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理想的家校关系就是双方“你情我愿”

最近,一位同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世上有两种“不舒服的身份”,都叫咱摊上了!一个是城里的家长,一个是乡下的教师。这种感叹引起了其他同事的共鸣。

确实如此。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教师,也在城里购置了房子,主要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尽管各级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教育的城乡差别仍然实实在在地存在,有些方面的差距甚至还有所扩大,比如文体活动场所和师资、信息化装备与使用等。作为教育行内人,对此当然是清楚的,所以作出让孩子进城读书的选择。

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肯定要面对相应的要求。说实在的,城里学校的一些要求是乡下教师不敢想的。

比如,我们学校有个老师每周都有一天最后一节课要请假,原来是要到他孩子就读的城里学校参与打扫卫生。当然,人家不说是让家长做,说是让家长“教”。咱农村学校可不敢这样想,更不敢这样做。

比如,有同事是城里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和乡下学校情况不同的是,这个家委会真的让人很忙,诸如购置学习资料、学习用品,甚至班上添置书橱、展板之类的东西,都要家委会协调落实。

比如,有征文活动要求发电子稿到邮箱,城里学校的家长就得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按时完成,生怕孩子错过了机会。而我们乡下学校老师布置这样的任务,就会面对家长“没有电脑,不会发邮件”的现实。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不论是作为城里学校的家长,还是乡下学校的教师,都得小心翼翼,谨慎从事。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自然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以及城乡社会情况的差别。

乡下教师经常听到学生家长说:“孩子交给你了,你多费心!”这里头有信任,但还包含一层潜台词是,孩子的教育就是你的事,是学校的事。要不学校是干什么的,老师是干什么的……而面对城里教师,家长们通常会说:孩子让您费心了,我还需要做什么,您就说。

说来说去,好像是在抱怨,但我真正想说的是,理想的家校关系,就是家校双方你情我愿,鱼水同欢。学校对家长的要求既能有助学生成长,又不过多增加家长负担,更不会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家长呢,充分理解和尊重学校为了学生成长苦心孤诣的设计,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但这种关系状态,可遇而不可求。不要说学校本身千差万别,家长们的现实条件和教育观念也各不相同。

当然,从管理层面讲,在制度设计上要划出一些“红线”“底线”,哪些事情是学校不能做的,也不能让家长做。但要明确那些事情是能做的,尤其是家长必须做的,好像又不现实。对家长真正具有强制性的规定,也就是必须保证适龄孩子入学这么一条。

家校之家从根本上讲是一体的,终极目的也是一致的,但这并不能消除双方在具体互动中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更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不要奢望用一种方法就能药到病除、皆大欢喜。同时,也不要因为一点言语差错或者某些“是非”,就阻断了信任和合作。总归要靠双方的信任、沟通乃至相互妥协,因为家校的关注点还是要统一到孩子成长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双方  双方词条  理想  理想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