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蝉声渐断立秋至

  每年8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交立秋节气。“立秋”三候的景象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秋”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之日凉风至”,“早晨立了秋,晚上凉甩甩”,明确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

  “立秋”不仅表示秋天的开始,也预示着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从字面上解,“秋”从禾与火,其含义实际上就是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古历书写得很清楚,“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在山西榆次,就有“立了秋,挂锄钩,消消闲,等秋收”的农谚。

  不过,按照现代气候学划分四季之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22’C以下为秋季开始,除常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节气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秋来得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在8月中旬才进人秋季。一般年份里,北京9月中旬开始人秋。10月上旬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当秋的脚步踏上“天涯海角”的海南省时,已快到新年了。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是收获的季节。谚语“立秋三天遍地红”的“红”字,即是庄稼成熟之意。所以,自古人们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礼记·月令》中记载,立秋日的前二天,太史便要渴告天子某日为立秋,天子于是开始斋戒。到了“立秋’旧,便亲率三公九卿及诸侯大夫,到西郊九里之处设坛迎秋(即“郊祀”),迎秋回来后,天子要搞赏三军将士。又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树移人殿内,等“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

  “秋来了!”奏毕,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民间于“立秋’旧,妇女们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插于鬓边,并用红布剪成葫芦形,缝在孩子后据上,用以祛疾病。识字的人则在大红纸上写“今日立秋,百病俱休”几个欢快的字,贴在墙壁上。

  在江苏盐城北部地区,还有“摸秋”之俗。即于“立秋”之夜,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追究。此俗相传始于元代,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据传,在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焚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不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士兵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士兵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设法开脱士兵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士兵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恰好是立秋节,从此便留下了“摸秋”之习俗。如此等等,都表现了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安然。

  的确,在一年四季之中,秋天应该说是最为宜人的了。正是“乳鸭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不冷不热,秋高气爽。但美妙的秋风,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惬意的时候,也易使刚走出暑气的人着凉。于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换,人们想出了种种对策。

  从唐宋时起,就有“立秋”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用7一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防痢疾。到了清朝,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为标准。瘦了当然就要“补”,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一般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炯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俗传在河北、天津一带,“立秋”这天,家家事先买好西瓜,晚饭后围而食之,谓之“咬秋”。据《津门杂记》载:“立秋之日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此俗提醒人们,秋凉了,要注意添衣和饮食,防止着凉生病。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在杭州一带还流行食秋桃之俗。即“立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待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在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之俗呢,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下雨万物收”,“立秋三场雨,批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季晚稻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此时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生长量,争取高产优质。否则,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

  “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古人认为,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必须顺应天意,顺乎四时。因此,“立秋”后,也就进人了肃杀的季节,“秋后算账”一词就由此演化而来。在古时,“立秋”以后,法官们要对有冤情的给予平反,对罪证确凿的执行“秋决”;将士们则要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

  “立秋’旧为何种天气就十分重要,以农为本的农人,对此时和未来的天气就十分关心。先人们总结的农谚就云“秋前南风雨潭潭”,“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用“立秋”景象预测未来收成的谚语还有“雷打秋,冬半收”,“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前一条说的是,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后一条是说,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早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蝉声渐断立秋至  立秋  立秋词条  蝉声渐断立秋至词条  
茶文化苦荞茶

 苦荞茶能吃吗

苦荞茶能吃吗  苦荞茶,也称为苦荞麦茶,已在几种不同的文化中使用了很长时间。如果您正在寻找茶架的新成员,或者只是想了解苦荞麦的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康益处,那么请...(展开)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佤族的传统节日

佤族  “佤”是民族自称,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称“布饶”、“阿侃”、“阿佤”、“阿卧”等,但都是“山居人”的意思。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盟和沧源两个佤族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