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每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背后,都有社会的影子

元旦期间,笔者回家探亲访友,见到了一位在农村教育战线的同学,谈到目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时,他说,现在物质生活是好了,但孩子们的心理却越来越不健康了,或是承受力差,受不了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或是缺乏自我认同,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悲观等等各种情绪障碍,不是厌学、逃学,就是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同学所描绘的现象很是令我吃惊,但想到平时所见报端的一些新闻,也就了然。近些年来,农村中小学生因为想不开而采取过激行为的事例还少吗?有因为考试不理想,就突然跳楼自杀的;有的因为父母要离开,拔掉头发自虐的;有因为没做作业被老师问起,就离家出走的……悲剧发生在这些祖国的花朵身上,总是让人格外痛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5年4月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曾指出,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在性格、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大城市学龄儿童更多的心理问题。“空心化”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也面临着“空心化”危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同学给我的解释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学校和教师过分追求成绩,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但我明白,这只是表面原因而已,远非问题的根源所在。

社会转型期,节奏快、压力大导致成人世界充满焦虑和困惑。环境使然,这种焦虑和困惑也蔓延到了孩子身上,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缺乏陪伴和沟通,再加上学校也少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孩子们的不良情绪难以纾解。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2年修订),推动与指导在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文件,也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事实上呢,据我的同学讲,学校虽然也设了心理教师的岗位,但多由其他老师兼任而已。而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非专业人士,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加上分数考核的压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要么没时间理会,要么让其退学。“所谓的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室最终沦为摆设,名存实亡。”同学叹道。

但我更想说的是,孩子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成人世界的影子。每一个心理不健康孩子的背后,我们都能读出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抑郁封闭,背后可能是留守孩子的思亲之苦;沉迷游戏,背后可能是学校精神生活的贫乏单调;烦躁悲观,背后可能是看不到前行的目标和动力……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传染病”,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防止孩子们“感染”不良情绪,让他们的心里“亮”起来!

近年来,我们乐见一些地方和机构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上的探索,一些公益机构更是一马当先,积极问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6年8月,基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这一社会问题,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推出“心悦行动”公益项目并取得了不菲成绩。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心悦课堂”、“心悦互动乐园”、“心悦奖学金”、“心悦悦读”、“心悦教师奖”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中,多角度引导和支持处于6至16周岁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有爱、包容”的成长环境。

显然,只有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一家力量远远不够,社会各方应协同合作,共同建设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决不要忽视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当他们站在我们面前,不妨问问他:你快乐吗?喜不喜欢现在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培养一个健康快乐,而不是看似什么都有、实则内心问题重重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影子  影子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