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人工智能取代不了教师教育学生的温度

当下社会,人工智能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时在线地图代替人类向导,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搜索引擎是我们身边的“百晓生”,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苹果搭载的siri可以与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交互……

人工智能在高考考场上也有着非凡的表现,能用超短的时间就达到状元的平均成绩。它还具有深度自主学习的功能,这使得AI的知识储备是人类所望尘莫及的。有人提出:当人工智能可以用更精准、更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教师会被取代吗?我给出的答案是绝对不可能,因为教师在与学生教学互动中所表现出的学情关注、身心关怀、道德引领,都是目前的AI所无法企及的。

就目前的“弱人工智能”而言,它所能和人们进行的交互仅能界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集一些基本信息。而老师教学中所说的学情是指学生的整体情况,包含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与老师之间的感情等诸多方面。优秀的教师不仅会关注孩子现在的高度,更会关注他能以何种途径攀爬,这是AI无法做到的。既然无法全面地评估孩子的过去,即使AI储存了大量科学的教育路径,也无法寻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确实为人们进入新型的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一个平台,但这种学习的发生完全基于学习者有很强的学习动机的前提之下。当学习者学习动机弱或者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时,它只能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上的不足、错题中的逻辑归因。但人不是一台精准的机器,会受到情绪波动、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大部分儿童而言,这些负面因素的排解都是需要成年人参与的,他们需要被理解,而非浅薄的了解;需要共情,而非简单的倾听,但人工智能给不了学生心灵上的温暖。

柏拉图说过,“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蔡元培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教育起到的是一个点火作用,它是要激发一个人继续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而产生这样的觉醒,绝不仅仅靠知识上的灌输,故而AI所做的事情,从根源上来说算不上是教育,它只是帮助我们学习的一个工具。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老师那期待的眼神、肯定的笑容、宽容的爱抚,都可能促成一次心灵的转向。而机器屏幕上显示的文字、音响里发出的模拟人声,会有这样的温度么?

真实的教育还应该是生活化的,它包括很多的道德感化,需要老师身体力行。以德育人,需要身教与言传并举,说教式的教育无法深入人心,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道德榜样的形象,所说的话就会产生更高的公信力,这种建立在人格魅力之上的教育加成,是人工智能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

AI绝不可能代替人类教师,但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让教与学不再受到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充分整合了学生与老师的碎片时间,让信息互动及时快捷。同时,它的存在也给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科领域的那“一桶水”,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道德发展,要铭记教育的根本,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唯有从唤醒的角度从教,才能真正体现我们作为“人本”教师的真正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词条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词条  取代  取代词条  温度  温度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