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日本中秋节

  其实,中秋节并非只是中国独有,外国也过中秋节,而且风俗奇异有趣,多样的形式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日本,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赏月由中国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赏月

  日本的中秋被称为“十五夜”。十五夜月圆之际,人们赏月时在供桌上摆放一些新收获的农作物,以此表达对月亮的感谢之情。这天的满月叫“中秋名月”、“十五夜月”、“芋名月”。“赏月”,日语叫做“月见”,现在,在日本还有供奉糯米丸子、狗尾草、毛豆、芋等习惯。另外,相对于十五夜的“芋名月”,称一个月之后的阴历九月十三日为“十三夜”,也叫“栗名月”、“后月”。据说八月十五赏月的话,九月十三也必须赏月,只在八月十五赏月不吉利,是一种忌讳。

  在唐代,也就是日本的平安时代(794一1192年)初期,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从中国传人日本后,宫廷、贵族之间经常举办赏月宴,人们寄情于月,吟诗咏歌,最早的救选和歌集《古今集》(905年)中已经收人了有关的和歌。但此时还看不到供奉果品等祭月的内容。日本祭月习俗是在室盯时代(1392一1573年或1336一1573年)以后才出现的。

  与都市及其周围社会相比,日本农村的“十五夜”与农业收获祭祀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以农耕为基础的日木,一年中的农业祭祀活动较多,而“祭祀大多在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期举行”(上井;1978年),在农作物收获期举行的祭祀上,用新收获的芋或稻谷作祭品,感谢神灵庇护。“在‘稻作以前’的日本传统文化中,里芋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佐佐木;1976年,第210页)。进人稻耕时代以后,与稻耕有关的祭祀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以芋的收获祭祀为主要活动的“十五夜”,随着水稻栽培的普及和发展,与稻谷的收获祭祀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后世“十五夜”的习俗(平凡社大百科事典,1985年)。因为在日本大部分地区,芋的收获期在中秋时节,以芋为中心,用新收获的作物祭祀神灵、感谢神灵庇护的收获祭祀便成了日本农村“十五夜”的主要活动。

  因此可以看出,赏月的习俗传到日本以后,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在城市及其近郊,人们赏月设宴,寄情于月。吟诗咏歌,风雅至极;在农村,人们除赏月外,中秋要举办庆祝农业丰收的祭祀性活动,并且收获祭祀是这个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上所述,赏月之风自唐代传人日本之后,首先在上层社会流行,逐渐普及到民间。这在当时的《古事类苑》中有记载:‘“八月十五夜赏月是效仿唐人的习俗,宽平延喜年间,举办各种活动以助兴,设宴、作赋逐渐盛行起来。传于后世而未衰,民间亦有供奉芋、米团等。

  相互馈赠之习俗。醒酮天皇以后九月十三夜也开始有赏月之风。”

  然而,为什么在中国只有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九月十三也要赏月呢?一般来说。农历八月十五至九月十三是农作物的收获期。同时,通过十三夜和十五夜各种习俗的对比,有学者指出,在十三夜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和习俗是十五夜的重复。因此,十三夜也就有了赏月的习俗。(今野,1977年)从咏月来看,日本也有不少以八月十五的中秋月为题材的诗句,如“十五月清亮,盼君共观赏,心中做何思,喜泛眉梢上”(《万叶集》歌3005);“月里嫦娥在,蝉娥倚桂枝。桂枝颜色变,应是红叶时”(〈万叶集》,歌2202);“天上月中桂,照来分外明,人间红叶树。秋日正光荣”(〈古今和歌集》)。后世咏月的诗句更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祭月

  一般认为日本在室町时代以后才开始举行祭月活动。在都会,祭月时把桌子摆在走廊,在上面摆上插有芒草、胡枝子、女郎花等秋草的瓶子,并供上柿子、栗子等水果和糯米丸子。在农村。供奉新收获的早稻、里芋、豆等。

