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施行校长职级制需完善管理评价机制

据报道,珠海市将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四级十档”的校长职级制。实行校长职级制之后,将实施校长绩效工资。校长绩效工资总量按教师绩效工资平均数1.1-1.5倍计发,所需费用分别由市、区财政专项拨付。校长不再参与所属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8月15日南方都市报)

校长职级制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实行校长职级制能够有效推进校长校际间的合理正常流动,打通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校长交流的阻力,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过,推行校长职级制会在操作层面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对校长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职级制等同于校长管理专业技术等级的认定,管理较之教学更抽象、复杂,因而,评价起来并不容易,需要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予以系统科学的认定。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校长管理能力的认定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将学校办学成果等同于校长管理能力,以至于对校长的评价沦为对学校办学成果的评价,造成优质学校成就名校长,而非优秀校长成就名校。二是将校长个人外显成果等同于专业能力,在评价校长过程中过于注重可量化、可累积、可考察的显性成果,如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等,促使一部分校长通过行政手段获得外显性荣誉成果,以至于造成管理者与教师关系紧张。三是将上级评价等同于领导说了算,以至于校长眼睛往上看,动用各种资源讨好上级领导,无视师生的需求,使学校管理行政化意味愈加浓烈。

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推行校长职级制,笔者认为,对校长管理能力的评价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校长管理的提升度。对校长的评价不同于对学校的评价,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总体发展状况的因素很多,不仅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更取决于学校的师资水平、校园文化、管理团队、运行机制等等。因此,必须从学校整体状况出发考察校长的能力,给予校长客观公平的评价。此外,虽然学校管理状况与发展水平是校长管理的重要成果,但在考察这一重要成果之时也应确立发展性思维,通过发展性评价重点关注校长管理对学校的提升程度。

二是注重综合性评价,关注校长管理的专业性。校长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开发与领导力以及协调能力。评价校长不能仅仅关注外显的成果,更要关注内涵。要从量化评价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通过专业能力测试、校长专业论坛等平台全面考察校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校长评价更具专业性与科学性。

三是注重多元性评价,关注校长管理的认同度。在评价校长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化评价,让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去。从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性考察校长的综合素质,使评价更具客观性,更有说服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职级  职级词条  施行  施行词条  校长  校长词条  完善  完善词条  机制  机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