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信息技术设备不该成了摆设

据了解,近5年来,随着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发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受率从25%上升到90%,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度改善。但在部分地区,尤其在欠发达地区,设备有了,如何才能运转起来,却成了难题。(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有些教育管理者非常着急,“政府投了很多钱,把设备配上去,它怎么就不能发挥作用呢?”有的校长认为,老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理念、认识和素养不够,他们不会也不愿意用,也不知道用了之后会给他们带来多少便利。

事实的确如此。网络通了,电子白板安装了,教师、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品类繁多的智能电子设备已经成了许多学校的标配。但令人遗憾的是,政府花了这么多钱装配的设备,却在许多学校成了摆设,老教师不会使用,年轻教师不愿意使用,学生手中价格不菲的平板电脑变成了上网本和游戏机,教师仍然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独霸课堂。

信息技术设备不能用、不会用、用不好,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在其生活的最后几年曾多次感叹:“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乔布斯之问”也正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话题。笔者认为,要想让设备真正发挥作用,不再成为学校的摆设,必须在“用”字上做文章。

首先是能用。有些学校,不是教师不愿意使用这些设备,而是许多设备不能用。网速慢得出奇,半天打不开一个网页,视频根本看不了;电脑配置低得可怜,有的设备是商业网吧的捐赠,要么开不了机,要么经常死机;电子白板是冒牌的山寨版,使用才一两次,就再也打不开了。这些老旧的设备不但影响了教师的情绪,也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时间。因此,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教育部门首先要保证设备能用,要站在对师生高度负责的角度,不怕花钱,加大投入,为学校配备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

其次是会用。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互联网+教育”峰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迈入2.0时代,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技术性的问题,但是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才是根本性问题。所以,教育信息化,首要的任务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保证所有教师会用各种设施,在此基础上再来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互联网、电脑等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学会信息浏览、课件制作、视频制作和发布、各种软件使用等技术,同时还要提高自己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这些能力,就需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应用、课件开发平台使用、动画制作软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要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让全体教师看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再次是用好。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息技术设备要充分使用,不能闲置,只能用坏,不能放坏;二是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多种途径,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多种模式,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搭建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使用竞赛,并对教师日常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要通过使用效果的对比研究,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从能用到会用,再到用好,这只是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提出的起码要求。作为担当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教师,要尽快适应智慧教育的趋势,成为站在信息技术前沿的弄潮儿,引领学生用教育信息化武装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信息技术设备不该成了摆设  摆设  摆设词条  不该  不该词条  设备  设备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技术  技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