  从祭月食品来看。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是月饼,西瓜、苹果、香梨、葡萄及柿子等时令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的地方把芋、毛豆等农产品作为祭月食品。在日本,有和中国月饼相似的糯米丸子、牡丹饼,更主要的是以芋类和豆类为代表的农作物来祭月,再配以能体现秋天气息的柿子、板栗等水果。吃月饼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其来源大体有三个说法:其一,从秦汉时代敬老用的核把饼演变而来;其二,元朝统治中国期间,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军领导者。在月饼里夹上号召起义的纸条,至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看见纸条。纷纷响应起义,从此民间每至中秋吃月饼,以示纪念;其三,八月十五月圆如镜,民间吃圆形月饼以取亲友团圆之意。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用形似中秋圆月的月饼寓意家人团圆。如今月饼的制作花样繁多,著名的有京式、广式、苏式、潮式、滇式等,还有适合回族等少数民族食用的“清真月饼”,风味各不相同(杨敏;2003年,第594页)。

  在日本历史上。用糯米丸子祭月始于897年宇多天皇。江户时代,在民间广泛传播。在幕府末期,糯米团子完全取代了里芋①,成为祭月的食品。江户末期的嘉永六年编辑的《守贞漫稿》,介绍了中秋夜江户与京都、大阪供奉糯米丸子的习俗。“江户,案中央满盛三份糯米丸子;京阪与江户相似,但丸子形状似里芋,头部尖也。而且豆粉中加砂糖,以为裹皮,并用酱酒煮里芋,各分盛三份,每份十二个,闰月之年普通盛十三个”。

  中国的祭祀食物相对于日本的更具有团圆之意。月饼取圆月之形,自产生以来,就成为中秋节象征团圆欢聚的必不可少的吉祥物。

  月饼象征团圆的意义贯穿中秋节一系列习俗之中。中秋节互赠月饼之俗,其意义在于祝愿各家团圆欢聚。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用于祭拜的供物以圆形月饼为主,还辅以瓜果,皆取圆形。有的地方还要将瓜果切成牙瓣如莲花状,以象征月光纸上的莲花座。望月思人,盼中秋团圆的情结,日本亦同,但气氛没有中国浓厚。

供芋、食芋习俗

  与中国广东、台湾等地的供芋、食芋习俗类似,在日本奈良县的宇陀郡,中秋节之际,人们把里芋挖出洗净,将13个小里芋置于芋叶上,放在树篱、庭院的树枝上供奉。第二天把芋取下,熬粥食用。在日木鸟取县,每逢十五夜。就要在糯米丸子里放人小里芋。如果没有里芋,就把团子捏成里芋的形状。屋久岛的麦生地区在八月十五举行“忽八蟠祭”,各家各户轮流做“头屋”,负责到神社供奉用新芋酿制的烧酒。与此类似的习俗在西日本几乎比比皆是(桥浦,1979年)。

  坪井洋文也就“十五夜”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东海地方到西日本各地分布着用里芋来祭祀的习俗。因此他指出:八月十五夜最具特征的祭祀活动是里芋祭,或者说作为旱田祭祀活动的芋的收获祭是八月十五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

摸秋习俗

  在日本农村,有孩童用长竹竿扎各家供奉的糯米丸子将其盗走,或者在这天偷盗里芋的习俗。在新泻县和静冈县,传说如果能偷吃七家的赏月糯米丸子就能长寿(今野。1977年)。在比企郡周围,祭祀的栗子和糯米丸子被偷就预示着来年会有好兆头。作物会丰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本中秋节  日本  日本词条  中秋节  中秋节词条  日本中秋节词条  
茶文化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叶

 茉莉花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中国茶叶之一,在世界各地的餐馆,酒店和家庭中供应。我们创建了茉莉花茶叶指南,以帮助回答您对这种美味花茶类的任何疑问。  从历史上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