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愚人节的由来

愚人节的由来

  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和其他节日不同,这一天并不是要纪念愚人什么的,而仅仅是人们自发地借机和周围的人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把在乎时绷得太紧的神经放松一下。

  美国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事业单位都末把愚人节列为休假B,若不是赶上周末,您被告知在愚人节这天您不必上班,可以在家休息,那么,您不是被炒了鲍鱼,就是被人愚弄了一把。

  由于思人节不像其他一些节日那样,由教廷或政府颁布救令或法令来纪念某一重要人物或事件,因此,它的起源是相当模糊的。据说,愚人节起源于法国。实际上,这个轻松的节日起源于一个挺严肃的历史事件,即中世纪欧洲的历法改革。

  在中世纪,多数基督教国家都使用儒略历。儒略历亦称朱里安历,是公元前四十六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在罗马帝国颁行的历法。儒略历实际上由亚力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根据古埃及的太阳历所制定的。凯撒死后,由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Augustus)在公元八年最后定型,它也是欧洲国家使用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历法。

  但是,儒略历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被证明存在很多问题,显得愈来愈落伍了。有问题,就必须解决;落伍了,就要进行改革,就要与时俱进。

  于是,改革历法就被提到日程上来。经过长时间的争论,1545年,天主教的特伦特会议批准了历法改革一案。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正式颁布其所制新历,史称格里高利历,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阳历。    ·新历颁布后,有些国家接受,有些国家则抵制,当然,后来那些有抵触情绪的国家也逐渐采用了新历。苏格兰是在1枷年代,德国、丹麦和挪威是在1700年代,而英格兰直到1752年才改用新历。

  1564年,早在格里高利历法正式颁布前,查理四世在法国就率先采用了新历,由此引来不少麻烦。愚人节的出现也就是因为这些麻烦引起的。

  按儒略历计算,每年有八天是过年的时间,从3月25日开始,一直过到4月1日。这期间,也跟咱们现在过年似的,教会的各级首领除了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光辉业绩,展望新的一年的光明前景之外,也摘搞团拜,联络联络感情,该吃吃,该喝喝。每年还都弄个联欢会什么的,歌星大腕的请来一批,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那时候交通不是很发达。即使在过年这个黄金局里,去欧洲附近国家旅行的都不多,更甭说去什么新马泰了,绝大多数人过年期间的主要活动都是待在家里找乐儿。4月1日这天是过年的高潮,人们习惯上要在这一天互相赠送点儿过年礼物表示祝贺,意思有点儿像咱们大年初一串门拜年似的。

  但是,新历冷不丁地把过年的口子挪到了1月1日。好家伙,这一差就差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么一变,好多人都找不着北了。甭说日子变了这么多,就是时间变一点儿都会给人带来诸多不便。

  不算太久以前,我所在的印第安那州就没有夏时制的变化,据说最早也实行过,但是,人们老是记不住,反而造成许多麻烦。因此,州议会立法,来个以不变应万变。前几年,州议会又通过了决议,重新实行夏时制,省得老让人家说俺们印第安那人是“土老帽儿”。虽然时间上跟其他州接轨了,老百姓还是对改变时间的事不习倔。这不,每当夏时制开始,人们把闹钟往前调一小时,好多人早起上班,没唾够觉,星期一上午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打着磕唾开车,能不撞车吗?我不知道这夏时制到底能节约多少能源,但给人们带来的不方便则是非常明显的。

  中世纪的人思想本来就偏于保守,人们本来按部就斑,该干嘛干嘛,日子过得好好的。教会一声今下,日子都变了,能一下子就习惯吗?不但法国出现这种问题,欧洲许多国家都存在同样问题。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反对这种改革,稀里糊涂混日子的人也不重视这种改革。4月1日这一天,咱照样过咱的年。

  一开始,大家对此也无所谓,等到多数人都使用新历法了,您还按照老黄历在4月1日给人拜年送礼,就显得不那么“与时俱进”,多少还透着点J匝腐了。

  于是,一些好找乐于的人就开始捉弄起这些人来。每到4月1日这一天,他们就提溜儿几瓶待优香摈干邑什么的,假模假式地给这些人拜年,打开瓶盖,没喝几杯,怎么全出溜儿到桌子底下去啦?过年一高兴,忘了喝的是什么酒了,哪是什么香摈于邑呀,都是“二锅头”!

