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忽视了模仿就是忽视了教育

近日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剧中的很多情境都和教育相关。如陈海的儿子“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挣5块钱。

这样的情节并非虚构,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

“孩子的世界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交易’?”有观点认为,孩子的世界里出现的这种类似成人世界中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是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正如《人民的名义》中陈海的父亲、小皮球的爷爷陈岩石所说,“那还不是大人的世界出了问题,把孩子给带坏了。”

教育不能忽视孩子的模仿。长期以来,孩子模仿的天性被教育界所忽略,总是认为教育是在课堂上发生的,甚至不少教育专家也认为课堂就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中不知不觉演变为课堂教学,教师的教书育人也慢慢退化为“教书”。即便是诸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各种学习理论被广泛传播,但实际学校教育中依然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生“人”的因素,也忽略了学校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上,习惯于通过考试和作业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简单的刺激反馈,没有或很少有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展示;在生活上,教师、家长、校长们毫不掩饰自己行为的恶劣的一面,似乎只要他们不主动教学生作坏事,学生就不会从他们的行为上去“模仿”。

有心理学家言,学生成长的关键在于“微环境”,在一个好的微环境中,学生会通过模仿天性来认识社会。反之亦然。是的,校园暴力有多少不是因孩子儿时从教师或者家长的暴力行为上“模仿”进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贿选有多少不是在生活中的贿选得不到惩处而“模仿”得到的?学生仅有的道德上的正义感又有多少不是因为社会上“好人不得好报”而被吓得不敢“模仿”的?……

近些日子有不少教育专家呼吁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是当我们的教师们、家长们、校长们都不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反而通过学术不端的行为来为自己谋私利,我们身边的孩子能模仿到好的东西,进而将之“发扬光大”吗?

可以说,忽略了模仿,就是忽略了整个教育。重视模仿,重视“身教”,也才是重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方是完整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忽视了模仿就是忽视了教育  忽视  忽视词条  模仿  模仿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