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学校名气与校名并无多大关联

高校改名方兴未艾,变动最大的是普通院校,今年又有46所高校可能变更校名。在升级、改名带来的诸多现实红利面前,不少高校朝着层次更高、学科门类更广的方向靠近。(2月2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学校改名之风盛行,人们最常见的莫过于一些高校的“改头换面”。这些改名的高校无不希望拥有一个能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校名,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这点来说,这些高校更名的初衷无可非议。但高校要想真正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晋升到名校行列,仅仅靠更改校名却是舍本逐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无疑给一些普通高校发展指出了方向。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然进入了普及阶段,内涵式发展替代大一统式发展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各高校多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多下些功夫,或许比殚精竭虑地在更换校名上花心思要实在得多,也有效得多。

其实,放眼现实,不但是一些高校热衷于更名,就连一些基层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也跟风而上,一些学校动辄以改称一些看似大气或洋气的校名而引以为荣。殊不知,这一改着实让局外人士摸不清学校的所在区域或办学方向了,更让学校文化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如果学校仅仅停留在更名上,而不去千方百计地强化内功,从“高大洋”的校名看似乎是有“名校”味了,但学校的水平高低、内涵丰厚与否并不会同步跟进,而社会、学子和公众看重的依然是学校的办学实力。如果仅仅着眼于打造校名的“颜值”,尽管更改后的校名再大再洋,却并不会给学校的内涵发展带来多大帮助。

放眼世界各地真正的名校,诸如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等,尽管头顶“学院”而非“大学”的头衔,却培养出了3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办学质量一流而蜚声全球。事实上,一些名校的办学经验就是在启示我们:学校的发展重在提升内在实力,教育是最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深耕细作的,而不在于校名以及其他硬件设施的档次。

所以,校名的改换不可花太多心思,除了原有的校名的确与学校发展不匹配,或与实际的办学方向不一致等客观因素外,校名还是保持原样好。在某些人眼里看似古老或土气的校名,却往往承载了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文化底蕴,早已铭刻在数代校友的心中。

多方面看来,坚守传统的校名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否则,为了一个新校名,带来的不仅是一班人马的折腾,后来人查找识别和通讯上的不便,更有学校文化特色的丢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校名气与校名并无多大关联  校名  校名词条  名气  名气词条  关联  关联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