  还有的人被邀请参加新年联欢会,等到他们穿上节日盛装赶到会场,才发现是白跑一趟。这些上当受骗的人还被人嘲笑为“4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寻开心。反正4月1日也不过年了,玩玩儿这种无伤大雅的恶作剧获得的乐趣也不比过年差,因此,它就慢慢地演变成在法国流行的风俗。

  时间一长,人们又为自己多创造出一个生产快乐的节日。愚人节时,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家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来了客人,假模假式地祝贺他们“新年快乐“,大伙儿一起冒傻气,逗闽子,别有一番情趣。

  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于是,愚人节就成为欧美国家的一个民俗节日。到了这一天,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造出一些谎言,去哄骗、取笑、愚弄别人。只要你做得不过分,连被愚弄的人都会享受到一种被愚弄的“乐趣”。

  但是,开玩笑也要看有没有水平,玩笑开得水平高,是一种通俗艺术的享受;反之,不但令人兴趣索然,有时还会招惹麻烦。

  每当提起愚人节玩笑,我总会想到牛西红柿的故事。记得改革开放后,个个媒体都介绍了一项轰动一时的科研成果--牛西红柿。说是德国一所大学的教授将西红柿的细胞同牛的细胞杂交,种植成功牛西红柿,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原来的西红柿高出几十倍,而且,还富集高蛋白,是肉莱合一的优良品种。

  这条消息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不小的震动。那时候刚刚打开国门,睁眼一瞧,曙!和人家先进国家一比,咱真是落后了一大截儿。咱这儿要吃牛肉西红柿,又得买西红柿又得买牛肉,还必须把两种东西炒成一盘荣,人家却合二而一,吃个西红柿,跟嚼酱牛肉似的,维生素和高蛋白全有了。要是全国人民都吃上这种西红柿,就不用养那么多牛啦。

  于是,国内媒体竞相报道这一划时代的科研成果,给我们那个科学的春天增添了一道色彩绚丽的风景线。    为了尽快让全国人民吃上牛西红饰,据说,还有专业技术人员不远万里,专程前往德国去拜访那位发明了牛西红柿的教授,结果扑空。人家那里根本就没有这么个牛教授,后来才知道,那是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制造的“愚人节”幽默。

  这种幽默对于刚刚经历过打鸡血,喝凉水,甩手疗法,饮红茶菌的国人来说,的确新鲜。《新科学家》杂志这么一忽悠,正经叫国人激动了好一阵子。

  多年后,我在美国买西红柿苗,还真见到了牛西红柿。其实,那就是一种普通的西红柿,个头大点儿,故名“牛西红柿”,和当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创造的牛西红柿没有任何关系。这几年春天种莱的时候,我都对牛西红柿情有独钟,说什么都要买几棵种在后院,不图别的,就是看着好玩儿。

  虽然,牛西红柿是子虚乌有,但我们家却从此多了一道看家菜,就是牛西红柿,虽然谈不上什么科研成果,但家里人都爱吃。

  如果说牛西红柿一类的“谎言”愚弄了不太熟悉西方文化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那么,生活在西方的人就有对愚人节玩笑的免疫能力吗?回答显然也是否定的。

  西方人过愚人节,大多都是借这个机会找乐子,拿名人开测,让大众开心,是愚人节常有的节目。

  远的甭说,前些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就叫人测了一把。

  20四年,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一家法语电台有两位播音员闲的无聊,密谋在愚人节要找个比较精明难于欺骗的名人寻开心,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于是,他们打电话给微软公司总部,说是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让盖茨接听克雷蒂安总理的电话。盖茨的助手也没多想就接通了老板的电话。

  盖茨一听是加拿大总理打来的,忙不迭地拿起听筒一个劲儿傻笑。虽说盖茨腰缠万贯、财大气租,但是,人家大国总理亲自打来电话,也不敢怠慢。电话一通,假克雷蒂安虽然英语说得不地道,但是妙语连珠,从两国经济形势聊到W5RdowBxP,把盖茨侃得晕头转向,受宠若惊。

  临了,“克雷蒂安”还假装邀请盖茨有空儿来加拿大玩,盖茨当然是欣然接受。多大的面子呀!等盖茨醒过神儿来一看新闻,自己和“克雷蒂安”电话聊天那时辰,人家加拿大总理正在会见外国政要呢。

