地位等也是专职督学回归“一线”的基本条件。为专职督学“安家落户”“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专职督学回归“一线”说难也不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督学  督学词条  摆正  摆正词条  专职  专职词条  而言  而言词条  位置  位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