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绘画作品被老师掉包,是教育信仰的缺失

前不久听朋友说,她的孩子代表班级参加了以“党是阳光,我是苗”为主题的绘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可是让她焦虑的是:获奖作品不是孩子自己画的那一幅,孩子说那是老师画的。我不禁感到惊愕,朋友带我一起去文化馆乒乓球室证实一下。

朋友把我带到有其孩子名字的作品前,我看到绘画笔法娴熟、线条流畅、主题鲜明。朋友说,孩子很蒙圈,这画连颜色都不是他涂的,因此孩子显得失落而困惑。放眼望去,这满墙的书画作品,我不知道有多少真正出自孩子们之手。特别是幼儿园的绘画作品,稚嫩的笔触、奇思妙想的构思、童话世界般的奇异色彩、“涂鸦”般的自然可爱,都不见了痕迹,代之以太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太过实在的主题体现、笔触及色彩的涂画恰到好处,这还是孩子眼中心中的世界吗?

老师们纷纷李代桃僵,也许是为自己学校、班级争荣誉,又不满意孩子的作品,因此掉包,可谓用心良苦。可是,以孩子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等教育理念,在现实的功利面前纷纷溃退了吗?

作为教育者,老师们难道忘记了教育的出发点?比赛、选拔等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兴趣,给孩子们展示的舞台,是为了发现孩子,开发孩子们的智慧和潜能。特别是为孩子们指明方向,并激励他们,在自己兴趣爱好的道路上坚持下去,感到自己的奋斗并不孤单。须不知,成就感或者挫败感,都能让孩子们受益成长。

然而,为了成就感、荣誉感而弄虚作假,对孩子们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孩子年幼还不能明辨是非,还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喜欢模仿,而“微环境”就是他们的全世界,他们的人生底色就在这里涂抹。其次,孩子会因此开始怀疑人生,反感成人的虚伪,以偏概全,看不惯这个世界,不服所有人,因为这些人不值得他们信服,并慢慢生出叛逆。

或许,老师们认为孩子们不会知道,非常隐秘地做着这一切,可是,韩非子说过“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更何况,我们要求孩子们“知行合一”,孰不知“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

不能深谙这些道理的老师,究其原因是其教育信仰的虚无。朱自清先生认为“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应努力成为以教育为信仰的人”,而有教育信仰就会明白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懂得每一个教育细节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影响,或显性的,或隐性的。

如果教育者理念落后、功利心重,没有教育信仰,就只能使活动多维功效缩水,甚至还生出许多负面的效应。教育者应该秉执一切为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花心思策划好教育活动的每个细节,就绘画比赛来说,首先主题要切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说孩子们听得懂的话”,如果幼儿园的孩子比赛就带上政治色彩,实在滑稽。活动评比要公开透明,理性认知,对幼儿的作品应该用幼儿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

因此,对诸如将书画作品掉包、虚报高考加分项、花钱拉票等行为都应唾弃。因为,明白并信服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惊悚于这些行为将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教育中的许多乱象,都是因教育者缺乏教育信仰,因而对教育缺乏敬畏和忠诚所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掉包  掉包词条  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词条  缺失  缺失词条  信仰  信仰词条  老师  老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