  西方人过愚人节的时候,媒体常常扮演愚弄大众的角色。

  19R年的愚人节,美国公众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约翰·豪肯白瑞(JolmHMkelte哪)在其主持的节目中报道说,前总统尼克松已经决定复出,参加总统竞选活动。他的新的竞选口号是“过去我没做错任何事,今后我也不会再做错事。”节目还播出了尼克松此次竞选演说的片段。

  美国人对尼克松的印象不是很好,听众闻讯后,一下子炸了窝。怎么着,被赶下台的前总统又想搞资本主义复辟不是?于是,很多听众抄起电话就向电台询问,并且表示极大的震惊和愤怒。约翰·豪肯白瑞乐了,没等节目播完,赶紧宣布这是个愚人节玩笑。听众一算日子,可不是嘛,今儿是愚人节!不但气消了,还觉得是一乐。

  虽说媒体经常扮演愚人节愚乐活动的主角,但媒体也有被愚弄的时候。

  美国有个叫宙伊·斯盖格斯的家伙,专门以

  愚弄媒体为乐趣。他曾多次忽悠媒体,成为全美“臭名昭著”的愚人节大忽悠。

  删年愚人节前夕,他又发了一条消息,预告纽约举办的第十五次愚人节游行的活动内容。游行队伍中有表现纽约、洛杉矾、西雅图等城市的警察滥用暴力和腐败无能为主题的彩车经过第五大道,还有耗资甚巨的以火星为主题的彩车,等等等。美国有线电视和福克斯电视台的领导火速泥人前住拍摄播报游行活动盛况,到那一看,连个彩车的影儿都没见着。缓过劲儿来才明白,自己叫人员了一把。

  除了这些公众的愚人节玩笑,朋友之间,在愚人节时也常开玩笑,好多情形都是愚人自娱。记得刚来美国的时候,我也曾当过一次愚人节傻瓜。

  上世纪肋年代,中国留学生的汽车都不是很好,许多人的车差不多是“除了喇叭不响哪儿都响”,因而出事的机会就多。

  谁的车坏路上了,同学朋友一般都会义不容辞地赶赴现场帮忙。

  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朋友一个电话,说他的车坏在城里了,叫我赶紧过去帮一把。放下电话二话没说,我想也没想就驾车冲向芝加哥城里,到了他告诉我的地方一看,没车没人,只好围着那块地界兜因子。兜着兜着就觉着有点儿不对劲儿,一算日子,今儿正是愚人节呀:这才大叫不炒,想立刻返航,已经晚了,正赶下班的高峰时候堵车。我对城里的道儿也不熟,来时着急也忘了加油,在拥堵的车流中没坚持多久就把油箱里的油耗干了,只好就近把车停在一个不能停车的地方看着。那时候没手机,也不敢离开车去打电话,只好坐在车里等警察。这时候你想着警察了,警察倒没工夫搭理你了。

  到吃晚饭的时候,我的那位朋友又给我打了个电话,本想着取笑我这个“4月傻瓜”,但听说我现在还没回来,又联系不上,他也急了。饭也没吃,开车就往城里跑,总算在天黑之前找到了我。这家伙帮我灌好油,又在唐人街请我吃了一顿饭,一个劲儿地赔不是。您瞧这个玩笑开的!

  玩愚人节的骗人把戏,多少还是讲点儿分寸的好。有的愚人节玩笑就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

  小布什还当总统的时候,有一年愚人节前,(华盛顿邮报》

  报道说,著名男性时尚杂志《肋bc6m》将在四月号杂志中刊登布什总统两名双胞胎女儿仅穿内衣的性感艳照,一度引发巨大轰动。该杂志正式出版后,果然大篇幅登出布什总统两位干金的“艳照”。但杂志同时指出,这张照片是利用一百多张照片用电脑拼接合成的,纯屈“愚人节玩笑”。在照片旁的一个红色圆圈中,醒目地写着“百分之百伪造”的字样。不知怎么,我就觉得这个玩笑开得式没水平,有点儿恶俗的意味。

