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师职称评聘真有那么不堪?

近日,中国教育报及中国教育报微信、好老师微信推出了有关教师职称评定的系列报道,引发广泛热议和关注。中国教育报微信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近3万名教师参与。结果显示,54%的教师认为职称评定非常不合理,建议取消;37%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层面需改进与完善。68%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职称评聘不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7月6日中国教育报)

七成教师认为职称评聘不能反映真实水平,五成半建议取消。从调查结果来看,职称评聘似乎已成了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妨碍教育发展的罪魁祸首。现行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真的这样不堪?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缺乏严肃意义的微信调查,其结果除了反映出某些地区的教师职称评聘存在问题之外,只能折射出部分教师在职称评聘时期望太大,与现实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首先,微信调查的调查对象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网络以其巨大的容量和便捷的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网络时代对于网络的合理使用确实已成为肩负知识传播使命的教师的应有技能。但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真正专心于教育教学,专心于教育科研,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教师,往往是不屑或没有闲情参加网络的各种调查。

假如你走进学校,走进教师办公室,你就会发现那些平时专注于手机屏幕的“低头族”和喜欢夸夸其谈、寻愁觅恨的“愤怒族”,大多不是学校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的骨干力量。这部分人整天浑浑噩噩,上课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参加远程研修找不到登录平台,是典型的现代信息技术盲;但一遇到不需动脑,动动指头就能宣泄自己“边缘化”感受的调查或投票,他们必然奔走相告,积极参加。

其次,当前的职称评聘虽不十分完美,但基本上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笔者所在的地区,至少所在的学校,每年的教师职称评聘大抵是公开、公正和公平的。教龄工龄、政治思想表现、教育能力与实绩、教学能力与实绩、教改能力与实绩等,都有十分明确的量化评分细则;学校各处室有大部分计分材料的原始记录,少数没有上报学校的如论文发表之类的材料都要经过认真审查;评分过程公正透明,评分结果公开反馈;公示到位,有错必纠。

每年初评分一公布,也会有人提出异议,但老师们往往在对比了别人的评分材料后发现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也就心平气和了,希望通过自己来年的努力以新的成果再次参评。每年职称评定都是同科目同级别教师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那一两个人胜出。怎么可能没有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呢?

至于指标少、教学能力方面的唯分数论、城乡一个标准农村教师吃亏、终审评聘时的暗箱操作等,那并不是职称评聘本身的问题。指标少才需要评,才能激发教师队伍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能力方面的唯分数论确实是个问题,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解决;城乡一个标准农村教师吃亏,也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区在政策上开始给农村教师以倾斜,有些地区甚至采用城乡分块提供指标的方式进行评聘;至于终审评聘时的暗箱操作,那确实是典型的违规违纪行为,但那毕竟只是极个别现象,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就行,何必因为这一极个别现象而把职称评聘一棍子打死呢?

教师职称评聘确实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并不是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职称评聘真有那么不堪?  职称评聘  职称评聘词条  不堪  不堪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