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是顺应市场需求之举

近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通知,各区教育部门要联合乡镇、街道,对现有无证幼儿园进行排查,采取“择优转正”措施,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给予支持和帮助,创设条件使其符合社区办园要求。(11月19日新京报)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幼儿“入园难”逐渐成为很多地区的普遍性难题。与此同时,部分民办幼儿园长期无证经营,对其管理问题陷入两难境地:默认办学,不仅违法违规,还存在安全隐患和管理纰漏;严管取缔,将导致不少幼儿无学可上。

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关不掉,不如调整政策,变“堵”为“疏”。在现今阶段,从问题出发,实行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值得一试。

“择优”在提高隐形标准。择优就是要选择在百姓中口碑好的、着实对社区幼儿的成长有助益的幼儿园。这和以往的材料评选、资质评选不同,其更倾向于由实际情况而定,靠事实说话。以往报道中,一些幼儿园即便有证,也存在一些虐待幼儿等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成员的反馈和监管乏力,“硬指标”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

我国幼儿园、托儿所的合格标准,在规模、师资力量、设施等方面,要求比较高。这是一些民办幼儿园难以通过审批的原因之一。这也使得在人口居住较为密集的小区,就有一所小型幼儿园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正如报道中所提到的,海淀区多地存在类似40多人,8、9个教师的幼儿园。显然,这一规模达不到《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标准。可如果根据市场状况降低标准,放松准入门槛,就不乏浑水摸鱼者。从这一点出发,“择优转正”不仅能够让“奋斗者”看到希望,也可以让“投机者”望而却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市场空间大,社会力量的注入必然会多,在支持的基础上需要的规范也就更多。以往,人们习惯将“规范”理解为矫正小错、淘汰大错,具有被动性。而“择优转正”符合市场环境下优胜劣汰的规则,可以“规范”办园者的思路,提升自我约束力。

此外,无证幼儿园“择优转正”是将选择权交给了市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能“大撒把”,必须跟进更多的配套措施。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还需加大,对于不思进取、严重违规的幼儿园仍要该惩则惩。同时,要建立淘汰机制,对于民意的反馈要进入滚动模式,让幼儿园持续接受社会成员监督,防止“择优转正”者一劳永逸,放松对自身的建设与管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择优  择优词条  转正  转正词条  顺应  顺应词条  幼儿园  幼儿园词条  需求  需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