  前阵子曾看过国内人写的一篇谈论愚人节的文章,说什么在西方国家,愚人节这一天,人们想方设法地编造谎言,制造恶作剧,去愚弄别人。“只要在当天夜里十二点以前,无论多么肆无忌惮,也不负法律和道义上的任何责任。而且,如果你能制造出荒诞至极的‘新闻’,又能让人信以为真,还能荣获骗术‘桂冠’呢厂这话说得就有点JLS端了。我印象当中,这篇文章还真不是愚人节那天发表的。读了这段文字,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位老兄没有在西方国家生活的经历,又喝得有点高了,才这么写。你4月1日在美国坐飞机拿把餐刀说你要动机试试看,你再怎么说今天是愚人节也没用,抓你没商量。

  其实,如今的愚人节在美国主要是淘气的半大小于们的节日,他们无忧无虑,逮着个机会就穷开心。我周围的华人朋友没几个人有心思过这个节的,一天到晚忙工作,忙孩子教育,忙这忙那,忙得哪天是愚人节都记不清。您要是跟他们开个愚人节玩笑,准灵。

  近年来,国人好像挺喜欢过洋节,什么圣诞节呀,情人节呀,过洋节的劲头儿比洋人还高。这些洋节对国人来说还是挺新鲜的,过着好玩。但每当过愚人节,我都不由得想起打鸡血、喝红茶菌,羡慕牛西红柿的时代。还好,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愚人节的起源

  4月1日是愚人节。这一天,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人们开玩笑,互寻开心。你可 以这样做:某件事不是真的,可是要让你的朋友相信是真的,或者让他白跑一趟去于某件事。如果你的朋友上当了,他就是“四月的愚人”。有一个苏格兰玩笑,让一个毫无戒备的人去送一封信,告诉他送到哪一家。收信人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

  “这是个玩笑。把信封好,说信应送到这条路上的另一家,让他把信送去。” 这个人把信送到另一处,却被告知信应送往别处。如此反复,直到这人意识到这事蹊跷。当他回到家时,他的朋友们聚集在那里,称他为“四月的愚人”,与他一起开心大笑。

  孩子们喜欢悄悄地溜到房前,按响门铃后躲藏起来。当有人开门时,孩子们大喊“四月的愚人”,然后跑掉。

  愚人节这天,玩笑只能开到中午12点之前。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定。

  有时过了4月1日孩子们拿别人寻开心,仍称人为“四月的愚人”,别的孩子就会用 顺口溜来回敬: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来年愚人节,你将是个最大的大笨蛋。

  男孩们马上编出新词回敬:     苹果树,苹果树,     你告诉了我,你才是大傻瓜。

  不光孩子们喜欢这些玩笑,大人们也喜欢。有些老师出人意料,搞突然袭击,发给学生一些试卷。试题毫无意义,让人无法理 解。终于有的学生发现试卷的下面写着“四月的愚人”,大笑起来。于是大家意识到这是个玩笑。

  有的人早去办公室,把表拨快一小时,然后告诉刚进来的人他们上班迟到了。正当他们道歉时,听见有人喊,“四月的愚人”。 其他开心又无伤害的玩笑可以是把盐当作糖装进糖罐,把一条滑稽的标语口号别剑 朋友的衣服后背上。这一天,你可以穿的袜子不成双,穿的衣服背朝前。

  愚人节玩笑只限于朋友之间善意的玩笑,任何具有危险性、使人心烦恼怒、使人的身体受到伤害、损坏别人的衣物或财产、取笑别人的长相或信仰的玩笑都是不妥的。

  据说愚人节源于16世纪中叶的法国。在此之前,欧洲使用儒略历。根据这个历法,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四月,因此四月一日是罗马的元旦。1564年法国国王查尔斯四世把元旦从四月一日挪到一月一日。但并不是人人了解这个变动,甚至有些知道的人仍在春天 的四月一日过元旦。不久人们拿他们开玩笑,叫他们“四月的愚人”。从那时起,愚人节 就产生了。

  愚人节是一个让人开心的日子,恐怕这也是今后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唯一原因。

愚人节的来历

  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一些聪明的改革者在4月1日给守旧者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愚人节时,人们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或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别开生面。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假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是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每逢愚人节这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或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如今的愚人节在美国已主要是淘气的男孩子们的节日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愚人节的由来  由来  由来词条  愚人节  愚人节词条  愚人节的由来词条