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考花样加分给教育公平减了分

近日,各地中考大幕渐次落下,不同于考场上实打实的较量,中考获得加分意味着孩子能在考试枪鸣响前出发,与起跑线前的其他考生拉开差距。而在1分之差就能掀起排名变动的中考面前,加分项目所带来的5分、10分甚至20分的差距,显然无法令家长们毫不在意。(6月27日人民日报)

我国普通高中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中考招生考试基本上是由地市级城市的教育部门组织实施,所以中考加分政策不尽相同,但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政策类加分,也就是从社会公平正义角度出发,照顾一些社会群体,例如少数民族、烈士子女、见义勇为者子女、华侨等;二是鼓励类加分,就是调整唯分数评价人的不合理,尤其强调对特长的加分,比如体育、文艺、发明创造、竞赛等。

然而,这一初衷良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加分的客观透明以及中考的公平公正。

一是加分项目泛滥。加分政策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向里面装。家长在本市投资500万可加10分,从业10年以上(含10年)的环卫工人子女可加4分,全国劳动模范子女可加5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加分的项目与受惠人群不断扩大,受惠人数与比例迅速提高,导致单纯的中考成了“拼爹”的舞台。

二是加分政策固化。中央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了,部分城市农村独生子女中考还在加分;有些城市中考满分由880分调整为600分,加分幅度却仍然不变;各种五花八门的竞赛都可以加分……加分政策不能与时俱进,造成了新的不公,引发各种矛盾。

三是加分管理混乱。多数加分认定不由教育部门负责,而是由民委、体育局、科协、公安户籍等其他主管部门认定,相关部门把关不严,也缺乏有效监督,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与体育特长生(二级运动员)这两个加分项上,出现了严重的舞弊现象。

从社会公平正义、全面评价学生的角度出发,中考加分政策确实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为了维护中考公平,减少社会矛盾,施行精准加分,尤为重要。

首先要精准设立加分项目。把加分项降到最低,取消与公平公正、全面评价考生无关的项目,同时对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进行科学认定。

其次,精准认定加分考生。将加分认定权力收归教育部门,其他部门提供加分依据,并加强管理,例如对体育特长生(二级运动员)进行测试等。正式加分前,教育部门将加分考生以及他们的加分缘由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最后,精准履行加分责任。教育部门作为中考加分的唯一责任单位,一旦被群众发现加分行为有问题,教育部门必须负责解释。若个人或其他单位出现舞弊行为,教育部门须取消考生的加分资格,情况严重的可呈报上级单位,对舞弊者进行更严厉的处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考花样加分给教育公平减了分  加分  加分词条  中考  中考词条  花样  花样词条  公平  公平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