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明末内帑几千万 崇祯皇帝真的是守财奴吗?

   崇祯皇帝,是一个充满了戏剧性的悲情历史人物,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的争议。比如,崇祯是否真的是个守财奴?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都不愿拿出自己的私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的文章是这么说的:

崇祯很勤勉,但他做十件事,有八九件事是糟糕的。最明显的一条,崇祯绝不肯动既得利益集团。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打到北京城下,北京的守军没有饷,不愿作战。到了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崇祯急得不得了,派太监向大臣、皇亲国戚、太监要求捐款。但是众人都哭穷,都说“家银无多”。崇祯生了气,这些人才老不情愿地拿钱出来。最多的是老皇亲张国纪捐2万两,皇后的父亲捐1万两,退休太监头司礼监王之心最富,纷传家产在30万两以上,但只肯认捐一万两。大学士(相当于国务委员)陈演说自己向来清苦,一毛不拔。李自成把北京打下来后,大将刘宗敏把明朝的皇亲国戚、高官显贵抓起来拷打,逼迫他们交钱。陈演被拘,派人送4万两至刘宗敏府,他的家仆告发说他的钱还有很多,于是刘宗敏派人搜出黄金360两,白银48000两;太监王之心家搜得白银15万两,珍玩珠宝大抵价值也在15万两左右;皇后的父亲家搜得白银53万两。而崇祯自己的私财——内库“镇库银”,被抄走的数量更为惊人,据王家范先生估计总数为白银3700万两,黄金为若干万两。到了这个时候,崇祯还不肯动自己的私财,也没有真正去动那些既得利益者,你想他哪里是什么明君,真是昏君,所以有些学者同情崇祯,我是不敢苟同的。

接下来,我们就这个问题要给大家分享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作者对崇祯是守财奴也提出了质疑,并作了详实的考据。供大家参考。特别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的授权。

崇祯内帑的神话

摘自:《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增补本)》

作者:杜车别

出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10月

关于崇祯内帑问题,谎言可谓甚嚣尘上,谬种流传,影响广泛,甚至连一些专家学者也未能幸免。据说崇祯的内帑里有的是钱,几千万两白银是少算的,几亿两也不算多,说成是金山银山都不夸张。崇祯这么焦头烂额地催征赋税,都是他自己小气舍不得花钱,最后被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时候,还守着几千万乃至上亿两白银不放,最终落得个上吊自杀的结局。

真相如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变卖宫内器具贴补军饷

(1)关于内帑的直接记载

据《崇祯遗录》,锦衣卫佥事王世德这样说:

熹宗在位七年,神宗四十余年蓄积扫地无余。兵兴以来,帑藏悬磬。尝将所铸银甕、银盎、鐏鼎重器输银作局,倾销充饷,故饷银多有银作局三字者,此人所共见也,空乏可知。廷臣动请内帑,夫内帑唯承运库耳。钱粮解承运库者二,一曰金花,一曰轻赍。金花银所以供后妃金花、宦官宫妾赏赍,轻赍银所以为勋戚及京卫武臣体禄,随进随出,非如唐德宗私库,聚而不散者。然而发之屡屡矣,安有余赀。野史谓城破,大内尚有积金十余库,不知十余库何名。承运库外有甲字等十库,贮方物也。天财库贮钱也,以备内外官员军校赏赐。古今通集库,贮书画符券诰命一也。东裕库,贮珍宝也。外东库,贮方物,无金钱也。库尽此矣。城破,唯东裕库贮珍宝存二耳,安得有所谓十余库积金者。而纷纷然谓上好聚敛,内帑不轻发,岂不冤哉。草野无知,传为实,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据姚雪垠之文:

史淳在其所著《痛余杂记》中也反驳此说,并引曾任户部官的吴履中的话以证实他的意见:吴喧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这两则记载清楚表明,崇祯末期内帑早已一干二净。崇祯以皇帝之尊而至于在臣下面前堕泪,其中情形可想而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崇祯  崇祯词条  守财奴  守财奴词条  明末  明末词条  几千万  几千万词条  皇帝  皇帝词条  
明朝

 明朝集权的君主制

朱元璋很早就注意到占领区内的政权建设。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他率军攻下太平后,即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召陶安参幕府事,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