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珞巴族年节

  各地过珞巴年的日期虽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的劳动之后。都有预祝丰收的意思。在年节前夕,珞巴族人家忙着春米、酿酒、杀猪,富人家还要宰牛。希蒙珞巴过年时,要把宰杀的猪或牛,连皮砍成块,分送给同族的人家,反映了集体分享劳动果实的古老习俗。牛头骨要悬挂在自家屋内,世代留传,作为辛勤劳动的记录和富有的象征。

  珞巴人欢度年节,一般要举行传统的仪式,祈祷丰收。墨脱达木、卡布、金登一带的珞巴族人家,在除夕的这天,要在自家的库房内杀鸡,为来年准备播种的种子。还有的珞巴族人则用一根木棍,在上面粘贴多种颜色的鸟类羽毛,代表祖根,象征繁殖由巫师在村里挥动颂经,人们围拢来跳舞,并发出“哦、哦、哦”的声音,预祝来年的丰收。

  年节时要走访亲友,不少地方保留有“氏族聚合”的古老习俗。各家各户都要带着酒肉在一块儿欢聚。全村男女老少席地围坐,或饮酒,或食肉,歌声笑声不断。老人对歌赞颂自己民族的古老历史青年人对歌倾注男女间的深情爱慕。

  夜幕降临后,篝火映红天际,欢庆热闹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深夜。一些珞巴族地区还习惯在年节办婚事,使人们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

  珞巴族除了年节之外,各部落还有自己的节日,而且这些节日往往跟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博嘎尔部落在秋收后到春耕前这一段时间里,有个节日叫“打洛角”。所谓“打洛角”就是用四十根姆指粗,约一米五高的松枝搭成篱笆,上面饰以羊毛、竹枝。在巫师选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在自己的门前做这个被称为“打洛角”的崇拜物,借以避灾祈福。崩尼部落在旱稻播种前有尼乌节,意思是“播种开始的节日”。准备收早稻了,就过“尼波布”节,意思是“盖小库房节”,即在山坡的稻田地里搭一个小房子,以便收割时存放谷物。收割完了要过“安地地若木”节,意思是“收割完毕的节日”。从珞巴族这些节日可以看出,他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虽然,珞巴族过年节,大多带有浓厚的自然崇拜,但他们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追求。

  珞巴人也像门巴人一样按藏历过三次年,但时间上有些不一样,分别是藏历十一月一日,十二月一日和正月一日,其中十二月一日那天算作大年。十一月一日那天是为庆祝地里庄稼收获的节日,各家各户会杀鸡,做鸡爪谷的甜酒、玉米酒,炸油饼等。家家户户会给氏族的长者敬献甜酒和白酒,然后互相请客,顿顿吃佳肴,尽情欢唱,歌舞狂欢直至很晚。在此期间,珞巴人不会从事砍柴、打猎、捕鱼等劳动。十二月一日是珞巴人的大年,从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家家都会准备大量的食物,杀猪宰羊,在粮仓里杀鸡,祈求粮神保佑来年丰收。正月初一是珞巴人的第三个新年,其间部落的首领和长者会给年青人讲述民间文化和传统历史。

  在珞巴族的传统节日习俗中,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由于珞巴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各地的年节日期不一,所以大部分的珞巴族都使用推定的历法,一般都在每年的秋收或年底欢庆年节。

  但现在琼林村的珞巴族由于居住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与藏族联姻情况日益频繁,现行主要的节日有工布节和藏历新年。

  工布节是工布地区藏族提前过的藏历新年,工布新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公元13世纪上半时,成吉思汗挥戈南下,西藏藏王一边向成吉思汗俯首称臣,一边秘密做好了应战准备,工布王阿杰积极响应藏王的号令,全面动员工布地区人民参军参战。;因工布地区离拉萨路途遥远,而且都是羊肠小道,军队远征参战,不知何年何月才返回家乡,因此,阿杰王决定把藏历新年的正月初一提前到十月初一与家人共同欢庆新年,由于提前过了新年,战士们在战场上作战十分英勇,越战越猛,终于取得了胜利。随着历史的发展,如今的藏历十月初一,便成了工布地区人民的盛大节日。

  居住在琼林村的珞巴族与工布地区的藏族一样,在每年的藏历十月初一欢庆新年。在藏历的九月下旬,珞巴族家家要煮好青棵酒,宰杀牲畜,在老百姓的习俗中忌讳在八、九等日和带八、九等数字的日子宰杀牲畜,认为这些数字与猪有关。另外还要将过年用的糖果、烟、大米、油等必备的副食品准备齐全,到了藏历九月二十九日,珞巴族男女老少都要沐浴,将一年中的病痛和不顺都洗得干干净净。这天要清扫房内院外,把被单脏衣全洗净,屋内东西要摆放有序。珞巴族把灶视为最神圣的地方,由家中长老或家父二十九日这天用面粉或石灰粉画出象征酥油桶、壶和碗的图案,意味全家人年年月月都能团团圆圆地围坐在灶前喝酒、喝茶,开开心心。此外,还要在灶壁前和火房的墙上用面粉点上白色预示着新年吉祥如意的各种图案。

