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服务社会是大学摆脱封闭化的必由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些大学存在自卑心理,正在将自己逐渐封闭起来,面对外界对“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需要”等质疑,反驳称学校负责培养批次,学生成才与否需要社会的再造。他还指出,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培养人才,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服务。如果脱离社会本身,那么,我们所从事的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必然将被社会边缘化。

素有“象牙塔”之誉的大学,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这一问题正成为当下部分大学教育生态的真实写照。王树国指出,原有的大学教育体制以及大学生正在与社会的高速发展“脱节”。虽然在现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开明的时代,人们对大学生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越来越持一种包容的态度——中文系本科生卖猪肉、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当网游主播等现象,正在被赋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积极解读,但隐匿其中的学用脱节问题不应被忽视甚至无视。

学用脱节的背后,是大学服务社会意识和能力的孱弱乃至缺失。部分高校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纵向思维明显,满足于“等靠要”,缺乏服务社会的激情和动力。有的高校把目光盯在财政拨款、纵向课题上,而对于社会急需的横向课题关注不够,与企业的联合攻关也存在短板。显然,这一思维理念需要更新换代。如果大学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治校所需要的横向思维,对社会变化和需求研判不足,不愿、不会、不敢服务社会,那么,必然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被社会边缘化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即便是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也非不重视服务社会。王树国指出,以上世纪为例,大学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互换岗位工作的现象很常见。对于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高校而言,和社会接轨、积极服务社会的做法也令人回味和欣慰。对于当下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高校而言,更应不忘初心。

一是要在融入上下功夫。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五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要做好融合而非各自为政。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服务社会是保障这一任务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纽带。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高校的角色定位正从过去的适应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支撑引领同步”。因此,高校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将服务社会的理念更加有效地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全过程。盯住社会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案和内容,不断加大服务社会的力度,方能使高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都要做到视野开阔,把握时代脉搏,倾听社会声音,顺应社会潮流,在不忘初心中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本领和水平。要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有条件的老师在职创业甚至离岗创业,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落到实处。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坚守立德树人这一初心的前提下,加强横向课题研究,密切与社会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健康发展。

三是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重视实习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在一起。青年人具有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勇于尝试的特点,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走出校园,到社会实践中去增长才干,锻炼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青年学生在校创业甚至休学创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尽可能地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同时,还要做好对于大学生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的及时总结工作,及时改进高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所教授或所研究的内容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推进大学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必由之路  必由之路词条  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词条  封闭  封闭词条  摆脱  摆脱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