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权力不再“任性”,教改才不会“翻烧饼”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在关于“教育决策需建立在事实证据基础上”的提案中指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无视现实情况而只是由拥有决策权的人凭藉自己有限的理解、假想、预测取代全面的调查、论证和科学的判断的现象司空见惯,导致有些教育政策出台呈现短视性、随意性。譬如,一会儿让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剥离,一会儿让职业院校回归行业企业;一会儿民办高职升本成风,一会儿又让升本的600多所本科院校转为职业学校;先鼓励公办学校“转制”试点,后来又要“转制”学校“不进则退”等等,这种“翻烧饼”现象让学校办学者无所适从。

在笔者看来,这种“翻烧饼”教改,可谓“任性教改”,而“任性教改”的背后,是任性的权力,由于主导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受制约,因此,就可凭个人的意见做出决策,即便有科学调查依据放在眼前,也可能不被采纳。不建立教育民主决策机制,教育决策就会建立在权力之上,而非事实证据之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同样适合教育管理、决策。

以乡村学校的撤点并校为例,我国不少乡村地区事后出现大量后遗症。在撤并时,就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有的村民甚至给当地官员跪下,声泪俱下说出撤掉学校后,孩子上学路太远,安全问题严重,孩子太小,不适合寄宿等等,恳求不要撤点并校,可还是被地方政府部门强拆,说是为了加强统一管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撤点并校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孩子怎么上学,并入之后,学校的班额如何,没有调查数据吗?都有,可是官员们根本不看,他们出于长官意志一心想拆,老百姓不同意,就强拆——各地推行强制并校有好几年时间,而且还把强制拆并,作为地方政府“有魄力”的表现。

还有,我国一些城市,规划随新领导上任而调整。有的学校的老校园被纳入城市发展新规划,要求搬迁,可是,对于搬迁校园,没有任何听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校友意见的过程,就要求学校无条件执行。近年来,这类校园搬迁,已经闹出多起群体性事件,老校友控诉毁掉学校历史,教师抱怨搬迁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学生和家长也不同意。那么,领导凭什么就做出决策呢?大多出于政绩、形象工程,和某些利益交易。甚至,有的城市规划三年一变,学校建好之后,原来的规划被推翻,校舍还没使用,又要被推平,另作他用。拿科学依据给这些决策说事,是以“天真”对“任性”。应该做的是追究滥用权力、决策失误之责。可这样的问责少之又少。

只有切实建立教育的民主决策机制,要求任何教育重大决策,都必须纳入立法程序,不是由行政部门拍板、决策,才能有效约束权力。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用科学的调查、客观的数据作依据。比如高考改革,有省市前一年要求取消英语听力,依据是对农村学生不公平;可一年之后,又恢复听力,依据是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读写,似乎都有道理。可这种一年一变的改革,太随意,考英语听力究竟对乡村学校有何影响,这需要详实的数据作决策依据,不能就拍脑袋;如果有民主决策程序,举行公开的听证会,那么,既要英语教学重视听说能力,又不影响乡村学生的决策,就不是简单取消听力考试,而应该是对乡村学生进行补偿,或者改善乡村学校师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我国推进教育改革,要求政府放权给学校,学校实行现代治理,核心都在于有限约束行政权,不能由行政说了算。在国家、政府层面的重大教育改革,需纳入立法程序,做到于法有据;在学校层面的办学战略,需由代表广泛的学校理事会讨论、决策,而不是一把手拍板;在学校内部的教育和学术管理,应行政权、学术权、教育权分离,教育事务交给教授(教师)委员会,学术事务交给学术委员会。只有实行教育的现代治理,才能让权力不再任性,让教育发展遵循教育规律,防止教育被任性的权力反复折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改  教改词条  烧饼  烧饼词条  任性  任性词条  权力  权力词条  不再  不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