  二十九日晚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具有特色的年饭“古都”。

  “古都”是在面疙瘩里包着象征人性格和运气的九样东西。“古”是九字,“都”是面疙瘩的意思。这九样东西有羊毛(代表心地善良)、牛粪(代表来年有吃不完的粮食)、木炭(代表心黑)、盐巴(代表屁股沉坐下去起不来)、辣椒(代表嘴巴厉害,不饶人)、纸(代表像风一样飘来飘去,不干活)、糖(代表嘴甜会办事)、向内撵的钱(表示有治家本领)、向外撵的钱(表示掏钱大方),“古都”由一人专舀。谁要吃到面疙瘩包的东西,都要如实说出来,不得隐瞒,以此来活跃年饭的气氛,这也是新年的一种习俗,当然,谁吃了木炭并不就意味着谁心黑。

  大年三十,家家都要做油炸点心,有的做成麻花,有的点心做成各种小动物。这些不同形状的特色点心揉面时要加人白糖和酥油,是过年招待客人的最佳食品。在炸点心时,首先要做一下形状像蝎子的面团,第一个扔进油锅,炸好后放在灶上敬献灶神。

  三十晚,要进行一项特别重要的仪式6在桌前摆上“卓苏切玛”,表示新的一年开始,充满祥和瑞气。“卓苏切玛”是用酥油拌和的措把与干炒麦粒,分别装在雕刻精美的木质盒中,插上两块彩塑的酥油花板,酥油花板上的图案,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表现出吉祥的内容,此外,还要插几枝塑料花和带穗的干麦秆。木盒两端有一对手柄,从中穿过一条哈达,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卓苏切玛”。“卓苏切玛”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按照珞巴族传统的规矩,过新年,婚礼庆典场面上才会出现。

  三十晚上要把家中的新床垫铺好,一切摆放整齐后,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喝酒、唱歌,直到夜里十二点迎新年放鞭炮后才人睡。

  新年初一二帷幕是以背圣水习俗拉开的,凌晨各家的主妇们要到南伊河畔背水。水桶上系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表示吉祥。圣水背回家的头件事就是将圣水盛在供碗内敬奉神佛,进行祈祷。

  大年初一,珞巴族的主要饮食是煮一大锅猪肉或牛肉,再烙几个干饼,打一壶浓浓的酥油茶,全家人在火塘前共进早餐。

  早餐后由家里两个大孩子代表全家,拿着“切玛”和一壶青棵酒去各家各户拜年。

  珞巴族忌讳大年初一掏钱购物或给孩子压岁钱,·他们认为这天掏钱,一年都要不停的向外掏钱。

  大年初一全家要早起,准备好各种饮食,挨家挨户请村民去家做客,请的人越多越好,表明主人在村中的人际关系良好。有意思的是,琼林洛巴族过年做客从不带礼品,这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习俗,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真挚的感情上,更体现了当地的民风纯朴。

  大年初三,全村人都要聚集在附近的拉让山上,举行一次祭神仪式。乞求在新的一年中,消灾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牧业兴旺。在香烟袅袅的香炉中添加“香”,让香炉中的“香”烟冒得更加旺盛,大家围着香炉,每人手中抓一把措把在“天神制胜”的喊声中大家一起把手中的措把撒向天空。然后把去年的旧经蟠取下来,换上崭新的经蟠。经蟠是五色布条系在树枝上做成的,其五色分别代表蓝天、白云、红火、绿水、黄土,依次排列。这项活动的目的是祈求神灵赐予太平幸福。仪式完毕后,‘大家聚在山上开怀畅饮,手拉手唱歌跳舞,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

  琼林村珞巴族的藏历新年与工布节的过法完全相同,只是在过藏历新年时,女性一般都要穿拉萨地区的藏装。

  珞巴族把新年当作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隆重地庆祝新年,过好节日是作为新一年的良好开端。

  我们在琼林村与珞巴族相处的日子里,发现珞巴族男女不但嗜好饮酒,大家常聚在一起饮酒唱歌、聊天,这种习惯与他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分不开,这充分说明性格豪爽、热情好客、热爱生活是珞巴族的天性,通过与他们的相处,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个民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珞巴族年节  珞巴族  珞巴族词条  年节  年节词条  珞巴族年节词条  
茶文化茶道

 烹茶,布茶席,一解茶愁

煮雪烹茶问茶味,大抵是爱茶之人每到凛冬都心心念念之事。林清玄在《煮雪》中写,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展开)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祭鸟节

 每到清明时节,居住在鹤庆地区的白族,都要穿上节日盛装,过祭鸟节。  传说这里的白族人原来不懂得农业生产,只能靠野果充饥,生活困苦不堪。后来山神令他的24个儿子...(展开)

茶文化茶道

 有些茶,有些人

有些人,似假茶,不必在意有些人,如新茶,可以回味有些人,像熟茶,可以暖心有些人,是老茶,值得感悟一切皆缘,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是一颗心。心放下了,万事就平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