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集团化办学不是母体基因的简单移植

实施集团化办学是诸多地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一般而言,集团化办学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名校办分校,即优质学校以自身为母体,培植、拓展、延伸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化;另一种是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式发展,以实现集团校内各子校人员的合理流动,管理的步调一致,进而提升集团学校整体实力。

两种办学模式有效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增殖。然而,对于集团化办学,不能绕开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既让母体的优势基因成功移植,又不至于集团内部千校一面,子学校缺失个性与特色。

优质学校的办学成果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不仅取决了学校的历史传统,而且取决于地理位置、师资水平、校长理念、政策扶持等等。优质学校开办分校或引领薄弱学校,都不是母校基因的简单移植,因为地理位置、学校环境、师资水平、文化积淀都不一样。集团校管理人员应正视差异,科学管理,积极引导,实现集团校内部各校的和谐共生,提高集团校整体办学水平。

学校的发展需要专业引领,集团校办学模式的思路就是通过集团校母体学校高水平的管理,影响、改变、引领、促进其他学校,从而实现各校管理的全面提升。这种辐射既是有形的影响,又是无形的引领,绝不是管理措施的生搬硬套,复制粘贴,而是基于校本特点的二次创生。

集团校母体对子学校的影响应当侧重管理理念的输出,而非技术性的支持。管理方式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具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也呈现着多样化特征。子学校应当深刻把握母体学校的核心管理理念,校长的发展思路、管理理念以及学校的办学精神、文化内涵等等。只有深刻把握母体学校管理理念的核心,并通过本土化的迁移、创生、发展,构建全新的管理体系,才能尽可能地吸收母体学校管理精华,实现集团校各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处于集团校管理金字塔尖的重要角色是集团校的总校长,总校长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各校的发展走向和发展水平。事实上,集团校总校长对各分校的管理应当是一种宏观式的管理。不管是何种办学模式,集团总校校长只能为各分校提供发展思路与宏观性的指导,不能也不应该左右分校校长的思想,用集团总校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模式硬性要求分校必须贯彻执行。集团总校校长只有给予各分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充分相信分校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为各分校提供充分发展的可能,才能实现集团校的百花齐放。

当然,尊重集团校各学校发展的自主权并不等于放羊式管理,集团校之所以称之为集团,不是因为挂着同一块牌子,而是因为拥有抱团优势,可以充分发挥集团校内部的协同作用。集团校加强内部协作,不是要求步调一致,而是力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集团校各校应当在总体愿景下,在集团总校的宏观指导下,共商大计,分享智慧,合作探讨,建立有效的联席协作会议制度,共同发展。

集团化办学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而这仰赖教育管理者的不懈努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集团化  集团化词条  母体  母体词条  办学  办学词条  移植  移植词条  基因  基因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